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 英 张凯玲 林 芳
(福建省立医院,福建 福州 350001)
子宫肌瘤属于常见的生殖系统良性肿瘤,其发生与长期受体内高浓度雌激素刺激相关,好发于中老年女性,常伴有痛经、月经量增加、贫血等临床表现,近年随着中年妇女家庭、工作等多方面压力的增加,子宫肌瘤合并高血压发病率呈明显增长趋势,对患者生活质量存在严重影响[1-2]。目前,子宫肌瘤的治疗以手术为主,但子宫肌瘤合并高血压将增加手术风险,为确保手术顺利,临床辅以围手术期护理尤为重要[3]。基于此,本文将针对基于KAP模式的精细化护理应用于子宫肌瘤合并高血压患者围手术期中的效果展开分析,现报道如下。
回顾分析我院于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76例子宫肌瘤合并高血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将纳入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8例。本次研究已获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1)经妇科检查、B超检查及临床症状等确诊;(2)符合《微创妇科学》[4]与《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5]中的相关诊断标准;(3)精神状态无异常,可良好沟通;(4)患者临床资料完整,自愿参与研究。
排除标准:(1)合并恶性肿瘤、严重重要脏器疾患等;(2)伴有严重凝血机制障碍,或血液系统疾病;(3)合并视听觉障碍、认知功能障碍等,难以正常配合研究;(4)中途退出研究,或临床资料不全。
1.2.1 对照组采用常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包括入院健康宣教、加强生命体征监测、协助患者完成各项检查、并遵医嘱指导患者服用相关药物等。
1.2.2 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采用基于KAP模式的精细化护理,首先抽选多名优秀护理人员成立知信行护理小组,在患者入院时,护理小组根据患者病情状况及性格特点等,个体化制定精细化护理方案,具体方法如下:
(1)健康知识宣教:主动评估患者病情和观察患者心理状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健康知识宣教,包括面对面教育、集体教育、同伴教育等多种教育方式,内容包括子宫肌瘤致病因素、临床症状、手术优势、预后及注意事项等,耐心解答患者疑问,消除患者负性心理。另外,加强与患者家属的沟通,向其解释相关子宫肌瘤知识,并引导其多多理解、支持和鼓励患者,便于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健康信念培养:护理小组通过实施入院宣教、健康讲座、围手术期宣教和出院指导等一系列标准化、规范化的健康宣教干预,纠正患者对疾病的不良认知,增强其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同时,在与患者交流沟通过程中,护理人员应主动了解患者遵医行为及健康知识掌握情况,若患者遵医行为较差或健康知识知晓较低,护理人员应采取重复宣教干预,不断强化患者健康信念。
(3)健康行为建立:①术前:a.血压控制:告知患者血压波动和手术效果受不良情绪影响,指导其掌握自我调整的方法,使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并且,加强饮食控制和用药指导,稳定血压处于正常范围,同时指导患者养成规律的生活作息习惯,充分休息,提高手术耐受性,避免交感神经过度兴奋造成血压上升。b.疼痛:提前告知患者术后疼痛属于正常现象,指导其掌握术后镇痛方法,如转移注意力、采取低半坐卧位休息,必要时可予以镇痛泵,以此稳定血压。②术中: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采取保温护理干预、加强麻醉及手术配合,预防患者发生寒颤、低体温等不良事件。③术后:a.饮食干预:向患者强调合理饮食对子宫肌瘤病情发展的重要性,纠正患者不良健康行为,并根据患者营养状况和喜好予以针对性饮食指导,尽可能不要食用油腻、辛辣、生冷等刺激性食物,术后先采取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待患者肛门排气后,再逐渐过渡至正常饮食,补充机体所需营养。b.康复护理:术后4h采用四步翻身法协助患者翻身,8h指导患者完成创伤踝泵运动,促进下肢静脉回流,24h对患者体力、血压水平等进行综合评估,再确定下床时间,而后采用六步下床法协助患者下床活动。
(1)血压指标:在入院时和手术后,分别采用动态血压监测仪检测两组患者的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和 收 缩 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水平。(2)健康知识知晓程度:出院前,采用我院自制的健康知识知晓调查问卷进行评估,包括疾病知识、术后注意事项、并发症防治等三个维度,每维度0-30分,共0-90分,<50分为基本不知晓;50-70分为部分知晓;70分为知晓,总知晓率=1-基本不知晓例数/总例数。(3)并发症:统计两组患者术后是否发生切口感染、阴道出血、排尿困难等并发症。(4)生活质量:入院时和出院3个月后随访,分别采用生活质量评分量表(short form 36 questionnaire,SF-36)[6]进行评估,包括认知、社会、心理健康、情绪、角色和生理职能等六个生活质量因子,共100分,分值越高,则说明患者生活质量越好。
数据统计分析均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符合正态分布的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采用非参数秩和(Z)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对照组年龄、病程、高血压分级与观察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s/n(%)]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s/n(%)]
组别例数(n)年龄(岁)病程(年)对照组观察组χ2/t/Z值P值38 38 36.52±1.43 37.04±1.51 1.541 0.127 1.93±0.37 2.06±0.35 1.573 0.119Ⅰ级21(55.26)20(52.63)高血压分级Ⅱ级13(34.21)15(39.47)0.053 0.817Ⅲ级4(10.53)3(7.89)
手术前,两组DBP和SBP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对照组DBP和SBP水平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血压指标比较(±s,mmHg)
表2 两组血压指标比较(±s,mmHg)
组别例数(n)DBP SBP对照组观察组t值P值38 38手术前87.24±6.47 85.69±7.11 0.993 0.323手术后81.54±7.20 75.48±4.65 4.358 0.000手术前124.67±8.79 122.33±9.15 1.136 0.259手术后117.24±6.41 108.32±6.12 6.204 0.000
对照组健康知识总知晓率(78.95%)明显低于观察组(97.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健康知识知晓程度比较[n(%)]
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5.79%)明显高于观察组(2.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n(%)]
入院时,两组SF-36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3个月随访,对照组SF-36评分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生活质量SF-36评分比较(±s,分)
表5 两组生活质量SF-36评分比较(±s,分)
组别对照组观察组t值P值例数(n)38 38入院时65.36±3.14 66.21±3.42 1.128 0.262出院3个月随访78.13±2.58 86.47±2.34 14.760 0.000 t值P值19.370 30.138 0.000 0.000
子宫肌瘤致病因素尚未明确,且早期无明显症状,但随着病情加重,可压迫患者神经,诱发多种并发症[7-8]。近年来,随着居民膳食结构的改变,子宫肌瘤合并高血压患者数量逐年增加,其中子宫肌瘤治疗以外科手术为主,而在手术治疗过程中,合并高血压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手术风险,并且血压控制情况与患者手术效果和预后密切相关,因此为患者提供合适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极为重要[9]。
既往,围手术期往往选择常规护理干预,但护理内容单一、片面,缺乏针对性,在加快患者术后康复、增强自我护理能力方面效果欠佳[10]。雷志萍等[11]学者指出,精细化护理应用在剖宫产术结合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围手术期有利于建立良好护患关系,有助于开展健康宣教,提高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血压水平、健康知识知晓率、并发症发生率和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可见基于KAP模式的精细化护理对控制患者血压、降低并发症发生几率和改善预后有积极意义。主要是KAP模式包括知识获取、信念建立和行为形成三个阶段,主要通过宣讲健康知识、培养健康信念和建立健康行为等方式提高患者疾病知识水平,改变患者不良健康行为和生活习惯,帮助患者建立正确的健康信念,继而主动采取健康行为,养成良好生活习惯[12]。同时精细化护理包括规范化、精细化和个性化三部分,通过根据患者实际病情及性格特点制定细致、精准的针对性护理计划,从围手术期各方面提高患者护理质量,改善预后,将两种模式融会贯通应用在子宫肌瘤伴高血压患者围手术中,能够帮助患者获得更好的手术效果,减少术后危险因素,加快身体康复。
综上所述,基于KAP模式的精细化护理应用于子宫肌瘤合并高血压患者围手术期中,可有效提高控制患者血压水平,减少术后并发症,改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