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细连 肖波 杨雪瓅 叶玉婷 刘姚 袁公鑫
摘 要:中国乡土文明历史悠久,各民族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建筑文化。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正是中国数千年农耕文明进程中形成的民族建筑文化的结晶,相对完整地保留了各少数民族的文化基因。成为地域文化资本,本论文试图将黔东南历史建筑的保护利用与开发问题和脱贫致富进行研究,首先对黔东南历史建筑的保护开发历程作了纵向的梳理,其次,通过定性和定量的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和资料整理,最后,本文根据分析结果总结出黔东南历史建筑保护性开发的措施和建议及旅游与脱贫致富的相关性,旨在解决如何用历史建筑的文化资源带动旅游的发展,增加居民收入,从而达到脱贫致富的目的。
关键字:历史建筑;文化资源;保护性开发;脱贫致富
本次研究以下司古镇、西江千户苗寨、隆里古镇、岜莎苗寨为例研究黔东南少数民族历史建筑。通过研究来透析黔东南少数民族的特色文化,提高当地人对建筑及传统文化的保护意识,提升当地人的民族文化自信。保证黔东南少数民族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相互兼容与可持续发展是本论文的主要研究方向,笔者选取发展较好的西江千户苗寨,较不好的岜莎苗寨、下司古镇,不好的隆里古镇。从开发程度强、中、弱三种进行一个对比分析,对比的元素主要为四个古镇的发展情况、商业化情况、民风民俗情况以及当地人对其文化自信情况,经过笔者的实地调研,分析出四个古镇的对比情况,总结建筑的保护措施和旅游业与当地居民收入的联系。
一、数据分析和处理
本次数据采集时间为一年,时间为2020.9----2021.9。分两种形式:一是实地问卷调查,二是手机网络平台调查,调查对象分为当地居民和外来游客。每个古镇对应的题目都是相同的,以上四种问卷测量内容一样,总共问卷1000份,合计有效问卷885份,总有效回收率为88.5%,其中居民调查问卷:531份、游客调查问卷:354份。将搜集到的问卷借助SPSS25软件对样本做简单分析,统计结果如下。
(一)针对于当地居民的数据分析
1、在调查的数据中,以年龄结构进行分析,其中千户苗寨、芭莎苗寨和隆里古镇多数以3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居多,下司古镇是35岁以下的青年人占比高。
2、各古镇的居民的满意度,其中发展最好的千户苗寨的满意度有82%;而相对隆里的满意度却只有29%。
3、千户苗寨、下司古镇、隆里古镇和芭莎苗寨的居民文化程度超过一半以上都是在小学和初中。
4、在各镇的经济收益上,开发前和开发后的人均年收入发生的很大的改变,其中千户苗寨的增长的最快,从开发前的人均年收入的3564元到开发后的人均年收入的21378,是其他古镇的人均年收入的2倍。
(二)针对于游客问卷调查
1、从游客的男女比例来看,男女比例为6比4,男性较多。
2、从年龄结构上看,大都是18-35岁的年轻人来旅游,其次是35-45岁和45-65岁的中老年人,其中18岁以下的人群占比也不少,,说明大都是带着小孩前来的,出游方式也基本为自驾。
3、从游客满意度上看,千户苗寨的游客满意度最高,高达82%,其次为下司古镇,最低的是隆里古镇,游客大部分人都认为没什么逛的,基本半小时到1小时就逛完了,对隆里的印象很差,大多数表示不会来第二次,而其他三个基本都说会再来以及会推荐给亲朋好友。
4、游客文化程度超过一半以上都为高中、大专及大学,说明大多数人都是有工作和具有一定消费能力的,能给当地带来一定的旅游收益。
二、SWOT分析
1、优势分析(Strengths)
(1)节目多样性,民族文化氛围浓厚
黔东南有着苗、侗、布衣、土家等民族,其中苗族和侗族居多。黔东南素有“百节之乡”的别称,一年中有节日集会200多个。节日活动有唱歌跳舞、斗牛赛马、吹芦笙、踩铜鼓、赛龙舟、唱侗戏等等。
除了“百节之乡”黔东南,还有“歌舞海洋”的别称。苗族的“飞歌”和“游方歌”,还有“古歌”、“酒歌”、“大歌”,其调式不一。侗族的歌则是有合唱歌曲和独唱歌曲。
(2)历史建筑遗迹丰富
黔东南保留有大量历史悠久的古建历史建筑,十分具有历史价值。其中有:侗族风雨桥、侗族鼓楼、苗族吊脚楼、雷山朗德上寨古建筑群等。
2.劣势分析(Weaknesses)
旅游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缺乏综合服务区域和服务中心,以及旅游缺乏公厕和配套的餐饮住宿,导致游客停留时间短,旅游路线规划不够明确,游客不能合理地安排旅游路线,影响游客的游览时间和距离。
3.機会分析(Opportunities)
(1)政府部门政策和扶持
关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民族文化村寨保护条例”在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修订提出。让黔东南的旅游业在未来的发展中有了更多的空间。同时也更好的保护好黔东南历史建筑。
关于“黔东南州2022年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在政府的扶持下,黔东南的乡村能够更好的发展起来,完善乡村的基础设施,在满足乡村自身服务条件的同时,还能吸引更多的游客。
(2)市场趋势
2020年初突发的新冠疫情给全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旅游行业更首当其冲成为影响最大的行业之一。给旅行业的发展与竞争格局带来巨大改变。 随着国家对于疫情的严格控制。2022年国内旅游市场正在有序复苏,国内旅游需求逐渐释放。在后疫情时代,文化旅行持续升温,本地和周边旅游市场呈现高频高客单价趋势。
4.威胁分析(Threats)
区域旅游竞争
区域间的合作发展增强了各自的发展实力,但随着各区域的发展实力的不断提升,必然导致区域之间的竞争,对于客源市场的竞争将日益激烈。在后疫情时代,许多产业都在慢慢恢复正轨,其中旅游业是其中之一。但旅游业将面临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黔东南的旅游也是如此,城市旅游存在着合作与竞争的关系,尤其是来自周边城市的竞争。
三、解决存在问题的对策
在城市不断发展的进程中,独特的文化特色渐渐被人类抛诸脑后。因此,在黔东南有着历史悠久的土地上,就应该结合其节庆习俗、制度文化、自然生态文化等特色文化内容与当地旅游相结合传承下去,在传承文化的同时也发展当地的旅游产业,实行文旅结合的发展模式,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推广黔东南村落文化资源、旅游资源、生态资源转化为经济优势,打造少数民族文化品牌,紧紧联系当地居民,实现脱贫致富,具体措施如下:
1、提高民族文化知名度,打造原真文化的审美情趣。
历史建筑承载着独特的历史记忆,它是一种精神文化内涵,因村落的存在而存在。原住居民是传统文化的守护者和传承者。居民可以利用网络的途径学习古村落、古建筑保护的相关知识,以及将古村落的发展历程制作成短视频发布于网络,为古村落创造一定的经济收入,还能加大对古建筑保护及其文化的宣传。
2、提升自身潜力,推动推动养老模式新发展
在古建筑维护和修缮的过程中,可以对一些残缺不全的建筑修复遵循“整旧如故,以存其真”的理念。利用既有建筑建设足够数量的老年公寓能满足老年人,尤其是越来越多的高龄老人的养老需求,可以顺应社会大潮,解决社会养老、养老幸福指数低的问题且提升幸福指数。
3、探索村落乡情,打造“创新型村落居民”的新形式。
创意产业的前提是历史文化,但是经济上的成果又可以极大程度解决历史建筑保护开发中所存在的资金问题,从而文化创意产业是黔东南历史建筑保护与开发中将文化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路程中的催化剂。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保留传统文化和自然居住形态。在建筑开发的进程中,保存古朴风貌的同时融入现代化要素,建设古村特色小吃一条街、手工作坊、农产品土特产购物、特色文化民宿等。更好的利用这些古老建筑,为其保护与开发提供新思路。
4、上下协调,全面发展
政府与当地居民共同积极探索,不断积累经验,成立保护与发展研究中心,规划保护范围,进行统筹协调。出行条例条规,加大对历史建筑保护的自我监督、自我约束、自我治理。居民遵循政府出台的政策,力争将黔东南给予人类的乡村之美、人文之美、和谐之美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方李莉.實践与经验遗产[M].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2008:180-181
[2]曹昌智.论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的概念界定[J].城市发展研究2012,19(8):36-40.
[3]梁建宝.论我国历史文化街区的法律保护[D].西南政法大学,2011.
[4]沈群慧.英国历史建筑及古城保护的成功经验与启示[J].上海城市规划,1999(4).
[5]宋丽伟.赵喆.历史文化建筑的保护与城市更新[J].福建建筑,2011(3).
[6]吴学成.黔东南民族村寨体验旅游产品体系构建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4.11.
作者简介:刘姚(1998.07),男,汉族,贵州铜仁人,六盘水师范学院在读本科生;
袁公鑫(1999.01),男,侗族,贵州黔东南人,六盘水师范学院在读本科生;
叶玉婷(1999.03),女,汉族,贵州贵阳人,六盘水师范学院在读本科生;
杨细连(2000.03),女,苗族,贵州黔东南人,六盘水师范学院在读本科生;
杨雪瓅(2000.07),女,汉族,贵州六盘水人,六盘水师范学院在读本科生;
通讯作者:肖波,男,副教授,六盘水师范学院土木与规划学院教师。
基金项目:科研校级课题:《黔东南历史建筑保护性开发与脱贫致富研究》(项目编号:LPSSYDXS2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