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荣
辛亥革命爆发后,1911年12月20日,孙中山搭乘英国“丹佛”号邮轮到达香港。12月26日清晨,孙中山随英国公司轮船先到浦东码头。这是有史料可考的孙中山第一次踏上浦东大地。
当时的浦东还是一片沉寂农田,与仅一江之隔的繁华都市浦西形成了鲜明对比,开发开放浦东的宏伟蓝图已悄然构思于孙中山心中。
1918年5月4日,第一次护法运动失败以后,孙中山辞去大元帅职务离粤转沪。在上海近两年时间里,孙中山在上海先后写成《孙文学说》和《实业计划》,连同1917年撰写的《民权初步》,合称《建国方略》。其中《实业计划》就提出了开发开放浦东的畅想。
《实业计划》全书共20余万字,分为六大计划,孙中山在其中擘画了现代工业、交通和农业的建设蓝图。在《实业计划》中,孙中山将发展交通作为发展实业的重中之重,规划建设了“如纽约港”那样的北方大港、东方大港、南方大港。他对东方大港的规划与设计有两种方案,分别为甲计划和乙计划。乙计划以上海为东方大港,港址选在浦东地区,并主张在浦东开一新河。
改造上海港,开凿新的黄浦江航道、填塞黄浦江故道需要巨额资金。孙中山设想通过两个方面筹集,首先是对外开放,引进外资。其次,利用地价上涨的收益。
由于当时列强支持的军阀和封建势力的盘根错节,加上国民党内部的纷争不息,孙中山实施开发开放浦东計划的宏愿未能在生前得以实现。
(摘自《团结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