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解说词的英译策略研究

2022-07-03 14:29卢怡阳
文化产业 2022年18期
关键词:英译译文博物馆

卢怡阳

基于社会发展新形势,各国之间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各地区博物馆要想充分发挥自身的文化推广宣传作用,让更多海外游客正确学习并掌握本国优秀历史文化,就必须做好博物馆解说词的英译工作。解说词英译人员必须结合原文深层次含义和目标语国家文化背景,合理采用多种翻译手段,以确保目标语读者能够正确理解原文内容,并顺利完成跨文化交际。

博物馆解说词的英译基本原则

在博物馆解说词英译工作中,相关翻译人员需要对博物馆概况介绍、史料以及文物名称等内容进行英译。与其他英译内容相比,博物馆解说词不仅具有独特的民族性特点,还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1 ]。因此,英译人员在翻译博物馆解说词时必须严格遵循以下几点基本原则:(1)民族性原则。在对博物馆解说词进行英译的过程中,英译人员必须确保自身翻译过来的内容能够充分彰显民族特色,向目标语读者反映我国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内涵,这样才能够激发其学习和了解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2)简洁性原则。简洁性原则要求英译人员在翻译本土博物馆文物品名时,追求言简意赅,以简单的英语词汇描述品名,促使目标语读者能够轻松简单地理解其含义;(3)回译性原则。回译性原则要求英译人员注重自身翻译过来的文物英文译名,在结构和形式上确保其能够与中文词汇名称保持一致,以便我国本土游客在听到博物馆解说词英译名时,能够第一时间知道其对应的中文名称,从而实现译文原文信息的双向传递目的。

博物馆解说词的英译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英译格式不够规范

博物馆解说词英译过程中普遍存在着格式不够规范的问题。比如,英译人员在对博物馆的清白釉罐文物品名进行翻译时,将其英译成“Bluish-white glazed jar”,这样的翻译明显存在着首字母大小写不统一的格式问题,因此需要将其准确翻译为“Bluish WhiteGlazed Jar”。博物馆解说词英译格式不规范还体现在斜体方面,比如,在对博物馆的青铜爵文物进行翻译时,英译人员将其英译成“Bronze Jue”,但是鉴于在翻译古代器皿时所采用的音译方法基于汉语拼音,因此英译人员需要合理规范使用斜体,以便与英语词汇进行有效区分,应该将青铜爵英译成“Bronze Jue (wine vessel)”。在某些博物馆历史资料介绍的英译过程中,英译工作者通常会将段首缩进6个英文字符,而为了英译格式更加规范,可以采取段首缩进4个英文字符的翻译手段。

英译语言错误

在博物馆解说词英译过程中,语言错误主要体现在单词重复、拼写错误、句子语法错误以及选词错误等问题上。明显的语言错误会直接影响目标语读者对原文信息含义的正确理解,不利于当地博物馆对外良好形象的打造,甚至会使城市文明形象受损[ 2 ]。比如,在对博物馆中的凤阳花鼓进行英译时,英译人员将其翻译成“Flower-Drum Dance of Fengyang”,在公示牌上所标注的时间为民国,然而翻译成英文时却变成了“Modern Times”,正确的翻译应该是“the Public of China(1912—1949)”。在滁州自然博物馆的结语介绍中,有这么一句话:“这是一片发展的热土,资源重镇,聚焦长三角的关注。”英译工作人员将其翻译为:“This is a developing land, as an important town for its resources focused by the the Yangtze River Delta.”该段翻译中,单词“the”在一个地方同时出现两次,这明显是犯了用词重复的错误,因此英译工作人员需要将其修改为:“This is a developing land, as an important town for its resources focused by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英译信息不对称

在博物馆解说词英译过程中,还会出现信息不对称的翻译问题,其主要体现为信息错译、漏译以及多译等。比如,在信息错译问题上,禽兽镜“Imitation of Bronze Mirror with design of animals in the Han Dynasty”的中文解说词明显提到其历史朝代为“明朝”,而英译人员却将其翻译成“Han Dynasty”,犯了信息错译的错误,因此需要将其准确翻译为“Imitation of Bronze Mirror with design of animals in the Ming Dynasty”。又如,在对宁波博物馆龙泉窑碗的英译中,英译人员将其翻译为“Plate from Long quan Bowl”,这也是一种错误的信息翻译,正确的翻译应为“Bowl,Long quan Kiln”[ 3 ]。此外,还有漏译、未译等问题,如浙江博物馆武林馆《越地长歌——浙江历史文化陈列》在对我国不同朝代进行翻译的过程中,英译人员未及时有效补充其具体年份时间。又如英译人员将国家博物馆的白地黑花花卉纹盘文物翻译成“White-glazed Basin with Flower Design”,该翻译就存在漏译的问题,应该将其修改为“White-glazed Basin with Black Flower Design”。

中式化英譯思维

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英译人员在博物馆解说词英译过程中,容易出现中式化翻译问题。单一地采用直译方式,导致译文难以被目标语读者理解。比如,在对博物馆的铜钫进行英译时,英译人员将其翻译为“Bronze Fang(a four-sided Hu)”,该翻译采用了中式化英译的手段,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原文的内涵,需要将其修改为“Bronze Fang(a four-sided pot)”。又如,在浙江省博物馆中关于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局部)(复制品)的英译中,英译人员将其直接翻译成“Fu ChunShan Ju by Huang Gongwang(Part)(Replica)”,这种翻译让目标语读者云里雾里,无法正确理解其所蕴含的意思[ 4 ]。因此,英译人员需要将其修改为“Dwelling in the Fuchun Mountains by Huang Gongwang(Part)(Replica)”。

众所周知,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有着不同的思维,东方人在思维上更加主观性、整体化,而西方人在思维上则更加偏向于客观性与个体化。如中国博物馆在解说词设计上,更加追求华丽的辞藻,其会采用不同的修辞手法,丰富描述性语言内容。而西方博物馆在解说词设计上则追求语言词汇的朴素平实,更加注重语言表述的简洁性,不会大量采用修辞手法。因此,英译工作人员在对本土博物馆的解说词进行英译时,要注重科学,遵循文体趋同原则,在保留原文含义的同时,明确译文是否符合目标语读者的思维习惯,以便其能够被英语读者认可和理解。

博物馆解说词的英译实践改进策略

合理增加精练准确的注释

在各地区博物馆解说词内容分析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大多数博物馆中的藏品文物都蕴含着较为丰富的文化内涵,而这些文化内涵所传递的信息正是藏品文物解说词翻译的关键所在。倘若英译工作者本身不够重视对解说词文化内涵的传递,只是单一采用直译或音译的方式进行翻译,将导致最终呈现出来的译文不被外国游客所理解和接受,甚至可能引起不必要的误会,损害国家文明形象。对此,在对博物馆解说词进行英译时,相关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增加精练准确的注释,帮助目标语读者更为轻松准确地理解和接受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比如,在对某博物馆儒道展厅中的“老子”展品进行英译时,英译工作人员需要综合采用音译加注释的方法,对中国古代道家思想代表人物“老子”进行解释介绍,以此来更好地帮助目标语读者理解并掌握“老子”的哲学思想[ 5 ]。英译人员可以将“老子”翻译为“Lao Tzu,the founder of Taoism and a great philosopher in ancient times”。当英译人员对博物馆展厅的“玉如意”文物进行英译时,同样可以采用增加精练准确注释的翻译方式,将其英译为“jade ru yi——shaped ornamental object,formerly a symbol of good luck”,通过浏览该段译文,目标语读者能够正确了解和掌握该文物的象征内涵。

科学应用增译或减译的方式

在博物馆解说词的英译实践工作中,英译人员需要科学有效地结合中西方国家的语言使用习惯,在译文中合理采用增译或减译的翻译方式,使最终展现出来的译文能够符合目标语读者的语言阅读习惯,从而得到他们的高度认可和接受。比如,博物馆关于“弥勒佛”的解说词为:“这是弥勒佛,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笑口常开笑天下可笑之人。弥勒佛展现给世人的就是笑口常开、大肚能容的形象。”在对该句进行英译时,英译人员可以采用增译的方式,帮助目标语读者更为全面深入地了解弥勒佛的形象。另外,原文对弥勒佛形象的阐述有一定的重叠情况,英译人员可以合理采用减译的方式,简单翻译,传递出弥勒佛笑口常开的形象即可。最终的译文是:“This is Maitreya,who is regarded as a future Buddha of this world in the Buddhist eschatology.His belly is big enough to contain all intolerable things;his mouth is always ready to laugh at all snobbish persons.”

优化调整译文语序

在博物馆解说词的英译实践工作中,英译工作人员还需要注重优化调整译文语序,使译文能够符合目标语读者的语言表达习惯,达到跨文化交流的目的。任何一种语言翻译都会指向目标受众,因此英译人员在翻译博物馆解说词时,需要充分考虑目标语读者的思维习惯和语言习惯。中英文在表达逻辑关系时,语序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差异主要体现在:中文在语序表达过程中通常是先叙事再表态,而英文在语序表达过程中则是先表态再叙事。比如,在某博物馆民俗展厅中有这样一段解说词:“该作品就作书香女,俗话说女子无才辩是德,其实这里的辩,是争辩的辩……该作品充分表达了古代女性对知识和男女平等的追求。”这一解说词是对封建社会环境下“女子无才便是德”这一思想约束的阐述,解说词的后半部分论述了作品“书香女”,主要表达了古代女性对男女平等地位的追求以及对知识的渴望。该段话的逻辑表达充分展现出了中文体系中先叙事后表态、先原因后结果的逻辑顺序特点。英译人员在对该段话进行翻译时,需要充分考虑到中文与英文之间在表达逻辑关系时体现出来的差异之处。英译工作者要严格按照英文语序表达的基本原则进行翻译,即先表明态度,再进行叙事。因此,其具体英文译文如下:“This exhibit is called a girl from a scholarly family…because in ancient times…”

提升翻譯者的综合能力与素质

各地区博物馆要想提高自身解说词的英译水平,就必须聘请高能力、高素质的英译工作者。一方面,要加强对英译工作者的日常考核工作,确保能够全面了解并掌握他们的业务能力,如能否胜任该岗位职责,帮助博物馆翻译好各种类型的解说词内容。另一方面,博物馆需要定期组织英译工作人员参与专业化的培训教育,持续改善其翻译意识与专业素养,推动其可以始终根据解说词实际内容与目标语读者的思维习惯、背景文化,合理采用对应的翻译手段,全面提升博物馆解说词的英译质量。除此之外,博物馆还可以邀请社会翻译领域中的专家学者到馆内进行指导交流,明确指出各展厅解说词译文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并给予适当的改进意见,向英译工作人员分享最新的翻译策略和实践工作经验,促使他们的翻译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并保障他们翻译出来的解说词译文能够得到目标语读者的高度认可和支持,帮助当地博物馆顺利完成跨文化交流活动。

综上所述,各地区政府必须加强与当地博物馆的合作,共同围绕博物馆建设工作展开规划管理,聘请专业人员对馆内解说词进行翻译,确保解说词英译的准确性与统一性,使其能够被广大海外游客接受和认可,并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英译人员需要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提升解说词翻译质量,促使其能够起到准确传递完善信息、推广宣传我国灿烂历史文化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梅盛,王晨婕.从翻译目的论看博物馆解说词汉英翻译——以宁波博物馆解说词英译为例[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5(10):146-148.

[2]魏怡,王隽雅.博物馆解说词英译在文化旅游中的作用——以河北省博物院为例[J].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9(03):51-56.

[3]郑佳.从翻译目的论看博物馆解说词的英译——以中国文字博物馆为例[J].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11(01):87-90.

[4]琚靓品,方小卿.杭州博物馆文化解说词英译:基于读者反应论[J].海外英语,2019(06):19-20.

[5]陈晓舟.博物馆解说词的特点及英译时遇到的问题——以张家界学院武陵木雕艺术馆解说词为例[J].北极光,2018(11):164-165.

【课题项目】陕西学前师范学院2021年度科研项目的研究成果(编号:2021YBRS53);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课题(编号:SGH20Q241)。

猜你喜欢
英译译文博物馆
顺应论视域下“中华老字号”企业简介英译的翻译策略
翻译目的论下江苏菜系英译研究
博物馆
弟子规
弟子规
弟子规
露天博物馆
博物馆
“小”的英译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