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春平
《江城子·密州出猎》是苏轼的经典代表词作之一,全词以“狂”字为统领,“狂”言尽抒,“狂”态毕露,抒发了胸中豪放磊落之气,表达了强国抗敌、报效朝廷之大志。一个“狂”字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尽展苏轼豪放诗词朗健阳刚、大气磅礴的艺术特色。
创作该词时,苏轼40岁不到,可文章开篇,他却自称“老夫”,老夫本应老态龙钟、迟迟暮年,可他却有“少年狂”的心态,词的首句“老夫”与“少年”,形成鲜明的对比。“狂”成为连接苏轼自认的“老”与内心“少”的桥梁。当时的苏轼正值人生壮年,却自言是“聊发”,一老一聊,看似自在,实则是苏轼内心压抑与苦闷的表现。所以,威武出猎,尽展少年的狂放洒脱之态;威武出猎,尽抒“老夫”的豪情不羁之志。
“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接着一个英姿勃发、雄武有力的出猎者形象呈现在读者的眼前。左手牵着大黄犬,右臂上托举着苍鹰。一犬一鹰,烘托了狩猎的阵势,映衬了老夫的威风神武。戴着锦绣的帽子,身披貂皮外套,一身狩猎着装,干净利落,气势尽显。动词“卷”形象地写出了出行队伍的磅礴气势。而比劲装、狩猎队伍更震撼的场景是“为报倾城随太守”,百姓为了看到他们爱戴的太守,全城出动,声势浩大。由此可见,作为地方官,苏轼深得百姓爱戴,不是太守的狩獵阵势使百姓倾城,而是太守的气场,赢得百姓的尊敬。
从太守的心态到着装,从狩猎的队伍到百姓的相随,紧紧围绕“狂”字展开,劲装出猎,全城追随,无不表现出狩猎场景之壮大,豪情之阔大,字里行间流露出词人踌躇满志、壮心不已的豪迈气概和英雄情怀,可谓狂势狂气,狂放洒脱。
虽称老夫,却皆为壮举。身处声势浩大的狩猎场景之中,苏轼自比孙郎,用狩猎老虎的方式,为出行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狂人,狂境,狂射虎,“老夫”的狂放之态,是自我豪情的释放,是满腔热忱的喷发。狩猎却道是寻常之事,可老夫的少年狂是亲射虎,与百姓的同游同猎之乐,苏轼的“狂”不是自大,不是目中无人,他的“狂”是率真坦荡,是真实明朗。所以他的“狂”被爱戴,被认可,被尊崇。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这个自称是老夫的太守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苏轼在密州任职后,“消蝗灾,乞甘霖,平强盗,免赋税,整吏治,养孤儿……”在他的治理下,密州成了当时京东最好的地方之一。所以,他是一个侠肝义胆之人,更是一个仗义洒脱、忧虑民生之人。因此,全城百姓倾城而出,只为追随太守,这是百姓对太守的爱戴和追随。面对百姓的信任,太守深受感动,所以他自比孙郎,亲射老虎,这是太守回报百姓,不负百姓倾城来观猎的实际举动。整首词中,苏轼没有描写射虎的场景和结果,却在“看孙郎”这一用典中,使人感受到了震撼人心的射虎场景。正所谓,无字胜有字,这样的留白方式反而给人留下了无尽的遐想空间。
由“亲射虎”看出,太守是一个率性而为的性情中人,为了回馈全城百姓的盛情,太守像当年的孙权射虎一样,一显身手,尽显豪气。自称老夫的太守以少年英主孙权自比,与词的开篇“少年狂”遥相呼应,更是显出老夫的狂态和豪兴。到此,词的上阕通过写着劲装,绘场景,倾城随,比孙郎,亲射虎,写出了老夫聊发的少年狂,体现了苏轼词作气势恢宏、大气磅礴的艺术特色。
出游打猎,怎能无酒。借助狩猎之际,太守“酒酣胸胆尚开张”,带着狩猎的意兴,借助美酒带来的醉态,太守在酣畅淋漓中直抒胸臆,表达壮志。众人欢乐,举杯邀约,如此盛景,怎能不激发起内心最深处的感慨与抒怀。所以词人尽情展露饮酒之狂态,尽抒酒酣胸胆的狂傲,这是词人在释放一个最真实的自我,这是酒言,是狂言,更是真言。
尽管“老夫”已经两鬓斑白,可是岁月又怎能挡住理想的脚步?岁月可以老,理想不破灭。苏轼通过以老写“狂”,表现出自己的壮心不已、壮志未酬的英雄本色。这究竟是怎样的一份壮志未酬呢?当时的宋朝已经国力不振,常常受到敌国外患的侵扰,但此时的苏轼却因为与王安石的政见不同,自请外任,到了偏远的密州。因此,苏轼虽有壮心,可是却处于报国无门之境遇,所以他说“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满腔报国志的苏轼期待着朝廷能够重用他,采纳他的政治建议,给他提供报效朝廷、抗击外敌的机会,到那时就可以一展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之志。词的下阕在酒言酒语、狂傲狂举中将感情进行了彻底的释放,一个心怀英雄之志却壮志难酬的“狂人”,怎能不让人心生敬畏与赞叹。
苏轼借助典故,书写心中的夙愿。他狂傲不羁的背后隐藏的是为民而狂的赤诚和决心,他狂言狂态放浪不羁的背后隐藏的是尽忠朝廷、抵御外侵的真挚情怀。酒酣是抒怀,也是消愁;胸胆是情怀,也是心事;“尚开张”是直抒胸臆,也是慨叹悲愤。真是怎一个“狂”字了得。
写狂人狂事,抒发狂情狂志。其精神穿越了历史的烟波浩渺,跨越了百年的沧桑变化。全词将抒情、叙事、议论融为一体,主题鲜明,意境开阔,思想深刻,展现了苏轼豪放派词作的艺术特色。苏轼这首《江城子·密州出猎》同他的情怀与风骨一样,虽然有失意,但是他一直积极进取,这种百折不挠的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基因,它绵延不断,生生不息。
因此,《江城子·密州出猎》将会一直傲然闪烁在中国文学史的璀璨星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