伏尔泰改写《赵氏孤儿》

2022-07-04 11:20董晓波
文萃报·周五版 2022年38期
关键词:赵氏孤儿伏尔泰赵氏

伏尔泰被认为是最早传播中国文化和中国文学的法国人之一,对中国文化与文学推崇备至。伏尔泰对欧洲文明的失望、对中华文化的推崇其实由来已久。伏尔泰尊崇孔子,自称“孔子弟子”。他阅读了不少有关古代中国的材料,把古代中国想象为一个符合启蒙理想的君臣贤良、仁爱为本、法制健全、社会安宁的国家。通过分析比较,伏尔泰认为中国古老的文明较当时的欧洲文明更为优越。

18世纪的欧洲,启蒙思想的火光刚刚点亮,与此同时,当时宗教教会的空洞和蛮横却在威胁摧毁这摇曳的火光;而这个时候的法国,正处在路易十四的统治下。作为法国乃至欧洲启蒙运动的领袖之一,伏尔泰极力宣扬理性、科学和艺术的力量,将文明和自由视为最重要的追求,认为文明势必战胜野蛮和落后。从历史条件和现实要求出发,当时的伏尔泰也正在中国文学中寻找适合西方社会启蒙运动的某些积极因素。在这种情势下,来自中国的《赵氏孤儿》自然进入了他的视野并引起了他的注意。

伏尔泰并没有拘泥于《赵氏孤儿》的马若瑟译本,而是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当时的社会背景,除了“搜孤”“救孤”这一基本故事框架模仿《赵氏孤儿》,其他如时间、情节、人物等设定,都根据法国自身情况作了改动,从而对这样一部原本以歌颂英雄人物的自我牺牲精神为主旨的中国元杂剧进行了全面改写。

伏尔泰的《中国孤儿》在思想内容上肯定了儒家的思想,强调人类文明的力量,强调人的理性,并运用这些思想开启民众,为法国的社会变革作了思想上和舆论上的准备。《中国孤儿》上演30多年之后,法國大革命于1789年爆发。在这一重大历史转折中,伏尔泰等启蒙思想家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摘自《光明日报》董晓波/文)

猜你喜欢
赵氏孤儿伏尔泰赵氏
孔子思想对欧洲启蒙运动的影响——以伏尔泰为例
《赵氏孤儿》的改编与创新——从元杂剧到电影
A new species of the Southeast Asian genus Opisthotropis (Serpentes: Colubridae: Natricinae) from western Hunan, China
赵氏孤儿
论《赵氏孤儿》的民族悲剧体现
从戏剧到电影论《赵氏孤儿》的现代化解读
程婴妻给我的感动与叹息
赵氏的祖先造父
自然的法则
岁月不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