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熬”导写

2022-07-03 14:19董新明王丕琴罗洪眉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22年12期
关键词:陈忠实文题人生

董新明 王丕琴 罗洪眉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材料一:被称为“中国最笨历史学家”的汪衍振先生曾说:“我最大的长处就是能坐得住板凳。”他以“写历史就得认真,就得靠谱”的精神,花了21年研究晚清三大重臣,写出七十余万字的《曾国藩发迹史》《李鸿章发迹史》《左宗棠发迹史》三部历史小说。相较于不少年轻的历史作家一天写出一万多字,汪衍振平均一天只写一百字。为了弄清曾国藩初入官场12年的升迁细节,他搜阅了近2000万字的史料,“熬”出了经得起时间检验的巨著。

材料二:陈忠实关于“熬”,有一段精彩的言论:人活着就要记住,人生最痛苦最绝望的是最难熬的那一刻。熬过去你就会体验呼唤未来的生活,有一种对生活的无限热情和渴望。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什么思考和感悟?请结合材料内容和含意立意写作,文体自选,文题自拟,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材料一中,历史学家汪衍振写历史著作的事例,是“熬”的表现,是“坐得住板凳”的坚毅,是精益求精的超越;材料二中,作家陈忠实对“熬”的言论启迪人们:人生常常会遇上“最痛苦最绝望的那一刻”,学会“熬过”,努力坚持,定会柳暗花明。

根据以上分析,可有以下立意:

1.蜕变,源于“熬”的历练;2.“熬”过苦难,前景灿烂;3.用非凡的勇气和信念“熬”出时间的价值。

例文

好药是“熬”出来的

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  黄漪睿

在老祖宗的见地里,中国人最喜欢“熬”,中国人也不能没有“熬”。

比如煎中药时,“熬”是至关重要的。火力大、时间短的“煮”显然无法使中药材发挥功效,甚至会废掉上好的药材;只有用小火慢熬,用沉静的耐力逼出醇厚的药汁,那药才能发挥出最完满的效力。

信息时代的来临,便捷了人们生活的同时,也难免让这社会有时像是大火猛“煮”:所谓的“热度”来得快,去得也快,让博人眼球的新闻悄无声息地消失在信息大海中。人们在社会的大锅里一起被囫囵煮着,心神涣散了,思想轻飘了,对困难的恐惧与对未来的焦虑被盲目自信心理裹挟着,堕入一片空濛。我们亟需那样定人心神的“熬”。

“熬”,攻克难关。2022年冬奥会开闭幕式让总导演张艺谋再次收获了一波赞美。记得他说,他要做绝妙的中国式创意,“让50年内的模仿者都无路可走”。不论是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还是2022年的冬奥会,张藝谋以“熬”的态度啃下了无数根硬骨头。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视觉艺术特效总设计回忆,“两千多次会议中,有百分之七十是坐在那边想不出招来”,全组上下都在“熬”,张艺谋更是睁眼闭眼都是想创意设计。的确,人们在这种情况下难免破防,但破防之后仍迎难而上,是“熬”的姿态。最终令人眼前一亮的完美呈现就如“熬”出来的药,苦的付出后是甘的回味,品来余韵悠长。

“熬”,造就精深。初中时学到了一篇记闻一多先生的课文,他兀兀穷年,目不窥园,在那破旧的小楼里苦心孤诣,才有了著名的诗歌“三美”的主张。又如,孔子最欣赏的弟子颜回,他“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在这常人难以忍受的“熬”中,反而促使他超脱现世,更加注重思想的钻研。在“熬”的过程中,那种温和的坚定会像中药的药效一般浸润人心,向更精更深的方向内化自我,拓展自我。

“熬”,升华人生。我不否认有些时候该“煮”:快刀斩乱麻,雷厉风行。可是对于那些会影响你一生的事,那些你会一生专注于其中的事,该“熬”。在电视剧《觉醒年代》中,陈独秀先生的一生就如一壶慢熬的药,于混沌痛苦的年代里达到峰值,肆意沸腾,也终幸与同志共谋,熬出轰轰烈烈的新文化运动。他的人生,无疑于史上留名,在“熬”中升华。

近年来,外界对年轻一代从业问题批评格外多。眼高手低,好高骛远,心浮气躁,甚至于“闪辞”现象屡见不鲜。这些是年轻人“熬”不住的表现,是他们的病。这病得靠他们自己熬药治。

人的“病”自然不可归咎于时代,每一代年轻人或多或少都有难识“熬”之益的时期。所以,这时代,这社会,特别是前辈们就更应像古代的师父一样,耐心平和地教那懵懂的童子,让他们自己“熬”出一壶效力十足的药来。

评点

作者紧扣材料,提取关键词“熬”,以此立骨,构思行文,论述了熬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尤其是论述“熬”的重要作用时,逐层深入,步步推进。又以“中药”来设喻,虚实结合,一喻贯串全文。

(编辑:李跃)

猜你喜欢
陈忠实文题人生
《天津护理》2020 年第28 卷文题索引
《中成药》2019年第41卷第1~12期(总第472~483期)总目次 文题分类索引
人生中的某一天
《中成药》2017年第39卷第1~12期(总第448~459期)总目次文题分类索引
各界群众前来省作协吊唁陈忠实先生4
参考资料
陈忠实与我的家事往来
陈忠实:世上有许多事,尽管看得清清楚楚,却不能说出口来
独一无二的你
斜倚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