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百亿级重大项目:担当作为起而行之

2022-07-04 21:46全威帆
先锋 2022年6期
关键词:开区重点项目落地

全威帆

抓项目就是抓发展,重点项目更是牵动发展全局的“牛鼻子”,稳住经济大盘的“压舱石”。

2022年,成都把“项目攻坚促进”作为五项重点工作之一,聚焦“重大产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三大领域,启动实施重大项目攻坚大会战。目前,全市各在建重大项目建筑工地在抓好安全生产的前提下,有力有序推进工程项目。

近日,本刊记者来到中创新航(原中航锂电)成都项目建设现场,一探成都抓项目抓发展的决心和力度。

280亿元链主企业项目落地成都

走进位于成都经开区南区的中创新航成都项目建设现场,随处可见建筑工人忙碌的身影,运料车辆来回穿梭,吊装塔架运转不断,呈现出如火如荼的施工景象。

中创新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全球领先的新能源科技企业,为全球优秀汽车公司、储能及特种应用市场提供动力及储能电池产品解决方案和高质量的新能源全生命周期服务。总投资280亿元的中创新航成都项目,是该公司首个落地成都的项目,将分两期建设年产50GWh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生产基地、研究院等,产品主要配套国内外新能源汽车及储能市场等应用领域。

“目前,项目一期正在建设期,首栋主厂房于2022年1季度封顶,3季度将开始试生产。”中创新航科技(成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项目二期计划2022年适时启动。一二期项目建成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400亿元,新增就业1.3万人。

“我们立足成都产业建圈强链,强化同产业链上下游的合作,创新试点重卡换电示范,在成都、眉山建设‘绿色工厂’、‘超级工厂’,招引更多产业链头部企业在川落地,真正发挥‘链主’企业作用。”该负责人表示,公司重点进行储能产业布局,大力推广川内尤其是川西的储能应用,推动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同时积极推行“研制在成都、应用在市(州)、绿电返成都”的绿色低碳产业合作模式,推动“三州一市”绿色低碳产业协同发展。

“在坚持自主研发与技术创新的同时,中创新航高效链接先进材料、先进电池、先进制造、数字化、测试与仿真、高效循环再生等全产业链条核心技术,实现能源与资源的极致平衡,具备面向头部主机厂实现全系首发配套能力,配套增速行业领先。”该负责人表示,后续将通过与成都、重庆地区车企紧密合作,为成渝地区建设世界级汽车产业集群作出贡献。在整个川渝地区,中创新航将持续发挥“链主”企业作用,在川打造出行业领先的智能化零碳标杆工厂,通过“材料供给—电池制造—终端应用—循环再生”四个环节,实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成德眉资一体化等全方位布局,促进区域经济协同进步。

“保姆式”服务坚定企业信心

“中创新航项目落户成都之前,已经在常州、厦门、洛阳设立了三大基地,正计划在西部布局下一基地。去年3月22日,在与该公司就动力电池制造基地项目进行初步洽谈后,5月29日项目正式签约落户,从对接到落地历时仅68天。”成都经开区投促局先进制造业项目科科长秦荣邦介绍,为推进项目落地,成都市、成都经开区两级组成专班,多部门密切协同配合,多次召开会议对项目投资内容、建设周期、政策支持等专题研究,专项部署。

除此之外,强大的吸引力也是促进项目落地成都的重要因素。

成都作为全国汽车保有量排名第二的城市和全国第六大汽车产业基地,拥有巨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潜力,市场优势远超西部其他城市。而成都经开区作为汽车产业生态圈核心区、中德智能网联四川示范基地,集聚了10家整车企业、300余家关键零部件企业、30余家汽车研发及后市场企业,2021年,全年整车产量104.3万辆、连续6年超百万,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汽车产业链,为汽车产业、装备制造以及智能网联提供产业发展支撑地和承载地。

为更好地服务项目落地及建设,成都经开区通过提供定制化“一企一策”、实行政府专班“跟班”服务、推动“台账式”纾困解难等方式,为企业提供“保姆式”贴心服务。成都经开区与中创新航共同出资成立项目公司,通过基金招商的方式为项目提供融资渠道,成为成都市重产基金成立以来投资金额最大、推进速度最快的百亿级项目。同时给予人才公寓、临时办公和住房保障、电价优惠、产业链配套等全方位支持。

“项目签约注册后,专班下设建设指挥部,定期召开协调会讨论解决建设过程中企业遇到的实际问题。”秦荣邦举例,比如在为满足项目用电需求方面,成都经开区主动为项目公司代建一座220KV等级的专用变电站;为满足项目用人需求,主动对接人社、教育等部门和区内高校与项目方加强合作、实现双赢,等等。通过各方努力,让企业坚定在经开区投资兴业的信心。

秦荣邦表示,项目全部建成达产后,将有利于推动成都市动力电池产业生态链建立健全,填补成都市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高端制造业空白。以该项目为引领,将吸引带动产业配套和生态圈企业在蓉投资布局,构建新能源产业体系。

省市重点项目提前实现“双过半”

中创新航成都基地项目的落地与建设,只是成都抓项目的一个缩影。

成都市发改委统计显示,围绕落实国家、省市重大战略部署,特别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成都都市圈和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强化“三个做优做强”、“四大结构”调整和产业建圈强链目标引领,今年已编列市重点项目946个,总投资2.58万亿元,年度计划投资3559亿元。与此同时,坚持优中选优,遴选确定100个市级重点推进项目,优先保障资金、土地、能耗等关键要素,总投资7909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121亿元。

项目怎么抓?除了突出规划目标引领,成都强化责任落地落实,树立项目投资“速度、规模、质效”并重导向,印发实施《成都市重大项目招引促建推进产业建圈强链“红黑榜”实施办法(试行)》,合理设置评分规则,综合反映区(市)县重点项目推进情况,同时委托第三方机构随机开展核查验证,压紧压实主体责任。对100个市级重点推进项目,逐一明确牵头责任,由市领导包干推进,着力形成示范带动效应。

盯得紧。实施“抓前期、促开工”专项行动,按季开展重大项目竞进拉练,会同督查部门加强进度滞后项目的预警提示。

一组数据见成绩。今年1-5月,全市250个开工批次重点项目中,已开工103个,其中成都高新区京东方车载显示基地、四川天府新区川藏铁路技术创新中心等55个项目提前开工。946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700亿元,占年度计划的47.8%,高于时序进度6.1个百分点。值得一提的是,100个市级重点推进项目完成年度计划投资的50.6%,133个省重点项目完成年度计划投资的54.0%,均提前1个月实现“双过半”。

卡得严。按照“发展要安全”要求,强化重点项目风险防控,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盲目发展。与规划、财政、环保部门建立联动机制,严禁违规占用耕地,严防新增隐性债务,加快实施中央環保督察、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类项目;加强疫情防控、防汛防涝和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坚决守住不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底线。

仲夏的成都,项目建设热潮涌动。

猜你喜欢
开区重点项目落地
宁乡经开区“万名工人学党史”
徐州经开区打造“三个一”安全监管模式
张家港经开区统筹推进安全与发展
IPO&并购
IPO&并购
IPO&并购
IPO&并购
美联储加息终落地沪指冲高震荡走低
化繁为简,医保支付价可“落地”
法律何以难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