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倩
文题
材料一:新加坡某媒体网站报道,自1941年中国第一部长篇动画《铁扇公主》问世后,中国的动画家们一直从中国的神话故事中汲取灵感。近年来,中国的动画电影产业推出了几部根据中国经典神话故事改编的热门电影,如2015年的《西游记之大圣归来》、2016年的《大鱼海棠》和2019年的《白蛇:缘起》。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指出,中国神话给了中国动画电影以启发。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副院长曾小卉表示,《哪吒之魔童降世》的成功表明,受中国神话启发的动画电影是一种新趋势。
材料二:近年来诠释我国优秀传统文化魅力的影视作品频出爆款。例如,电影《百鸟朝凤》讲述了新老两代唢呐艺人的故事,两代艺人为了坚守信念所产生的真挚情感撼人心魄;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用镜头语言还原了“大唐美学”,让观众切身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妙与厚重。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触动与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写作指导
文题包含两则材料,审题时应综合两则材料,得出共同的观点。无论是《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大获成功,还是电影《百鸟朝凤》的撼人心魄,亦或是《长安十二时辰》带给人的独特美学体验,都还原了传统文化的价值与魅力,揭示了文化传承的正确方式。因此,抛开传统文化,单讲中国动画的作文属于偏题之作;只谈文化自信,不讲文化继承的方式,也属扣题不紧的立意。
原文呈现
借网络诠释文化魅力
厦门大学附属实验中学 陈宇阳
近几年,爆红的中国动画电影均以中国神话为基础改编而来;热播的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使用镜头语言还原了“大唐美学”。可见,随着网络媒体的兴起,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实现了视觉化、简易化,使大众易于接受,动情参与,这对于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开篇概括材料,由材料生发观点,方法正确。然而动画电影依托的是数字动画技术、动作捕捉技术;镜头语言依托的是推轨变焦等拍摄技术,与网络媒体的关系不大,概括得不够准确。可以将内涵扩大,概括为科技的进步。)
现如今,人们的生活与网络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更有专家指出,网络传播已成为文化传播在当今社会的主要形态。因此,我们要富有创新精神,借助网络媒体诠释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网络的发展是科技进步的一个方面,实际上,影响传统文化传播方式的还不止网络发展。可以将“网络发展”一词换为“科技进步”,拓展思路,丰富论据。)
自从以故宫为代表的一系列顶尖博物馆放下身段,以前所未有的姿态拥抱大众,文化创意产品的浪潮就已势不可挡。2014年,故宫博物馆在“双十二”期间开售口红,在淘宝上疯狂热卖。2019年元旦,故宫博物院与网易联合开发的手游《会真·妙笔千山》正式上线,因游戏的美术素材多取于文物画作,并以《千里江山图》为其创作核心,受到业界、玩家的广泛好评。(使用论据的意图不明确,从此例来看,故宫的成功不仅在于运用了科技手段,使得爱她的人都触手可及,还在于放下了身段,抓住了大众的心。)故宫这些年的探索表明:文物不只是停放在馆内的摆件,只能等待来者的观赏,还可以借助网络媒体,主动地面向大众。如此火热的反响,不正体现出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得到了全面的诠释?
同时期火起来的还有敦煌。敦煌博物馆举办了一场“古乐重声音乐会”,年轻音乐人用箜篌等六种古乐器创作了全新的飞天乐曲,网络直播的观看量超过1000多万,敦煌文化焕发了新的活力。此后,敦煌博物馆多次以壁画为灵感源泉,设计了具有敦煌艺术标识的产品,遭到广大网友的抢购,产品的每一处细节都体现出敦煌的古典文化。(敦煌文化创意的论据与故宫开发文创产品的论据具有同质性,使得论述停留在同一层面。)传统文化与当下的生活方式、审美习惯相结合,让静态的文物活了起来,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王旭东说:“在移动互联网日益普及的今天,通过与数字时代最受欢迎的网络游戏、动漫、影视、文学以及社会平台全方位的融合,传统文化不但不会消逝,反而会走得更快,传播得更广。”因此,诠释文化魅力,首先要让传统文化与时代融合,走入寻常百姓家,让人们真切地、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问题诊断: 在概括转述材料时,窄化了传统文化在继承和发展过程中所依托的科技方式的内涵,无形中闭塞了行文思路。缺少分论点的表述,这体现出作者思考中条理性的欠缺,引用论据的同质化。同质的论据重复,使得论述浮于表面。
升格指津
对于这篇文章的修改,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是将“网络媒体”换为“科技手段”,与之相应,例子的类型也应拓展。二是引用不同类型的论据,对比总结,发现差异,启发思路。最后,对论据进行深加工,由论据概括生成分论点。
升格作文
手握科技力量,继承传统文化
厦门大学附属实验中学 陈宇阳
近几年,以中国神话为基础改编而来的中国动画电影得以爆红;“大唐美学”以鲜活的方式重现在人们眼前,得益于热播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的镜头语言。可见,科技的力量助力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使得传统文化的精华实现了视觉化、简易化,使大众易于接受,动情参与,这对于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开篇转述材料时,突出了传统文化在继承、发展中科技力量的重要性。)
我国的传统文化是一个巨大的宝藏,但由于时空的久远与先进生活节奏的加快,许多年轻人无法、无心领略到其无与伦比的魅力,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巨大的遗憾,也是传统文化在传承中的一个重大危机。因此,借助科技的力量,了解大众的需求将成为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方法。(将“网络发展”替换为“科技进步”,承接上文讲科技进步对于文化传承的意义,还将开启下文,进一步论述意义体现在哪里。)
巧妙地运用科技,“高高在上”的传统文化也会飞入寻常百姓家。2014年,故宫博物馆在“双十二”期间开售故宫主题元素的口红,在淘宝上疯狂热卖;2019年元旦,故宫博物院与网易联合开发的手游《会真·妙笔千山》正式上线,因游戏的美术素材多取于文物画作,并以《千里江山图》为其创作核心,受到业界、玩家的广泛好评。当口红带上了高雅的人文色彩,就提升了自身的品味与格调,受到了更多人的欢迎;当阳春白雪的《千里江山图》以手游的方式出现在人们面前,人们也更乐意亲近她。(此论据的意图在于明说:科技手段可以缩减时空的距离,降低欣赏的难度,让大众得以亲近传统文化。)故宫这些年的探索表明:文物不只是停放在馆内的摆件,只能等待来者的观赏,它可以借助网络媒体,主动地面向大众。如此火热的反响,不正意味着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得到了全面的诠释?
不止有网络媒体,其他的科技力量也在助力传统文化的传播。《经典咏流传》中借助VR 技术实现了已故的邓丽君和现代人的隔空对唱,令人耳目一新;《中华诗词大会》利用大数据来统计答题情况,选择答题选手,实现了数据的快速、精准统计,让节目更加扣人心弦;《朗读者》以舞台视觉语言辅助朗读,呈现了令人惊艳的舞台效果;热播剧《鬓边不是海棠红》更是直接以京剧为背景,实现了戏曲与电视剧的结合、传统文化与现代媒介的碰撞,吸引了不少年轻观众的关注和喜爱;在疫情之下的特殊时期,文艺生活更密切地与“云端”联系起来,产生了一系列“云观影”“云录制”“云演奏”等新生方式。(列举了多个科技力量助力文化传承的论据,充分证明其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性。)
借助科技,传统文化变得更为惊艳,然而其惊艳又不仅仅是形式的原因,形式的新颖固然重要,而对人们内心需求的把握却更为重要。敦煌博物馆举办了一场“古乐重声音乐会”,年轻音乐人用箜篌等六种古乐器创作了全新的飞天乐曲,网络直播的观看量超过一千多万,使敦煌文化焕发了新的活力。此后,敦煌博物馆多次以壁画为灵感源泉,设计出具有敦煌艺术标识的产品,遭到广大网友的抢购,产品的每一处细节都在体现着敦煌的古典文化。假如不是年轻的音乐人把握了当下人们对音乐的审美情趣,沉睡的古乐又何以焕发出新的光彩?假如不是敦煌博物馆以前所未有的姿态拥抱大众,静态的文物又何以重生?(仍旧使用敦煌的例子,换一个角度论述,进一步阐释:把握大众的审美喜好,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
手握科技力量,也别忘了人文关怀,传统文化不但不会消逝,反而会走得更快,传播得更广。因此,诠释文化魅力,首先要让传统文化与时代融合,走入寻常百姓家,才会让人们真切地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全面总结科技力量与大众审美的双重意义。)
评点:升格后的文章在转述材料时,精准地选择了“科技力量”一词,拓宽了议论文的论证思路。文中引用多个科技力量助力文化传承的论据,丰富了文章内涵,增强了论证力;作者运用辩证思维,全面考量,科技力量在文化传承中固然重要,而人们的接受度也将成為文化传承所要考量的重要因素。科技与人文的巧妙结合,才是文化传承的正确打开方式。
(编辑:王冠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