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财经”背景下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创新发展路径研究

2022-07-04 10:48祁红梅宋晓刚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2022年2期
关键词:管理科学财经学科

祁红梅,宋晓刚

(河北经贸大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61)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社会已全面进入智能化、数字化时代。新兴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也引发着传统产业生产方式、产品服务、商业模式、治理结构的变革与升级换代,并形成新生产、新流通、新服务、新消费等经济新业态。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作为新一轮产业革命的核心驱动力,在创造经济新业态的同时,也重新定义着经济管理人才新需求。随着教育部“新文科”建设的深化推进,为应对技术与产业的变革,高等财经教育必将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开启“新财经”教育改革时代。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作为交叉性学科,在各行业深入融合信息技术的背景下同样受到重大冲击。在不断发展的经济新业态中,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如何保持高质量发展,相关专业如何优化升级以契合未来产业发展,培养方案如何优化以适应时代变革,教师队伍如何优化以满足未来教育需要等问题亟待研究。

一、“新财经”教育改革的内涵

目前,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的“四新”教育正在逐步改变中国高等教育的样貌。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吴岩司长在2022年本科高校“四新”建设推进会中提出,“四新”是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教育应答,是高等教育积极应变、主动求变的时代应答,是高等教育自身发展向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动应答,是对国际高等教育改革创新发展的中国应答[1]。作为新文科中独具特色的财经类学科,“新财经”就是在经济新业态下培养打造财经特色鲜明的创新人才培养新体系。所以“新财经”的主要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财经类专业数字化改造升级,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背景下,新兴信息技术已渗透到各行各业并改变着传统产业的生产发展模式。为社会培养高级人才的高等教育,也需要以时代发展为引领,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中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结合新兴信息技术对学科专业进行全面数字化改造升级,从而使学生的知识体系和综合素质更加符合经济新业态下科技产业变革对创新人才的需求,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二)财经类专业优化人才培养体系,打造鲜明财经特色

特色能够代表人才的竞争力,凸显财经类人才特色是新财经人才培养的关键任务[2]。“新财经”教育改革要求高校各学科根据自身特点和学科优势,寻找与社会需求的最佳契合点,精准把握办学定位,针对“新财经”对人才能力需求,科学设定专业特色人才知识体系,在此基础上设计相应的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制定财经类院校的专业特色发展路径,形成特色学科人才培养模式。

(三)财经类专业全面教育改革,培养创新人才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明确提出:一流的人才培养和创新能力是衡量教育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准[3]。所以以培养特色创新型人才为目标的“新财经”教育改革则是融合了教育理念、培养目标、知识体系、能力素质、教学方法等多层次多方位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根据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22年工作要点、吴岩司长对“四新”建设的要求以及新财经的内涵[4],笔者构建了“新财经”教育改革的内涵图示,见图1。

图1 “新财经”内涵图示

二、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的特点分析

管理科学与工程是综合运用系统科学、管理科学、数学、经济和行为科学及工程方法,结合信息技术研究解决社会、经济、工程等方面管理问题的一门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属于管理学门下的二级学科,原先涵盖管理科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程管理、房地产开发与经营、工程造价5个专业,2021年高校专业学科调整中又增加了大数据管理与应用、工程审计、计算金融、应急管理、保密管理、邮政管理6个专业。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处和“十四五”规划战略研究课题组制定的2021版管理科学与工程G01学科申请代码设置,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涵盖了复杂系统管理、运筹与管理、决策与博弈、预测与评价、管理统计理论与方法、管理心理与行为、管理系统工程、工业工程与质量管理、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服务科学与工程、数据科学与管理、信息系统与管理、风险管理、金融工程、工程管理和项目管理、交通运输管理、数字化平台管理理论、智慧管理与人工智能、新技术驱动的管理理论与方法19个研究方向。所以,目前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基本形成了围绕优化、决策、预测、评价、行为等管理科学核心理论,应用管理的方法与工具科学地解决建设、工业、物流、交通等各工程实践领域重大问题的主体框架[5]。根据对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的调研与分析,笔者认为该学科具有如下特点。

(一)更加注重数学基础知识的应用

数学是一门最基础的学科,也可以称为是管理学科的母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在诸多定量分析方法中,如运筹学中常用的非线性规划、极值法、Shapley法、D-S合成法则、概率论和决策论,以及管理科学方法中常用的灰色理论、模糊数学、系统论、遗传算法等均需要用到复杂的数学知识。因此数学理论尤其是数学模型在预测、决策、优化与评价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二)更加注重与信息技术的融合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科学以及信息技术已渗透到各行各业,尤其为管理科学理论以及实践带来极大影响[6]。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很多理论与方法,如复杂性科学与系统均需在无法完成实践实验的情况下,借助计算机进行模拟与仿真。在经济新业态下,面对海量大数据以及智能化管理的需求,更需要借助计算机软件以及BIM、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兴信息技术,开展智能管理、大数据管理、计算金融等“新管科”建设,未来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与计算机科学、信息技术的融合将越来越紧密。

(三)更加注重学科间交叉融合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作为管理学其他分支学科的基础学科,首先要为其他管理学学科问题的研究或实践活动提供有效的科学理论基础、方法和技术支撑[7]。所以如上所述,其与数学、计算机等基础学科联系紧密,研究更侧重于管理科学的基础和前沿。同时管理科学与工程又是为了解决管理现实问题,并强调研究成果与方法的应用性,所以也更具有多学科、多领域交叉融合的特点。如在项目投资融资决策管理中,会涉及投资、金融、会计、审计等较多的经济学领域知识。在工程实施阶段的管理,如质量管理、安全管理、成本管理等,则会与涉及工程技术的工科交叉融合。此外,在管理中还会涉及较多的法律知识、心理学、行为学等学科交叉。在应用领域,管理科学方法涉及到交通、土木、物流、工业、企业、科技、信息等各个领域,同时也会存在多领域交叉。因此,管理科学与工程作为管理学的基础学科,从诞生起就具有多学科、多领域交叉融合的特点。

(四)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管理科学与工程强调将管理的理论、方法以及技术工具应用于工程实践,产生价值与创造效益,所以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更加注重科学的管理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发展。通过运用理论与方法,解决工程实践中的重大问题,同时基于实践问题,促进理论的有效提升。如我国的港珠澳大桥、川藏铁路、南水北调工程均涉及到大量管理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发展,体现了学科的硬实力。

(五)更加注重扎根中国特色的管理理论

在新冠肺炎疫情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多位专家在疫情管理和推动社会经济管理稳定发展方面,提出了病毒传播复杂网络建模、应急管理等创新性的理论、方法和政策建议。所以全球疫情的爆发让我们更直观地感受到立足于本土,直面实践,总结真正有中国特色的管理研究与理论方法的重要性。面对当今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形势,我国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发展应需更加注重扎根中国大地,解决国家与区域重大战略问题,总结中国特色管理理论与实践。

三、新形势下财经类院校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发展需求

随着数字化、智能化时代的到来,数据已成为新的重要管理要素,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更是对预测、决策、评价、优化等传统的管理科学与工程理论和方法带来更多新的挑战和机遇。所以在经济新业态、新形势下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适应时代社会需求进行升级发展已十分紧迫。笔者通过调研分析后认为,目前高校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有如下发展需求。

(一)新科技与学科融合下的数字化升级发展需求

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应紧密结合新兴信息技术,对接新经济业态的发展,充分利用新理念、新技术丰富教学体系,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与新兴技术应用能力。随着“新财经”教育理念的推行,财经类高校亟需对学科进行数字化升级改造,以培养契合中国“新时代”发展要求的高素质管理人才。

(二)财经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模式需求

从全国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发展现状看,存在着学科特色不明显,分类发展、特色发展有待加强的问题[8]。从第四轮学科评估与国家一流专业建设情况分析,具有办学特色的高校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更具有学科竞争优势[9]。目前,我国开设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的高校,既有为数众多的研究型大学,也有一大批应用型高校,既有偏工科属性的大学,又有偏管理属性的大学,存在培养目标“千篇一律”,培养方案“千校一面”,办学定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趋同的问题,部分高校为追求学科、培养目标与知识体系全面,导致培养目标覆盖过多,理论课程较多,特色与重点不突出,难以准确把握培人才培养方向。所以,财经类院校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迫切需要办出财经特色鲜明的“新管科”。

(三)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现实需求

目前,我国部分财经类院校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由于更加偏重经济管理领域的软科学,缺乏工科相关专业的支撑,所以在教学与研究方面,存在着与实践脱节的现象[10]。目前教育部虽积极建设虚拟仿真实验、产学研协同育人基地、案例教学中心库等资源,但部分高校仍存在“重理论、难实践”的现象。针对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特点,高校高质量发展中亟需丰富实践育人模式,积极开展多元化的实践教学模式。

(四)教学模式多元丰富的改革需求

面对新技术、新业态、新形势下创新人才培养的能力素质新需求,只有从学科专业发展的宏观层面,到教学组织等中观层面,再到课程、教材等微观层面进行全面升级改造,才能有效提升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所以在新形势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开展课堂革命,组建一流师资团队,打造“金课”“课程思政示范课”等也是学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素。

四、基于“新财经”的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高质量发展路径——以河北经贸大学为例

教育部“四新”是从思想到战略、从战略到目标、从目标到举措,统领高等教育创新发展。“新财经”教育改革作为“新文科”的分支,关键在于面向经济主战场,总结提炼财经领域“新理论”、探索财经人才培养“新模式”、创新科研教学“新方法”和打造高等财经教育“新质量”[11]。2019年11月,根据“新文科”建设要求,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与河北经贸大学就“新财经”本科教育实验签订合作协议,开展合作实践研究。在“新财经”教育改革理念下,河北经贸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率先在专业优化、人才培养、课堂革命、教育评价、社会服务等方面进行了内涵式战略思考和实践探索,以期为全国财经院校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改革发展提供借鉴。

(一)积极进行学科数字化升级改造

面向新业态和新产业,学科与专业均需对接新时代发展需求,在传统专业的基础上,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信息技术融合,进行数字化升级改造。如河北经贸大学在“新财经”改革引领下,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以数字技术为引领,将物流管理专业整体改造为“新财经”智慧物流实验班;以BIM技术与智能建造管理为抓手,形成了“数字工程管理”的专业特色方向;以“大数据管理与应用”新专业申报为切入点,实现信息管理与信息工程专业的数字化改造,从而全面实现了管科专业数字化升级。

(二)实行财经特色鲜明的差异化办学

“新财经”理念之一是培养凸显财经特色的创新人才。财经类院校的管理科学与工程可立足学校自身经管学科优势和特色,聚焦学术前沿和国家战略,进一步凝练学科方向,通过特色差异化办学,打造财经特色鲜明的“新管科”。河北经贸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在新财经教育改革理念下主动对接地方和学科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重点打造了“工程投融资决策”的专业特色,物流管理重点打造了“智慧商贸物流”的专业特色,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重点突出商务大数据的管理与应用,形成了财经特色鲜明的学科特色和育人优势。

(三)加强学科间交叉与融合发展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作为管理学的基础学科,在保持自身核心理论体系的同时,也离不开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融合。如新财经教育改革离不开信息技术,所以河北经贸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积极与数统学院、信息技术学院在基础研究与基础课程教学教研中开展合作。积极与商学院、金融学院在投融资、电子商务、国际贸易等方面开展合作,建设财经特色鲜明的工程管理、物流管理及大数据管理专业。加强与工商管理、公共管理等管理学分支学科的资源融合与共享,形成相互支撑的发展新模式,未来也将积极与审计、金融、公共管理等专业积极合作申报计算金融、工程审计、应急管理等管科新专业。管理科学与工程通过与学校经管优势学科的共享融通、互益互鉴,未来将会向着“新财经”的方向快速发展。

(四)不断加强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

“新财经”教育改革需要教师在传统知识体系下不断学习探索科学前沿新知识,将学科特色与新理念、新科技、新业态的实践问题有效结合。所以通过“外引内培”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学科师资队伍十分重要。河北经贸大学管科学院积极培养学科与专业带头人,积极引进青年高层次人才,并推进各类资源向教学骨干与青年教师倾斜,营造良好的人才成长环境,保障教师潜精研思。此外,学院整合校内外教师和知名学者组建理论教师队伍,聘用政府部门及行业高管组建实践教师队伍,由外聘院士、前沿技术专家组建了前沿技术教师队伍,全力打造了一支一流的管科师资队伍。

(五) 深化教学改革,打造多元化教学模式

“新财经”教育改革将引领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提出崭新人才培养模式,开拓特色人才教育路径。“新财经”教育改革需要根据新业态下人才能力需求,重构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并充分利用新理念、新技术丰富教学体系,通过打造适合学科与学生的教学模式,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12]。河北经贸大学管科学院在“新财经”教学改革中,通过多种渠道,积极打造多元化教学模式。

1.重构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全面发展为导向重新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物流管理专业在商贸物流特色基础上开设了“智慧+”、“物流+”融合类课程,开发了“智慧物流”系列教材。工程管理专业凝炼了以“工程经济学”“投资学”“工程项目融资”“管理定量决策分析”等课程为核心的“工程投融资决策”特色方向;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重新制定了大数据管理与应用的培养方案。

2.深度推进产学研合作。由于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所以在“新财经”教育改革中也应加强理论与实践的多方位融合。河北经贸大学管科学院建立了师生智库承接政企研究,培养师生解决专业问题与社会服务的能力。工程管理专业分别联合福建晨曦信息科技和深圳斯维尔科技共同申报建设两个教育部产学研协同育人项目,与河北建工集团共建省级实践基地,与中建科工集团、河北建筑科学研究院等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办学。物流管理专业联合乐仁堂医药物流等建立“物流产业学院”,与顺丰等建立了岗位互换、职位模拟机制,推进专业与职业的融合。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与河钢数字联合共建大数据实验室,与北京用友集团建立“河北经贸大学校外创新人才培养实训及就业基地”,持续与用友金融、用友新道和用友政务等开展协同育人工作。学院积极邀请行业专家走进课堂或带领学生到实践基地开展“移动课堂”,培养学生职业素养。河北经贸大学管科学院产学研合作机制见图2。

图2 河北经贸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产学研合作机制

3.创新以赛促学模式。以专业类、综合类学科竞赛为抓手,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提升学生的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能力。目前,工程管理专业学生连续参加了六届全国高等院校BIM应用技能大赛、五届全国BIM毕业设计大赛、“斯维尔”杯等学科竞赛,物流管理专业学生连续多年参加“全国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学生连续多年参加“蓝桥杯”大赛,并多次取得优异成绩,逐步形成知识传递—融通应用—拓展创新的学赛结合教学范式。

4.积极推行案例教学+课堂翻转的教改模式。教学案例是融合理论与实践最好的载体。在教学改革中,学院积极创新教学体系(见图3),推行案例教学模式,课前通过梳理课程核心基本知识模块、案例+主题分析、行业热点等内容重构课程知识体系;在教学过程中,改革教学方法,通过思维导图、案例教学、翻转课堂、专家进课堂、专业竞赛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学习主导地位,让学生“会学”“想学”。目前学院已建立“工程管理”“Python在管理研究中的应用”两个省级教学案例库,并有4篇案例入选国家工程管理教学案例库。

图3 河北经贸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教学创新模型

5.推行课程思政全覆盖。由于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更注重中国特色的管理理论,所以全面推进课程思政教育,强调扎根中国大地,讲好中国故事,突显“新财经”教育改革的重点。河北经贸大学管科学院建立了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加强课程思政的研究工作。采用多种方式开展课程思政培训,深化教师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思想的认识,要求在各项教学环节中深挖植入思政元素,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和社会责任感,夯实“课程思政全覆盖”工作,实现学生从“专业成才”到“精神成人”。目前“工程项目管理实务”“工程经济学”已分别建设成为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

(六)以职业愿景为引领,搭建学生多元化能力培养平台

以职业愿景为引领,以学生为中心,从创新思维、实践能力、综合素养和研究能力等方面培养学生多元化能力。配备四年陪伴式学业导师,提升专业认知度和热爱度,并从大一就积极指导学生参加“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创青春”等活动,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加强就业指导,建立《职业发展规划档案》,记录学生成长历程,督促学生不断发展提升。学校提供国内外高校交流学习的机会,积极开阔学生视野,拓宽学生发展渠道。通过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夏令营、专业调研等活动,提升学生专业实践能力。

猜你喜欢
管理科学财经学科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Law for Managers Individual Report
财经日历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财经记者的知与行
“超学科”来啦
财经阅读时代
学生获奖及学科竞赛
《现代管理科学》杂志理事会成员名单
《现代管理科学》杂志理事会成员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