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畅
立足当代建筑设计需求和发展现状,深入研究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可以让当代建筑设计规划更加明了,获得更具参考价值的信息,满足当代建筑规划在未来顺利实施的需求,提高当代建筑的品质与内涵。因此,在分析传统建筑文化传承与发展时,要注重对其内涵进行挖掘对比,更加突出注重考虑传统建筑文化的优势与应用价值,注重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的重点问题,让当代建筑设计具有科学性,符合建筑产物长久应用的需求。
传统建筑文化传承与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国际式”文化开始涌入我国,区域性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迎来了巨大的挑战。传统建筑文化也是如此。在现代化建筑理念和西方建筑风格流行的背景下,建筑设计师在设计中逐渐摒弃我国传统建筑特色风格,不再彰显古色古香的个性化,而是一味追求新潮,“随大流”,甚至在旧城改造以及城市建设中出现了造价高昂、功能复杂、结构不合理的建筑,老城新建现象层出不穷[ 1 ]。全国各地出现了更多的建筑群楼,更高的楼层,但这些建筑群风格几乎是如出一辙。比如,国内有很多专家指出,我国600余城市的建筑风格几乎一个模子印出来的,并未彰显出各地区城市的独特文化风格。参与建筑的决策者和建筑设计师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几乎只是关注社会发展,而忽略了城市建筑中传统建筑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导致现有建筑群完全脱离了我国传统建筑文化,城市也失去了特有的建筑风格。一座不具备该地区原有民族文化独特风格的城市,是完全脱离我国传统建筑文化的,也是无法留住“乡愁”的。这种现象一旦普遍存在,将会对我国五千多年的历史文化产生巨大的冲击。多年前,梁思成先生说:“不同的民族都要具有自己特殊的建筑风格,构成独特的传统建筑文化。建筑文化和历史的积累与沉淀有着密切的联系,只有人们不断传承和发展,我国传统的建筑文化才可以加强对历史的印象。”梁思成先生在提到我国建筑文化时,自信地讲:“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不同的民族都具有它自身的建筑风格,由于文化的不断衰落,目前世界上拥有的文化中,我国的文化是最悠久的,同时其建筑也是最古老的。”由于科学技术不断进步以及工业化生产水平高速发展,我国建筑行业制作出一大批模仿西方建筑的建筑模型,并被应用到城市建筑群开发利用中,但这些建筑成品细节不够精细、品味不够高雅、文化传承几乎陷入困境,以及千篇一律的建筑风格,让我国城市建筑魅力大打折扣。
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传统建筑形制上的传承
在我国,通常把传统建筑的结构与造型称为形制。不同的地区会根据地区的文化、环境和物质水平等逐步形成不同的建筑结构与风格。建筑所展现的独特风格、结构与材料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根据建筑材料的不同,出现了石楼、砖楼、竹楼、木楼等建筑物,不同的建筑物也有不同的结构与造型。同时,这也成为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主体,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强大魅力[ 2 ]。如果想在当代建筑的风格中学习传统建筑的结构与造型,当代建筑设计师就要充分挖掘该地区的文化资源,了解与掌握当地传统建筑造型结构的内涵,研究传统建筑造型与结构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把当代建筑设计和传统建筑理念相融合,让传统建筑的造型与结构在当代建筑中充分发挥作用。借助传统建筑,体现当代建筑的风格与特色,加深当代建筑的文化底蕴,让更多人行走在现代建筑群中感受地区厚重的传统建筑文化力量。
传统建筑技术手段的传承
我国传统建筑设计的理念是人和自然共生、和谐发展,传统建筑最终的目的是天人合一、因势利导。而在当代建筑设计理念中要求设计内容要具有创造性,不断追求个性化发展,力求通过发达的科学技术进行建设。但其实,这两者并非无法兼容。如果在现代建筑中,适当传承传统建筑的技术手段,既能在建筑方法上得到拓展,也能在细节处彰显建筑魅力。比如,对传统的建筑方法进行不断创新与拓展,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与当代建筑理念相结合建设的苏州博物馆新馆。建设该馆时,设计师贝聿铭用壁当纸、用石当绘,将与拙政园同用的一堵白墙当作“宣纸”,在其中描绘山石,营造山水画的氛围感,使博物馆和附近的园林高度融合。这种设计方案是根据传统园林叠石堆山的方法创新而来的,不仅展现了博物馆中假山的独特之处,还展现了工艺和自然的高度融合,受到了行业内外人士高度一致的评价。
传统建筑材料的传承
在当代建筑设计过程中,对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不仅是对传统建筑形制和手段进行传承,还要加强对传统材料的运用。传统材料是建筑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式各样的新型建筑材料開始涌现,当代建筑的优越性也主要体现在新型材料和新型技术上。当然,新型材料的出现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但是完全脱离传统材料是不可取的。首先,在传统建筑材料中,包含着深厚的建筑文化底蕴,这是在新型材料中难以拥有的[ 3 ]。其次,在传承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有很多都运用了现代语言来传播。但是通常来讲,简单的语言再现的方式难以从根本上打动人们。因此,建筑设计师也更乐意应用传统的材料设计当代建筑,展现历史,再现古人生活的背景。目前,人们对传统材料的应用更加重视,建筑设计师也开始全面挖掘材料,石头、铆钉、青砖等建筑材料及其搭配的手法,逐步兴起。
传统建筑思维的传承
当代社会的发展较快,一些传统的建筑理念难以达到人们对建筑的需求。在设计当代建筑结构时,设计师们巧妙地运用传统的建筑理念与方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对其进行创新,形成一种新的设计模式。现代化文明的发展是当代建筑形成的标志,具有十分明显的时代特征。应用传统建筑思维方式,一定要不断挖掘传统建筑文化的内涵。比如从传统符号、传统形制、传统材料等方面进行了解,试图还原当时设计者的设计意图。其中传统建筑思维最基本的思考就是对建材的选择,也是目前建筑材料难以比较的文化内涵。借用传统建筑思维,不但可以展现传统建筑的精神,还能够让更多的人认识到传统建筑文化,从根本上让传统建筑文化得到传扬。传统形制是传统的造型与结构,如果当代建筑物和具有民族风格的建筑造型与结构相衔接,不仅会让新的建筑物具有民族特征,而且传统建筑物也会具备现代化气息,更容易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
传统建筑符号的传承
传统建筑文化的关键部分就是传统符号。符号元素指传统建筑文化的内涵,借助传统建筑的色彩、造型等进行传达,不仅可以运用在细节方面,还可以运用在建筑的局部处理上。传统符号作为传统建筑中独有的元素,与传统建筑的形制不谋而合,能够展现当代建筑中传统建筑文化的丰富内涵,为当代建筑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参考。在当代建筑设计中,符号借助高度筛选与总结的方法,用公认的经典结构与图案来展现区域特征和民族传统。实际上,尊重传统建筑并不是对当代建筑做简单的复古设计,也不是叠加传统符号,而是更好地掌握传统符号的意与神,更好地将当代建筑设计中的文化精华与内涵体现出来。这样成功的例子并不少,比如中国上海经贸大厦、德国的柏林议会大厦、德国的法兰克福DG银行总部等。传统符号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分为三种,分别是细节装饰上的应用、局部处理上的应用和整体造型上的应用[ 4 ]。
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价值
应用现代设计手法,激活传统文化
建筑整体的布局方式一定要协调好私人空间与公共资源的关系。在创作空间上,要讲究空间层次感,尤其是在建筑空间开始、转动、闭合等细节中,要高度契合。比如,一座院落从建筑的入口大厅,到内部庭院,每一次场景以及空间的变换,都需在肌理、光线、形式方面创造出空间层次感,使场地呈现出一种悠长之感。建筑设计师还要把景观与建筑融合起来,加强两者的联系,在景观主题不同的房屋中建造庭院,和蓬勃的社区相互映衬,打造“归家即游园”的体验式居住环境。建筑设计师要考虑现实生活的模糊性与仪式感。有仪式感的房屋更加温馨和随意。例如,岭南文化中就以岭南传统建筑为主要载体。为了将细节更好地展现出来,从材料到工艺,到最后的成品。建筑设计师要注重房屋的很多细节,站在艺术的角度来研究材料的质感,展现时代的风格,提高建筑的质量与品位。在房屋的入口处,选择立体材料互相衔接,大小适宜,材料的不同会形成鲜明的对比[ 5 ]。在入口的顶端有一个小孔是光的来源,光会折射出墙壁的轮廓,房屋整体地面的规划是以岭南本土建筑为主要材料,再根据建筑方法进行艺术加工,达到较为完美的建筑艺术呈现效果。这是一座富有历史韵味的当代建筑,该案例中建筑设计师借助当代简单的设计风格,塑造当代生活观念下所需要的舒适、优雅的生活环境。除了大环境,住所也别出心裁。建筑设计师在建筑设计中,始终以激活江门的华侨文化为初心,山区别墅运用别墅立体设计,既考虑了岭南区域特征,也结合了当代建筑设计方法,让更多的人回忆起曾经被遗忘的文化,创造新时代的传统岭南文化。在这里,文化的发展能促进社会的进步,建筑不只是建筑,更是人们的共同需求,它记载着岭南文化的发展与变化。比如,借助一些建筑细节描绘出较强的层次感,使山花造型栩栩如生,精美絕伦,门头均运用真石漆、面砖、金属铝板构造而成,恰到好处的尺度增添了立面的精美和高雅,同时还给业主营造了一种高级感与亲切感。门形运用朴素色调,结构稳定,质感清晰,带给人一种优雅、温和的感觉。建筑设计师摆脱烦琐,力求节约朴素,运用包含浓厚意境与元素的素材,在淡雅家具和房屋暖色调的冲击下将抽象自然化为具体印象,充满质感。由于空间的不断转换,住户可以欣赏被树林所环绕的建筑四周,就像一幅宜人的自然山水画,令人赏心悦目。
为当代建筑文化提供新的灵感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房屋的要求也愈来愈高,甚至部分地区人们对建筑文化也有了具体要求,喜欢用建筑风格来彰显他们的文化素养及审美水平。为了提高建筑的商品价值,开拓市场,开发商对建筑的作用与多样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建筑方法,通常能为当代建筑师提供新的思路[ 6 ]。为了使建筑的文化价值更高,建筑设计师通常要学习传统建筑文化,并将传统建筑方法与当代建筑方法相结合。比如在建设苏州博物馆新馆的过程中,建筑设计师就是结合传统苏州建筑的风格,再融入江南水乡的优雅风格。这两者巧妙地融合,最后获得了人们的高度评价。但是建筑设计不能只是对传统建筑的方法照搬照抄,如果当代人只想一味去模仿,根本不学习传统建筑中蕴含的文化,就会导致建筑失去活力。因此,即使传统建筑文化能够给当代建筑设计师提供新的思路,设计师也要有自己的设计想法。
培育传统建筑技艺传承人
在当代建筑设计中,发展传统建筑文化就一定要培育传统建筑技艺传承人,以免建筑方法失传。在培育人才时,要重视实践和理论相结合,从根本上保证建筑技艺的传承与发展。在理论创造上,中国最早的设计理念著作在春秋战国时期正式形成,其中记录了很多建筑方法。数千年来,我国历代建筑大师借助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与积累,推动了建筑艺术的发展,确保匠心的长存。建筑是人们生活的主要载体,优秀的建筑是一座城市历史的延续,对周围的氛围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在建筑设计师看来,每一座建筑都一定要有它自身的特点,象征着城市的品格与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因此,我们要培育传统技艺的传承人,确保传统建筑文化不会失传。传统建筑技艺的传承人,要具有较高的职业素质和较强的实践能力,为人们设计新型的艺术生活规划,深入了解人们对艺术生活的向往,并根据人们的要求设计建筑作品并使其融入人们日常生活中。
总而言之,借助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能够让当代建筑设计得到明显的提升。传承和发展传统建筑文化有利于完善现代建筑设计规划,拓展建筑领域的发展观念。因此,在提高建筑设计水平、分化设计内容时,要更加重视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和运用,让传统建筑文化给予当代建筑设计更大的支持和启发,发挥出传统建筑文化的作用和价值。
参考文献
[1]杨墨泉.传统建筑文化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传承与应用[J].住宅与房地产,2019(09):84.
[2]邬琦夫.传统建筑文化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传承与应用探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9(04):274.
[3]张一川.传统建筑文化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传承与应用探究[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8(12):91.
[4]赵济宁.现代建筑设计中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解析[J].城市建筑,2019,16(09):93-94.
[5]包厚祥.传统建筑文化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传承与发展[J].中国住宅设施,2021(10):101-102.
[6]王玉珏.BIM技术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J].住宅与房地产,2019(27):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