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宪一
语文统编教材实施以来,因编写体例没变化,新增课文不多,编写的理念还未深入人心,加之,一线教师惯性十足,致使“旧瓶装新酒”“把新酒装成旧酒”现象出现。如何破解?构建语文统编教材引领的新教学范式势在必行,为此,笔者致力于构建“以学为本”的认知启动式语文教学新范式。
核心概念
“以学为本”: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能动性;在课堂中以学习为中心,围绕助力学生的高效率学习进行教学。
“认知启动式”:自学能力的调控系统指的是学生的元认知——元学习能力。“元认知”是弗拉维尔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元认知由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三种心理成分组成。元认知就是对认知的认知。具体地说是关于个人自己认知过程的认识、体验以及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学生能否真正实现自学,关键就在于元认知能力的发展。“认知启动式”就是启动教师帮助学生和学生自我启动学习元认知,进而实现自我觉悟、因材自学。借鉴认知心理学上的“启动效应”——人由于之前受某一刺激的影响而使得后来对同一刺激的提取和加工变得容易的心理现象,认知启动指在符合认知规律的基础上,之前给具体示范,使得学生对后来相似材料的认知活动变得容易,并在此基础上有突破。启动学生学习的动机“我要学”,让学生对学习有情趣、志趣。以训练学生的认知能力为出发点,通过师生、生生或与教材之间的互动,培养学生的思维历程、情感体验、表达能力以及意志调控能力,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学习与人格发展。
“教学范式”:以往的教学范式强调教师是主导,注重教师的“教”,而笔者强调学生的主动,注重的是学生的“学”,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
这个理念体现了“以学为本的元学习观”:元学习是启动元认知了解并调控学习经验的过程。元学习能力主要包括确立自己的学习目标,选择达标适当的学法,检测达标情况,总结达标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学习者掌握了适当的学法,调节学程,并把上一环节中的心得应用到新的策略、效果、感受、情境中去,这就是元学习的过程。元学习的最高境界就是自学,因为学习最终是自我觉悟。语文教育应使学生“自能读书、自能作文、自为研索、自行解决”。教师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习惯、精神。诚如叶圣陶所言“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笔者对这句话的理解:“教师的教是为了让学生学会学习、主动自学,而且先前之学是为了再学之学奠基。”
如此确立的教学范式把“以学为本——因材自学”作为出发点与归宿,教师创设学生自学的教学条件,助力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把学习硕果应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中去,进而落实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语言的建构和运用+思维发展,这正是语文统编教材编写的根本点。
高中语文统编教材与以往教材主要区别在于单元任务群和整本书阅读。
单元学习目标定位准确是教学的大前提。本单元任务群基于“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的精准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再考虑怎样分解到每篇课文中来落实。反过来,能把单篇学习目标串成精准的单元任务目标也是教师的教学基本功之一。建议区域教研员或学校备课组研讨每个单元的基本教学目标,基层教师根据自己学校的学生基础在难度上可以适当分层。
教师不妨反思这个单元的课文内容编排得合理、科学、准确吗?前后单元乃至整册书的单元之间有以读促写或以写促读的序列吗?一线语文教师应是语文学材的开发者、整合者、研究者、使用者、更新者、评价者,这关乎课程领导力。教材不能不靠,但也不能全靠。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制订每篇课文甚至單元学习任务目标。对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放手,鼓励他们根据学材和认知基础自定学习目标,甚至开发学材;对基础薄弱不会制订学习目标的学生,教师应给予适时指导。
既然是有的放矢的任务驱动,就应该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路进行教学,基于此,笔者提出语文统编教材引领的基本教学范式(见下图):
笔者一直认为:教师教会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远比教师自己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更有价值。不是所有有价值的问题都非得解决,经过分析研讨知道此路不通也是思维硕果,一节课应该从问题(问号)开始,也应该以更有价值的问题(问号)提出而结束。这样的语文基本教学范式在逻辑上遵循了“沉浸——体验——感悟——思辨”的语言学习规律,也是台阶式思维递进的过程。
按照这个基本教学范式,即使老师不在现场,学生逐渐也能学会自学。以斯金纳为代表的操作主义学派认为,自学本质上是一种操作性行为,包含三个子过程:自我监控、自我指导与自我强化。自我监控是指学生针对自己的学习过程所进行的一种观察、审视和评价;自我指导是指学生采取一定的行为趋向特定的学习结果,包括制订学习计划、选择适当的学习方法、组织学习资源等;自我强化是指学生根据学习结果对自己作出肯定或否定,以便维持或促进积极的学习。
“以学为本”的认知启动式教学范式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基于“主体”而立足主体、依靠主体、为了主体;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为核心,基于学习体验而鼓励学生主动实践,充分实践,有效实践,学以致用乃至创造性学习。
一、预学再教。在建构主义看来,预学在先,不仅引发了学习者对新知识的注意,使他们处于一定的唤醒状态,而且激活与预期要获得的新知识有关的原有知识来探究新知识,彰显了学生是学习的主角。从教育教学理论来看,预学再教也蕴含了“主体性教学”“教是为了不教”等思想理念。倘若学生没有预学,教师宁可利用课上时间请学生预学,也不急着授新课。学生没有预学教师就教,只能是越俎代庖,这是犯规,等于足球场上的“越位”。
为了提高预学效率,教会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笔者设计了《中学语文预学本》,扉页上写着:预学,预先学习,就是自学的第一步。相信自己,每个人天生具备自学能力。自学,既是学习的出发点也是根本点。
二、 能学缓教。学习是学习者感知的新信息与其认知结构中的相关知识发生相互作用获得新知识的心理意义过程,根据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结构和学习风格的差异,每个人习得的速度、理解的深度有差异。每个中学生天生有能力自学大部分教材内容,遇到小部分内容暂且难以理解时,教师可以缓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反刍,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来理解有关内容;遇到难度较大的内容时,教师要调整教学计划,搭好梯子,放慢教学进度。教学有时需要等待,不要急着一股脑儿灌输给学生。
三、 自学少教。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学生建构知识过程的帮助者、促进者。一方面,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学环境,鼓励协作学习;另一方面,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认知策略的学习,让学生学会自学。对于学生能自学的内容,教师不要教。在自学这个问题上,教师不妨逼着学生“给我上”。这恰恰也体现了人本主义心理学积极倡导的思想。
四、观学思教。教学过程是动态的。教师要根据学程中学生的学习状况灵活调整教学目标的程度,如果学生掌握到位,可以加快学程,甚至可以省略个别环节;如果多数学生没弄懂,建议尝试变换其他方法学,即使完不成既定教学任务也要以学生学会为根本目标,这樣可以避免“夹生饭”,重复教。
五、 以学评教。笔者认为,对教师的教学评价应以学习效率为本,关键考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学习能力有所提升。
基于语文学习认知规律来凸显单元主题之间的内在联系。例如,文言文按历代顺序编排是否合适?因为这样既无法体现知识学习的层次性,又违背了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认知规律。学生在学习不同类别的知识时有不同的要求,如陈述性知识只需复述内容,而程序性知识则要解决复杂的实际问题。为适应学生的学,教师的教也要相应有所变化。34年的语文实践探索,笔者针对语文学习的不同内容,形成了“以学为本”的认知启动式语文新教学范式。
一、记忆启动式:“板块法”学基础知识
具体操作:一划分板块,基础知识的板块有成语、文学文化常识、古诗词名句、名人名言、哲理句、修辞句、背诵文段等。让基础薄弱的学生分工做基础知识汇总表。二按板块成立学生命题小组,教师发样题供命题学生参考或学生自命题型,小组成员先独立再合作命题。命题小组遴选较好命题,并附上参考答案,教师审阅各板块小组的命题及答案。三命题测试,教师用遴选的优质命题安排测试全班,由命题者阅卷、解答。
利用工具书解决基础知识——工具书是学生的老师,学会和善于利用工具书是做学问的基本功。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己解决问题的学习习惯,本身就是自学。
高效记忆积累基础知识——各板块要求背诵的课文内容,要求深层理解,整体记忆,创造应用。
二、动机启动式:“加注法”学文言文
学习文言文,翻译是第一要义。笔者倡导“加注法”学文言文,具体操作如下。
(一)注音诵读。下发一篇无注释的文言文。请学生自己借助工具书先给不认识的字注音,通过朗读尝试句读后再诵读。
(二)自加注释。学生自定加注释的词语、短语或句子。遇到不会的,可以借助《古汉语字典》,还不能确定的可以先和同桌交流,再和小组合作加注。
(三)注释答疑。有疑义的注释,求助本组或其他组帮助。最后让学生参看教科书上的注解,进行比照后偶尔还会发现教科书的个别注释错误。
(四)课文翻译。个体翻译——组内翻译——全班翻译,注意句序和补足省略成分。
(五)分析提问。针对所学段落的有关内容理解进行提问,学生之间讨论回答。
(六)课文背诵。教师以逻辑关系进行必要的背诵记忆指导,也可尝试用现代汉语复述文言文来还原文言文进行记忆。
(七)独立命题。主要题型:解释加点实词和虚词、翻译句子、理解分析句式特点和文章主旨等。学生之间互相考核讲答案,并尝试为自己或互留作业。
当然,一篇课外文言文也可以这样自学。这种教学范式的优点:实践了“主动·合作·探究”式学习;充分相信学生具备提出问题能力、自学文言文能力;学法的程序操作为学习过程的关键所在,解决了文言文教学有效操作性差的根本问题;充分体现了教法学法一体化;体现了文言文教学不是教师的串讲,不需要像现代文那样分析讲解;体现了文言文教学是一种语文习惯养成教育,尤其是学会利用工具书进行学术研究活动;把文言文学习的复杂问题简单化。
三、情绪启动式:“小先生上课”学古诗词
诗歌是情绪流淌的产物。古诗词学习的底线就是学生会背诵、吟诵。学生当小先生是“学而思——思而学”的楷模,不仅小先生自己会学善思,而且还要教会其他同学。具体操作如下。
(一)备课:教师提前把上课篇目给小先生,小先生自行查资料按照“抓意象——明意境——品诗艺——悟诗情”写学案,加上,总评——研究综述——回答质疑——指导记忆——用训练题检测全班。
(二)试讲:可以跟老师试讲,对于比较自信的小先生也可以不试讲。
(三)上课:小先生上课回答其他同学的疑问,教师协助解答。小先生如能设计学习环节鼓励自学就更好了。
与其说,小先生上课学古诗词,还不如说,是学生在做古诗词的课题研究,然后课上向师生报告研究成果。这样不但教会了学生做课题,还让学生体会到了当老师的辛苦,可谓一举多得。
上述三个语文新教学范式实践了“教师由主角到配角”的转型。《说文解字注》:“学,觉悟也。”可见:教学是教师正确地、恰当地组织学生觉悟的学习活动。
学生的自适应精准学习是语文教学新范式的价值取向,教师要成为方便学生学习的人。教师的放手和配合是帮助学生自学的保障。
四、推理启动式:“问题化”学现代文
应把文体价值作为现代文核心教学价值取向。问题化学习就是学习逻辑推理,具体操作:
一选文。课外现代文选文各类文体必须典范。二预学。原则是学生预学必须提问题,教师不先下发预习题。三“问题化”探究式课堂基本学习范式(见上文图示)。
以上流程突出思维能力培养,因为学习力就是思维力。启动元认知,让学生用整体构架来设计现代文的学习逻辑。
现代文学习过程中重点解决两大类核心问题,一是“概括”类,包括概括事件、段意、情节、特征表现、人物形象、中心主旨和写作意图等;二是“作用、好处”类,词语、句子、段落、标题等的作用、好处、意义等。具体品味可以落实在七种句子上——难句、修辞句、呼应句、因果句、过渡句、哲理句、总结性语句等,都有必要进行专训。
教学新范式实施过程中教师的口头禅:同学,你自学了吗?你今天提了几个有价值的问题?
五、思维启动式:“自能”写作
写作是思维的流淌,是思维的创新活动。写作者,思维也,创造也!
初中记叙文写作就是说好话,做好事,做好人,作好文。要突出感性表达基础上的理性感悟,以记叙、描写、抒情、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要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换个说法,事情的发生、发展、高潮、结果写清楚、完整。
立意:高尚人品是核心。爱心(助人为乐)、善良、感恩、责任等。
事件价值:所记叙事件的难度大小,界定者价值要大。
審题:“审题目”即诠释题目中的关键词,明确写谁以及确定文章的中心(人品);“审题材”确定写谁的哪几方面的素材。
情节:情节描述有完整过程,一波三折才感人。
细节:细节最能感动人,让人印象深刻。
过渡:承上启下多侧面体现人品。
结尾:结构严谨,多角度写出核心人品的作用,突出中心。
高中议论文写作要突出逻辑论证的理性感悟。鼓励学生自能写议论文,一注重四种思维能力:“反弹琵琶成新曲”的逆向思维(一分为负一)、“泾渭分明见清浊”的对比思维(二分之一)、“横看成岭侧成峰”的发散思维(多元,一分为三)以及“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辩证思维(一分为二,学习“辩证法”的理论武装,让学生用哲学观点分析问题)。二开设“形式逻辑”必修课程,让学生掌握复句、句群关系,逐步学会逻辑推理。三用“议论文写作提纲量化训练卡”给议论文“搭架子”,解决结构问题。四学生自做主题素材论据库来建设“作文粮仓”,解决论据问题。开设辩论等思维活动课,让学生有根据地思考,有条理地思考,反省地思考,成为思想者。
推理启动式的“问题化”学习现代文和“思维启动式”的“自能式”作文,实现了“教师由讲授者到助学者”的转型。在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有赖于教师的培养。
怎样才能提高教学效率?夫子说,因材施教。“因材施教”说得好,但很难做到,因为这个“材”包括“学材”“人材”,学材和作为学习者的人材都是动态变化的。教师不可能了解网络上每天在几何级增长的学习素材和班级所有学生的现场学习心态的变化。“因材施教”过分强调了“教”,“教”不可以凌驾于“学”之上。
如果非得用“因材”这个词,也应是“因材自学”。外力可以起到引导、指导、促进的作用,不可能起到根本性作用,因为唯物辩证法说: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本,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学习应该是启动元认知的学生自悟、自学,如果说学习的真正目的是指向创新的话,真正的创新绝不是谁教会的。
相信孩子具备自我探究的元认知学习能力,是教师教学道德的立足点和出发点。不相信学生具备探究、研究、自学能力的教师很可能缺少这一点。信任是最好的学习情感,从相信到自信,才是真正学习的原动力。“教师少教甚至不教,学生可以自学”才是学习的最高境界。
我的语文新教学范式的口号:学生自己干,教师身边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