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静脉性溃疡采用臁疮外洗方中药湿热敷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2022-07-03 12:43范宇婷
中国药学药品知识仓库 2022年13期
关键词:中医

范宇婷

摘要:目的 采用臁疮外洗方,对下肢静脉性溃疡患者进行湿热敷治疗,并对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价、观察。方法 从收治的下肢静脉性溃疡患者中筛选8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收治顺序对其从1号到82号进行排序,序号为单数者划分为湿热敷治疗组,序号为双数者划分为常规治疗组,每组患者41例,组间临床可比性充分。对常规治疗组患者采取常规外科治疗方式进行治疗,对湿热敷治疗组患者在常规外科治疗的同时,进一步对其使用臁疮外洗方进行湿热敷治疗。结果 在分组治疗下,两组患者的病情均有所改善,但就治疗总有效率的评价和对比上看来,湿热敷治疗组要显著的高于常规治疗组,并且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下肢静脉性溃疡的临床治疗中,单一的常规外科治疗方式,其疗效不及常规外科治疗与湿热敷治疗联合实施所能取得的效果,即使用臁疮外洗方对下肢静脉性溃疡患者进行治疗,可以进一步改善和提高患者的病情疗效,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下肢静脉性溃疡;中医;臁疮外洗方;湿热敷

【中图分类号】 R364.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2)13--01

不论是在西医领域还是中医领域当中,下肢静脉性溃疡都是一种较为复杂的病症,该病的发生主要与下肢静脉功能障碍有关。在下肢静脉功能障碍下,静脉血压会明显的上升,从而使得远端肢体发生缺氧,出现淤血,久而久之局部组织便会因为缺乏营养而发生坏死[1]。该病对人的健康具有很大的危害,并且会影响到人的正常活动,这就会使得患者的生活质量大幅度下降。西医、中医在该病的认识和治疗上,都具有自身的理论和方法,本研究通过对下肢静脉性溃疡患者在西医常规外科治疗的同时,进一步对其使用臁疮外洗方进行湿热敷治疗,使患者取得了比单一常规外科治疗更好的疗效,现将研究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本研究起止时间为2020年1月到12月,研究对象均筛选自研究期间所收治的下肢静脉性溃疡患者。按照收治顺序对其从1号到82号进行排序,序号为单数者划分为湿热敷治疗组,序号为双数者划分为常规治疗组,每组患者41例。分组后,常规治疗组男性、女性分别为23例和18例,年龄平均(72.69±2.14)岁。湿热敷治疗组男性、女性分别为22例和19例,年龄平均(72.25±2.26)岁。两组性别比例、年龄基本一致(P>0.05),可比性充分。

1.2 研究对象的纳入和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完全符以下所有标准,才能纳入研究对象:

第一,创面细菌培养确定未定植耐药菌。

第二,患者精神意识正常,同意并自愿参与本研究。

第三,年龄在50岁到80岁之间。

第四,对治疗所用药物无任何禁忌症或过敏。

1.2.2 排除标准

符合以下任意一条标准,均不能作为研究对象。

第一,合并脏器疾病、营养不良。

第二,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及其他相关心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

第三,跛行或有中风史。

第四,合并其他炎症、感染。

第五,深静脉血栓者。

1.3 方法

对常规治疗组患者采取常规外科治疗方式进行治疗,对湿热敷治疗组患者在常规外科治疗的同时,进一步对其使用臁疮外洗方进行湿热敷治疗。

1.3.1 常规治疗组治疗方法

按照西医常规治疗方法,对患者进行创面清洁消毒后,予以5%聚维酮碘进行换药治疗。每天1次,连续8周。

1.3.2 湿热敷治疗组治疗方法

在对湿热敷治疗组患者进行西医外科治疗之前,首先使用臁疮外洗方进行湿热敷治疗,方剂包括芒硝50g,黄芩30g、丹参30g、紫花地丁30g、蒲公英30g、白矾20g、牛膝15g、酒地龙15g、木瓜15g、麸炒仓术15g、关黄柏15g、苦参15g、当归10g。具体操作方法,是首先降全方煎煮取汁,然后将合理厚度的数层纱布浸于药汁,取出后以纱布不滴水为度,覆盖在创面进行湿热敷,纱布冷却后更换纱布继续,每次1小时到2小时,每天1次。然后再按照西医外科常规治疗方式,予以5%聚维酮碘进行换药治疗,每天1次,同样连续治疗8周。

1.4 疗效标准

治愈:下肢静脉性溃疡完全愈合,瘢痕面积小,不足溃疡面积的50%;显效:下肢静脉性溃疡愈合面积达到75%以上,形成大量瘢痕组织;有效:下肢静脉性溃疡愈合面积达到25%以上,为有效;无效:下肢静脉性溃疡愈合面积不足25%,或进一步扩大。治愈、显效和有效患者之和,除以患者总例数,为治疗总有效率。

1.5 统计学方法

由专门的工作人员对患者疗效进行统一评价,并将评价数据完整记录下来。采用Spss 21.0对两组患者的疗效数据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对计数资料的检验使用X2,P值<0.05表示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差異无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分组治疗下,两组患者的病情均有所改善,但就治疗总有效率的评价和对比上看来,湿热敷治疗组要显著的高于常规治疗组,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差异P<0.05(参表1)。

3 讨论

当是下肢慢性静脉功能出现障碍,并发展到后期得不到有效的控制之后,就会发展成为下肢静脉性溃疡。其基本的病情机制,是在下肢慢性静脉功能障碍下,静脉血压增高,远端肢体缺氧、淤血,营养供给不足,导致局部组织坏死[2]。该病的发病率较高,而且患者以老年人为主,60岁之后的发病危险性会大大增加,所以在临床上,该病患者的年龄大多数在60岁到80岁左右。该病属于是一种较为复杂的病症,复发率较高,迁延不愈的情况下,会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带来更大的危害,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严重下降[3]。

西医、中医在下肢静脉性溃疡的认识和治疗上,都具有自身的理论和方法[4]。西医通常按照常规外壳方式进行该病的治疗,如首先进行清创,将患者创面完全清理干净并消毒之后,再使用药物进行外敷治疗,5%聚维酮碘是最常用的一种外敷药物[5]。5%聚维酮碘具有很强的杀菌消毒作用,能够有效杀灭病毒、细菌、真菌及霉菌孢子,促进创面愈合,在下肢静脉性溃疡的治疗上,能够取得一定的疗效,但是整体疗效并不稳定。因此在实际的临床工作当中,有必要对常规外科治疗方式作出进一步的改进和优化,以提高患者的病情治疗效果。

在中医领域当中,下肢静脉性溃疡即臁疮,我国古代的多部医学典籍当中,都对该病有所记载,认为下肢静脉性溃疡的发生,其病情机制是气虚血瘀所致,是本虚标实之证。在该病的治疗上,中医则认为应当以益气活血,消除下肢瘀为原则[6]。在本研究当中所使用到的臁疮外洗方,则刚好具有这样的功效,能够对肢静脉性溃疡起到针对性的治疗效果。方中的白矾、芒硝能够消除肿胀,苦参、苍术等可利湿,黄芩、关黄柏等能清热解毒,丹参、当归等主要用于活血化瘀。通过热湿敷给药,将药剂直接局部作用于创面,可以有效的清热解毒,疏通腠理、消肿散结,对患处起到收敛生肌的作用,加快创面恢复速度,提高创面恢复效果。

本文的临床研究结果也切实证明,在下肢靜脉性溃疡的临床治疗中,单一的常规外科治疗方式,其疗效不及常规外科治疗与湿热敷治疗联合实施所能取得的效果,即使用臁疮外洗方对下肢静脉性溃疡患者进行治疗,可以进一步改善和提高患者的病情疗效,具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周洁,刘明,张玉冬,王明超,张璐,王嘉仪.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中医药临床研究进展[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21,27(04):648-650.

[2]Djalalov S ,  Sehatzadeh S ,  Keast D H , et al. Economic evaluation of compression stockings for the prevention of venous leg ulcer recurrence in Ontario[J]. Journal of Wound Care, 2020, 29(3):141-151.

[3]宋爽,周继福.臁疮的中医外治法进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41):28-30.

[4]汪涛,范隆华,陈斌,刘坚军,李旭,陶悦,王晓俊,黎力梦.NLRP3炎症小体与下肢静脉性溃疡创面炎症反应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21,28(10):1287-1293.

[5]刘国全,王雁南,刘天娇.下肢静脉性溃疡差异表达基因挖掘及目标基因筛选[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21,28(04):445-451.

[6]姜治玲.中药外敷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的疗效观察[J].双足与保健,2019,28(24):191-192.

猜你喜欢
中医
中医治疗中风的临床疗效分析
中医治疗糖尿病肾病研究进展
张之文教授治疗干燥综合征经验总结
干燥综合征阴虚津亏证的中医治疗
不同性别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诊疗经验与思考
糖尿病患者的中医饮食护理相关问题分析
中医英译的误译现象探析
社区中医干预初产妇产后焦虑及抑郁的效果
关于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增生病38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