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态绿地规划设计与研究
——以成都市环城生态区青龙湖湿地二期项目为例

2022-07-04 07:07蔡一民
建材与装饰 2022年19期
关键词:绿道园区景观

蔡一民,李 伟

(四川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四川成都 610000)

0 引言

2018 年,习近平总书记赴四川视察,在成都市天府新区调研时首次提出“公园城市”全新理念和城市发展新范式,强调以生态文明引领城市发展,以市民为中心,构筑山水林田湖城生命共同体,形成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的大美城市形态的城市发展新模式,成都市环城生态区青龙湖湿地作为“公园城市”全新理念和城市发展新模式的先行建设实践项目[1],承载了来自各方许多的期许,本文通过项目为例,探讨生态绿地空间的规划建设,提倡生态、人文、特色、多元、价值等理念,为成都市民提供了一处具有优良生态效应、靓丽景观颜值、优雅的文化气质和可持续生态价值转换的综合性公共空间,展现成都“公园城市”的特点,为成都市民提供一个生态、休闲、观赏、教育为一体的湿地公园。

1 项目概况

青龙湖湿地二期项目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是成都环城生态区东段的重要生态绿楔,也是成都天府绿道的重要依托。基地为成都市中心城区面积最大的原生湿地和鸟类栖息地,被称为成都“绿肺”,拥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蜀王陵等多处历史遗存,自然环境禀赋优越,历史人文底蕴深厚。

青龙湖项目总面积约10780 亩,分两期建设,一期园区面积约4700 亩,工程于2015 年已实施完成并对外开放,二期项目用地面积405hm2(6080 亩)于2020年对外开放(图1),项目位于绕城高速以西,成渝高速以北,西临十洪大道,北临成洛路,与成都大学仅一路之隔。项目周边用地性质主要为居住、商业、教育科研和生态用地,且已逐步建成使用,为园区建设提供了有力基础。

图1 二期范围

2 项目思考及理念

2.1 项目思考

项目便捷的外部交通条件、良好的自然本底、丰富的文化背景;不便的内部交通、杂乱的次生植被;全面建设的锦城绿道、迫切的人文需求与文化传承、较多的生态旅游及产品同质化的现状条件下,项目规划设计如何维护基地原有生态环境、如何传承项目基地属地明文化、如何利用保护现状基底、如何定位本项目、如何与周边城市道路交通、水系、绿地无缝衔接与有机串联,如何定义本项目功能需求,都是本项目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设计由始至终思考的重点。

2.2 设计理念

项目定位为一个生态永续、人文浸润、湖城共生的公园城市高品质生态湖区,旨在打造一片蓝绿融合的湖区公园、一条蜀地明文化的历史展廊、一处留存珍稀鸟类的湿地瑰宝、一处健康生活的低碳载体。

规划基于原场地良好的生态本底、自然景观和历史人文资源,遵循“生态先行、涵养文脉、动静分区、人景交融”的设计理念,通过理水、通脉、塑园、建瓴、织绿等设计手段,着力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化景区。设计中还引入成都市锦城绿道建设的理念,优化空间结构,植入人文景观,完善绿道服务设施体系,串联整合生态、文化、旅游、商业多种发展模式,营造一幅具有靓丽景观颜值、优雅的文化气质和可持续性的产业绿色空间。打造“蜀川胜概瑰宝,成都风景名片”。

3 总体布局

在总体规划设计上,园区规划依据其周边环境和设计定位,形成了“一心,两道、六区、多节点的总体景观结构。其中“一心”为综合性游客接待中心;“两道”为锦城绿道公园体系的一级绿道以及依托东风渠绿带打造的东风渠一级绿道;在功能上根据场地特征形成六个景观区域,依次分为入口门户区、亲子活力区、自然绿心区、中央绿廊区、静富氧山林区、生态保育区和湿地科普区(图2);多节点为围绕“一心”、“六区”的主游线以及“两道”两侧形成若干景观休闲节点及场地。

图2 功能分区

园区道路通过两套道路系统连接:锦城绿道系统与园区内的道路系统,形成园区内交错的网络系统,连接不同的景观空间和服务景点;植物的规划设计上,整体梳理现状植被,保留为主,针对现状植物最佳区域,基本保留,形成生态保育区;注重植物种类多样性,生态永续,以乡土景观树种为主;配套建筑设计上继续延续项目一期明代的建筑园林风格,将建筑融入自然以和谐呼应公园自然环境,建构具有时代地域性的配套服务风景建筑。

在以上规划布局的基础上对项目动物保育、海绵城市、园区照明、文态业态发展专项等都有详细规划设计,着力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化景区,为达到项目设想,设计主要突出部分技术特点,如下文所述。

4 主要技术特点

4.1 遵循生态优先原则,修复自然生境

规划设计以生态保护和修复为优先,对既有生态基底进行梳理,注重现状自然植被和既有林盘格局的保护,严格划定生态保育区。在原居民搬迁后遗留的区域,清除垃圾,生态复垦,恢复生态林带,进行封闭育林管理,还原自然生境。在废弃鱼塘和湿地区域,进行渠道疏通,连接河塘、湿地,并沿水岸种植大量的低维护宿根草花,在保障景观的同时修复被破坏的自然生境。针对荒地野草区域,清理地表渣土以及清理构树等侵略性较强的植被,增加植物种植层次,乔、灌、草科学搭配,完善区域的小型生态环境[2]。

协同鸟类保护机构,系统性构建鸟类栖息地。补植大量引鸟植物,设立与活动区域隔离的鸟类保育区,构建完善的动植物群落,培育生物多样性。

通过地形和水系的梳理,增加海绵体系,保证场地内雨水的有效回收、下渗、储存、净化,实现雨水的循环再利用。

4.2 尊重现状,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利用

坚持重保护轻开发、重生态轻建设、因地制宜的设计建设标准。充分尊重和维持基地现状条件,重点从以下及方面进行设计。

顺应地形设计,强调对场地原始地貌特征的保护,强调依山就势、显露山水的设计理念,对现状地形尽量不大开大挖,仅对局部地势做调整,保持园区土方平衡,并注重与原始地貌的顺接和生态恢复。

利用现状路基,园区三级游线系统70%都建立在原有路基上,在设计前期,充分进行现场调研和走访,做好现场记录和整理,对基地现状道路状况进行结构分析,根据道路地质条件进行路基保护利用与提升,并结合现状道路系统布置休闲场地和景点。

合理规划利用,将园区分为生态保育区、适宜低强度建设区和适宜建设区。针对生态环境较好区域进行零开发处理;针对宅基地,景观效果好区域适当建设配套服务设施;对靠近城市居民的区域,增加各类活动设施,提高服务水平。

涵养水体,将基地内现状池塘、鱼塘以及破败的水池进行串塘成湖,对已破坏的水体岸线进行生态构建与恢复,水岸线补种水生植物和观赏性草本植物。注重水体生态系统的构建,对水体部分种植挺水、浮水、沉水等植物,构建水下生态系统。并在水岸边界局部种植色叶乔木,形成季象变化、灵动、丰富、活力的水岸线景观体系。

4.3 有机串联,完善设施,融入天府绿道

将青龙湖二期湿地慢行系统有机融入成都市天府绿道体系规划,合理规划主线绿道(图3),提供了骑行、步行等多元化游览方式,创造亲水、穿林、跨湖、乐游等丰富游赏体验。再通过二级绿道连接园区内部主要景观节点,串联激活原本碎片化的消极绿色空间。

图3 道路体系

场地北侧紧邻青龙湖一期工程,一期与二期工程之间有东风渠穿过。为加强一二期之间的连续和融合,在东风渠上规划了6 座桥梁,打通两侧联系,引导人流来向。

沿绿道规划建设配套服务设施,布局林盘院落和亭台楼阁。秉承可进入、可参与、可阅读、可欣赏、可消费的天府绿道规划建设理念,发挥公共空间价值,也提供了园区后期可持续运营维护的载体。

4.4 传承文化,与古为新,打造文化景观

青龙湖范围内现存以蜀王陵为代表的多座明代陵墓,规划中承接明蜀文化和龙文化元素,并融入天府文化,打造青龙墨池园和青龙阁等特色景点,体现古风今韵,并将历史文化体验有机地融入游憩功能中,构建了具有时代特征与地域性的景观风貌。

景观铺装设计提取明蜀文化中的传统符号,注重传统铺装格局的结合和现代创新;景观小品设计以钢木结构为主,结合传统镂空图案形成独特的文化性景观构筑物;标示系统以明代大门为设计元素,结合三级游线、公共配套建筑、停车场和主要景观节点布置,形成贯穿全园的文化标识符号;景观建筑从形态与材料等多方面传承明代四川地区建筑特征,形成质朴雅拙的园林景观风格[3]。

4.5 多元融合,场景构建,促进价值转化

促进文体旅商农结合,将生态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促进场景构建。园区在规划设计上预留有大面积草坪、水域、林下场地等弹性空间,可开展科普教育,休闲娱乐、户外展示等主题活动;在邻近城市周边区域,还增设了户外体育运动场地、健身场地、康乐活动场地等,强化绿地边界的活力和参与性。同时设计采用轻介入的手法,设置了融入自然环境的、满足游人容量需求的休憩座椅、景观亭廊、观景平台、环境标识解说系统等配套设施。

园区还规划综合服务建筑达39 处,其中可经营性配套服务建筑29 处,商业业态定位为:游客服务中心、文化展示、特色商业、酒店餐饮、休闲运动、管理售卖等为主,实现园区生态价值转换,提供可参与可经营的场景空间,为园区后期的运营和维护提供保障。

园区通过各类活动引入,使青龙湖二期承载了城市居民的游赏、休憩、运动教育和交流活动,将市民休闲生活与大面积生态湿地相结合,营建了可进入、可参与、可经营,引领了市民全新的健康生活方式,充分发挥了公共空间价值。

5 结语

城市生态绿地规划建设作为一种有效维护城市空间结构、改善城市人居环境质量、提升市民的幸福感、促进城市绿色发展的重要手段,是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相结合,打造山水人城和谐相融的公园城市载体,为越来越多的城市建设所采用。本文通过青龙湖二期湿地项目为例,通过完善成都环城生态区的总体生态格局,锚固城市生态基底,建立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极佳载体,为更多生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同时城市服务设施的引入,整合生态、文化、旅游、商业多种发展模式,加强人与自然、城市与绿地的和谐共荣,激活了周边城市区域,提升了片区城市形象与综合实力。

猜你喜欢
绿道园区景观
景观别墅
骑行绿道“潮”玩成都
火山塑造景观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诚诚&嘟嘟的成都生活
园区的开放样本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绿道 享受城市“慢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