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坚 杨振平
摘 要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当前林业工作者应充分意识到“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的道理,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努力为社会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和绿色林产品。为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不断优化林业生态,以江西省宜春市靖安县森林病虫害防治为对象,简要总结了影响森林病虫害防治效果的主要因素,详细阐述了森林病虫害防治在当地林业生态建设中的作用,并提出了加大检疫力度,缩窄病虫害的传染源;全面推进绿色防治技术,避免对环境造成威胁;利用信息化技术,实时对成灾情况进行分析;强化技术培训,构建统防工作体系等优化措施。
关键词 森林病虫害防治;林业生态;江西省宜春市靖安县
中图分类号:S763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2.16.035
在生态文明发展背景下,我国林业部门越来越重视森林病虫害防治问题,各级、各地区应根据实际需求建立健全森林病虫害防治管理体系,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在遵循国务院发布的《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的基础上建立领导干部任期目标责任制,最大限度地避免发生大面积暴发性或危险性森林病虫害,从而保障森林资源可充分发挥生态效益,维持林业环境的生態平衡。
1 靖安县森林病虫害防治背景
靖安县林业部门在上级单位的指导下,不断提高森林植被覆盖率,扩大新造林面积,并加大低产林改造力度,目前已取得良好成效。但是,靖安县森林面积在逐年递增的同时,森林病虫害发生情况也更加严重。靖安县常见的森林病害有苗木立枯病、油茶炭疽病、松梢立枯病、板栗疫病、根腐病、松材线虫病、茎腐病及冠樱病等,常见的森林虫害有萧氏松茎象、竹毒蛾、杨树星天牛、松梢小卷蛾、松毛虫、杉天牛、松瘤象及银杏大蚕蛾等,病虫害类型繁多,症状复杂,严重威胁着森林生态系统的平衡,因此加强靖安县森林病虫害防治刻不容缓。
2 影响靖安县森林病虫害防治效果的主要因素
2.1 自然因素
靖安县位于江西省西北部,东西长、南北窄,中部山地间杂丘陵,土地总面积137 777.31 hm2,其中林地总面积为113 865.39 hm2,牧草地面积约为16.4 hm2,分别占靖安县总面积的82.65%和0.01%,森林资源丰富,林地种植类型多样,森林面积广阔。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林业贸易交流越发频繁,检疫性病虫入侵的风险日益加大,靖安县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时间紧、任务重、防治面积大,给基层病虫害防治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此外,靖安县属于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季节性降水分布不匀,夏季炎热时间长,春季回暖迟,冬季较寒冷,病菌孢子和虫卵会寄生在树干、树根等部位过冬;翌年3—4月,气温回升,病菌孢子和虫卵会迅速扩散,相关部门没有足够的准备和防控时间,最终导致病虫害防治效果不甚理想。
2.2 人为因素
部分林农未能采用科学的植保技术防治病虫害[1]。同时,林农滥用化学药剂,导致后续森林抚育过程中害虫的抗药性不断增强,最终导致靖安县森林病虫害工作长期处于被动局面。此外,靖安县天然林地占比面积较小,多数为人工造林抚育,且造林品种单一,林业部门难以根据造林地立地条件充分开发复种林和混交林。纯林面积过大,有害生物的天敌种类少,在常态化抚育管理中不能抵御有效外来物种入侵,林业生态较为脆弱,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油茶炭疽病、松梢立枯病、板栗疫病、根腐病的发生。
根据上述原因可总结出,靖安县当前由于物种单一和林农不科学使用化学药剂,易诱发森林生态灾害且病虫害类型多,加大了后续森林病虫害防控工作难度。
3 森林病虫害防治在靖安县林业生态建设中的作用
3.1 提高育林效果,巩固造林成果
党的十九大提出,各级、各地区应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深入学习贯彻“两山论”,以更大的力度、更有效的举措统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把握生态文明建设规律。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不仅能极大地提升生态修复和保护成效,提高森林资源质量,避免林业资源因为病虫害问题而大面积萎蔫、干枯和死亡,还能不断巩固幼龄林和新造林的造林成果,提高苗木成活率,从而打造出真正的“绿水青山”。
3.2 增加森林碳汇功能,确保森林生态系统良性发展
我国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实施了大量的营林造林工程,持续研究全球碳循环调控机制,“什么样的造林方案可使得植被的固碳能力发挥得更好”已成为所有林业部门必须面对并解决的问题[2]。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研究表明,森林资源储备与碳储存量之间存在正相关联系,即在植树造林过程中,森林数量越多,造林面积越大,森林碳汇功能越强。而森林抚育是性价比最高的降低大气中碳含量的方式,其中病虫害防治措施是森林抚育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病虫害防控,可降低林间虫口密度和害虫数量,病虫害发生频次越少,危害程度越低,可最大限度地提高树叶光合作用,有助于二氧化碳吸收和氧气排放,增强森林资源碳汇功能。因此,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控工作,有助于增加森林碳汇功能,确保森林生态系统良性发展。
3.3 有利于提升森林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在传统病虫害防治过程中,部分林业管理者没有正确使用农药,如使用浓度过高的农药、农药喷施频次过密等,不仅破坏了森林综合生态环境,不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还会对空气造成严重污染,影响病虫害防治效果,增强害虫的抗药性。因此,应合理使用绿色植保药剂,采用新型病虫害防治措施,避免破坏森林生态系统,减少化学残留,在保护修复好绿水青山的同时,坚持全面协调发展,确保生态资源安全,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从而全面提升森林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4 持续优化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主要措施
4.1 加大检疫力度,缩窄病虫害的传染源
在森林病虫害防治活动中,相关部门应充分意识到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确保病虫害防治工作能高效落实到位,深入分析病虫害的类型和危害,制订更加科学合理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全面加强林业生态系统建设。1)不断加大检疫力度,增设检疫站点,对进出靖安县的苗木进行病虫害检疫,排查各木材交易点、苗木出售点,减少有害生物的侵入传播,严防危险性病虫害传入靖安县。2)定期或不定期进行突击检查,积极落实好营造林工作,确保用苗质量,将林业有害生物消灭在萌芽阶段,并开展植树造林苗木复检工作,严格实施种苗产地检疫和“一签两证”制度,做到科学防控,依法治理[3]。3)靖安县林业局、乡镇林业站可利用发放资料、包村入户宣传、微视频宣传等多种形式,向国有林场和林农广泛宣传植物检疫的重要性。规范苗木调运过程,严厉打击非法调入或贩卖不合格苗木的行为,严格执行森林植物检疫程序,杜绝带疫苗木用于造林工程,并组织技术人员深入造林地块进行复检工作,在确保无有害生物的前提下,使得苗木检疫率达到100%。4)严格按照《植物检疫条例》等相关规定,在木材运输加工过程中给予登记并建立经营台账,对相关单位和个人进行法律法规宣传,提高林农对森林病虫害防控工作的认知度和认可度,以此实现当地木材检疫的全覆盖,严防外来危险物种传入,阻断病虫害的传播渠道,从而降低病虫害发生概率。
4.2 全面推进绿色防治技术,避免对环境造成威胁
在森林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全面推进绿色防治技术,向广大林农推广绿色植保药剂治疗法、物理防控法、农业防治及生物天敌治疗法等多种措施,降低传统化学农药的施加量,防止环境污染[4]。1)绿色植保药剂防治。林农可利用1.8%阿维菌素乳油、25%灭幼脲3号悬浮剂、8%氯氰菊酯微胶囊剂、白僵菌、苦·烟乳油等药剂防治病虫害。其中,1.8%阿维菌素乳油、8%氯氰菊酯微胶囊剂、白僵菌是靖安县重点推广的病虫害防治药剂,可广泛应用于防治森林害虫,具有无环境污染、耐储存、持效期长、施用简便等优点。2)物理诱控防治。林农可在林间悬挂杀虫灯,利用森林害虫的趋光性大量捕杀成虫。3)农业防治。林农可进一步优化林业结构,营造混交林,增强森林的物种丰富性;同时积极选育抗病虫性能较强的树种,优選良种,提高苗木抗性;并实施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拯救性保护行动,有效提高树种对病虫害的天然抵抗能力[5]。4)生物天敌防治。靖安县林业部门可构建相应食物网,在林间释放有益鸟类和赤眼蜂,通过生物间的食物链循环,降低虫害暴发率,为林木健康生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4.3 利用信息化技术,实时对成灾情况进行分析
1)利用信息化技术,对林木被害的程度及所造成的损失进行科学统计,包括确定样地数目、病虫害分布、受灾面积大小、病虫害类型等,利用相应数据,统计病情指数,按发病轻重程度分为若干等级。2)利用GPS与GIS技术,高效准确定位病虫害发生位置,获得精确的监测数据,利用移动病虫害监测车,设置长期固定观察标准地,对森林害虫各期虫态的发生期、虫期、始盛期进行监测,以准确掌握害虫发生动态,为后续林木害虫防控提供科学依据。3)以飞行器搭载高清摄像仪器对病虫害问题进行监测与考察,依据航空遥感监测原理,获取地物从可见光到近红外各个波段的光谱辐射,依据反射特性,分析病虫害发源地和受灾面积;利用无人机遥感技术,获取森林病虫害发生动态信息,对病虫害发生状态进行及时、连续的监测,为后续防治措施的制订打下基础。4)始终坚持将信息技术监测预警和群众监测预警相结合,在森林病虫害高发地段,安排护林员、林长、林业技术人员对病虫害问题进行重点监测,一旦发现虫情及时上报。
4.4 强化技术培训,构建统防工作体系
1)林业部门应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发布病虫害情报,科学指导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不断压实工作责任,引导工作人员把握生态文明建设的系统性,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2)林业部门应深入思考森林的功能定位,不断强化技术培训,成立技术指导队,聘请专家对林农进行病虫害防治专业培训,引导广大林农高度重视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让林农明晰当前病虫害问题发生的原因、特点、规律和基本防治原则[6]。在预防森林病虫害发生的关键时期,指导技术人员要深入田间地头认真开展调查,合理部署、科学安排,及时准确发布病虫情报,并进行现场技术指导和信息服务。3)引导林农积极培育良种壮苗,在幼龄林抚育期间引进或释放有益生物,创造有利于有益生物繁殖栖息的条件,了解病虫害发生发展动态,合理使用药剂,避免长期使用一种药剂(即使是无毒无害药剂也不能长期使用),以最大限度地降低病虫害的危害。
5 结语
靖安县应统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把握生态文明建设的规律性,充分认识森林病虫害防治与靖安县林业生态建设的关系,为林业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提供技术支撑,以维护林业生物多样性为原则,摸清病虫害发生规律和危害程度,及时掌控虫情,构建统防工作体系,以此减少病虫害的发生,避免林业生态系统“整体脆弱性”的不断扩大,从而更好地促进林业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 徐高福,方中平,潘鹏.生态美学理念与森林生态修复实践的研究:以浙江千岛湖为例[J].防护林科技,2022(1):71-74.
[2] 赖承义,左舒翟,郑小曼,等.基于生态系统健康指数的宁波四明山区域森林服务功能价值评估[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21,41(10):111-121.
[3] 谢致敬,常亮,SCHEU S,等.长白山森林生态系统凋落物层和土壤层跳虫物种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对海拔梯度的响应[J].生态学报,2022,42(9):3471-3481.
[4] 李荣喜.基于生态模式林木树木栽培技术研究:评《林木病虫害防治实用技术图解》[J].环境工程,2020,38(10):254.
[5] 李群,刘基伟.林业生态、保护、产出及效率视角下的耦合协调性分析:基于中国31个省(区、市)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J].林业经济,2022,44(3):5-22.
[6] 管维康,王小云,陆温,等.朱红毛斑蛾和花胸姬蜂对虫害诱导榕树挥发物的触角电位及行为反应[J].植物保护,2022,48(3):81-89.
(责任编辑:张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