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倩倩
摘 要:伴随着信息化时代的不断发展,企业成本透明度逐步增加。而对于大部分制造企业而言,为了在当前形势下长久生存,就要不断优化与控制管理成本和成本会计,也就可以从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受益。成本控制是制造业管理系统中的重要内容,其是企业生存的根本所在。然而,就目前制造业成本核算的实况来看,其还存在着诸多的难点,在这篇文章中,就其已发现的难点进行了具体的阐述,并提出了相关的问题应对措施,旨在为后续的制造业成本核算工作开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制造业;成本核算;难点;应对
截止2021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已经连续12年位列全球首位,有220多种工业产量居世界第一位,制造业覆盖范围广泛,产品种类繁多,拥有较多员工,且诸多产品的加工过程与生产周期都比较长。由产品的原材料输入至成本的存储,该过程中成本分配比较难。基于此,制造业成本核算尤为复杂,过程中出现了不合理的成本分配、成本核算方法不当等问题。由于制造业成本核算出现了问题,导致企业利润被拉低,会对企业稳定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该问题有待研究与解决。面对该问题,怎样执行可靠而有效的成本会计对于推动中国现代化制造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一、制造业成本核算和管控的基本概述
新形势下,制造业企业已然成长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其关系着国民经济发展水平,长此以往,制造业企业的发展实况就会引起学者与决策者的关注和重视。从传统角度出发,制造企业所占据的市场空间较大,且占据的市场资源也比较多。但是,伴随着新时代的到来,我国面临着产业结构调整的考验与挑战,制造企业也不例外。目前,我国市场开放程度逐步增大,市场竞争力也越来越激烈,怎样来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存活,怎样让制造业在传统行业体系中占据竞争优势,成为当前的重要任务[1]。当前,制造企业成本核算的优势在于将企业成本控制到一定范围内,强化成本核算,以计算出每个产品的成本值,进而计算出单个产品的基本利润情况。制造业企业需要对产品的成本了如指掌,这样在和其他噶企业谈判时才会守住底价,进而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占据优势。借助那些可靠而真实的成本数据,便于企业寻求更为有效的成本控制路径,以提高企业利润,尽可能降低企业经营风险,确保企业高效可持续的发展。但是,制造业企业成本核算也存在着缺点,即不同成本核算方式存在差异性,目前,大部分企业都选用标准成本核算,此种方法在人工、材料、能源与折旧等方面的信息相对齐全,然而,在实际的核算过程中,前期维护的材料定额、人工定额、材料单价、折旧能源定额和实际的成本存在着较大偏差,且通过差异分摊可以将差额进行结转。实施差异结转时,主要是结合不同产品的具体标准成本实施分摊,此种分摊模式会使得成本核算不精准性大大加深。
二、制造业成本核算的难点分析
1、成本核算理念滞后
当前,部分制造企业的产品成本核算理念都相对滞后,仍旧停留在传统模式上,就是向管理人员或报表编制者提供固定资产使用详情与料工费用等成本数据,未意识到成本核算可以应用到企业物料管控、生产规划与订单决策等方面,可为企业效益提升提供相应的支撑[2]。此外,很多制造业企业都未把先进成本会计理念融入到生产过程中,先进会计理念渗透不足,导致成本会计在企业中不能发挥出其对企业订单决策与生产流程等工作效用,也就无法真正提升企业效益。
2、核算人员不了解企业经营状况
一般来讲,制造企业的生产过程相对复杂,整个过程所涉及到的生产工艺繁多,其技术性与专业性较强,而在成本核算过程中,时常会出现成本核算人员对生产与工艺实况了解不足的情况,而那些了解实况的工作人员又不熟悉核算。制造企业财会人员的薪资都不是很高,导致企业很难招聘到那些专业性强的财务工作者,甚至成本会计一职长期缺失,只有实习生配合财务主管进行成本核算,由于理论实践经验不是很足,仅仅安排实习生对原始数据进行核对,还会和生产部门协同着来盘点月末车间现场实况。开展成本核算工作时,产品成本精准性会大大折扣,无法确保成本核算的及时性与准确性。
3、成本核算管理体系不完善
当下,部分制造企业管理人员负责生产与订单管控工作,在成本核算和管理层面未给予足够重视,而企业内部缺乏专门的成本管理部门,缺乏完善的成本核算管理体系。此问题导致企业成本核算和管理流程不能持续性开展,还会使得在基层车间中的产品成本定额管理、现场管理缺失等方面的初始化数據不够完善,再加之财务制度不完善。此外,在实施成本管控、预算编制与绩效考核时,成本信息或数据不能为此类工作提供真实的数据,成本核算管理工作的应用空间匮乏。
三、制造业成本核算管控难点的应对措施
1、更新成本核算理念,增强员工的成本管理意识
新时期,制造企业内部成本核算工作的实施,需要从内部理念不断更新出发,不断增强员工的成本控制意识,以便为后续工作实施营造良好的氛围。首先,需定期在企业内部召开会议,让管理层与车间主任积极参加,及时开展生产其过程中的成本核算工作,还要报告管控工作的落实情况,以增强管理人士与车间负责人的成本意识,旨在为成本核算工作开展提供渠道[3]。其次,不断提升财务人员与成本核算人员的专业实力,引用先进的核算理念和方法,经过一系列的专业化培训,完善管理方法和制度,以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
2、强化业财融合,增强财务人员对生产流程的基本认知
制造业企业成本核算和管理工作的开展,不能把核算工作与生产流程相互割裂,管理人员和成本核算需要充分把握成本细节和生产流程,引入协同制造系统,
车间负责人需要充分熟悉成本核算工作需要哪些数据,还要安排了解车间工艺流程的统计人员记录与保存好数据,避免数据缺失而导致成本核算工作开展起来存在难度。同时,需定期组织财务人员下车间学习具体的生产流程,还要熟悉具体的成本项目,并配备专业成本会计,定期与统计核对分析成本数据,为车间成本核算与控制工作提供一定的指导[4],向上级财务部门的成本核算落实状况,以实现“业财融合”,以加深财务对整个生产流程的实际影响力。
3、完善成本核算管理体系
完善成本核算管理体系是开展内部成本核算管理工作的最后一步,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环。在制造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主要涉及到采购、生产与销售三個重要环节。产品成本核算体系主要内容是料、工与费三项,可借助ERP系统构建自制产品的成本核算体系。
在高新技术环境下,以金属制造业为例,大部分采用销售定产模式,结合客户的订单量来安排采购原料或生产,又或者制作成设计图纸BOM表等[5]。由于制造业土地房屋、机械设备、员工生活等所需较高导致重资产,固定成本较高,如果采用传统核算方法,制造费用的发生与直接人工成本、机器小时、直接人工小时等传统成本分摊标准的相关性越来越小,仍然按照原有单一标准分摊制造费用,则所得的成本核算结果必然失真,严重时甚至会导致经营决策的失误。作业成本法计算将着眼点放在作业上,以作业为核心,依据作业对资源的消耗情况将所消耗的资源的成本分配到作业,再由作业依据成本动因追踪到产品成本的形成和积累过程,由此而得出最终产品成本。使用作业成本法不仅可以提高成本计算的精度,还能引导企业经营者对成本动因的关注,使传统成本法下的很多不可控的间接费用,都能在新的核算系统中找到相关责任人,并施加必要的成本控制。也可将结果广泛的应用于预算、决算、战略规划、控制、分析及绩效考核之中。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制造业企业而言,成本核算工作是企业发展进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为提高成本核算水平,我们应结合制造业具体发展情况制定出科学的方案,重视成本核算工作,完善成本核算管理体系,增强工作人员的认知能力,进而推动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陈雨沁.制造业成本核算方法的应用分析及研究——以A公司为例[J].财务管理研究,2021(08):54-57.
[2]寇海峰.作业成本法下中小型制造业成本核算及控制探析[J].审计与理财,2021(02):28-29.
[3]杨平.装备制造业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J].当代会计,2020(11):113-114.
[4]孔满菊.试析制造业成本核算的难点及解决思路[J].大众投资指南,2020(03):152-153.
[5]王春艳.制造业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J].大众投资指南,2019(05):166-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