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炳成
摘要:目的:探究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应用清金降气平喘汤、西医联合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于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本院收治的1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清金降气平喘汤、西医联合治疗)和对照组(单纯西药治疗)各50人。结果:相比于对照组(78%),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较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症状、炎性反应、生活质量改善更明显(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肺功能相关指标水平均较高(P<0.05);不良反应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应用清金降气平喘汤、西医联合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均较高。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清金降气平喘汤;西医;有效性;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 R5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2)13--01
在临床呼吸系统疾病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中老年人是该病的主要发病人群[1]。近年来,受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剧的影响,导致该病的发生率明显增高,呼吸困难、喘息、气促、咳痰、咳嗽等是该病的主要发病人群,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2]。因此,本文旨在探究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应用清金降气平喘汤、西医联合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及安全性[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于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本院收治的1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人。观察组男28例、女22例,平均年龄(66.15±8.01)岁;对照组男26例、女24例,平均年龄(67.28±7.95)岁。一般资料无差异,P>0.05。
1.2 方法
单纯采用西药治疗对照组:氨溴索、多索茶碱、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治疗;持续低流量吸氧治疗。除上述治疗以外,还给予观察组清金降气平喘汤治疗:中药组成包括炙麻黄、款冬花、天竺黄、制半夏、陈皮各9g,前胡、苏子、浙贝母、桑白皮、神曲各12g,6g杏仁,10g黄芩,5g甘草。使用清水煎煮,口服用药,一天1剂,早晚各1次。两组均持续用药10天。
1.3 觀察指标
(1)治疗效果;(2)参照《新药研究指导原则》评价单项症状积分;(3)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4)生活质量,得分与生活质量水平呈正比;(5)FEV1、VC、FEV1/FVC各肺功能指标;(6)不良反应。
1.4 疗效评价标准
消除症状,基本或全部吸收肺部炎症时为显效;明显改善症状,吸收部分肺部炎症时为有效;病情加重时为无效。
1.5 统计学分析
运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用“(x±s)”、[n(%)]表示,“t”、“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观察组50人中,21人显效,26人有效,3人无效,总有效率94%;对照组50人中,15人显效,24人有效,11人无效,总有效率78%。(x2=11.018,P<0.05)
2.2 单项症状积分
单项症状积分,见表1。
2.3 炎性细胞因子水平,见表2。
2.4 生活质量,见表3。
2.5 肺功能指标,见表4。
2.6 不良反应
观察组50人中,2人出现皮疹,2人出现头痛,2人出现嗜睡现象,总发生率12%,对照组50人中,3人出现皮疹,1人头痛,1人嗜睡,总发生率10%。(x2=11.018,P<0.05)。
3 讨论
本文通过探究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应用清金降气平喘汤、西医联合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高于对照组(78%),(P<0.05);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症状、炎性反应、生活质量、肺功能改善更明显(P<0.05);且不良反应差异不明显(P>0.05)。综上所述,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应用清金降气平喘汤、西医联合治疗方案,能够提高治疗效果,缓解其临床症状,减轻炎性反应,使其生活质量、肺功能状况得到明显改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可见,其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均较高。
参考文献:
[1]王卫强.清金降气平喘汤联合西医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21(7):27-28.
[2]沈芬芬.清金降气平喘汤联合西医常规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J].养生保健指南,2019(47):15.
[3]姜昭琦,张心怡,赵萃.清金降气平喘汤联合西医常规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9,26(4):577-579.
[4]王增录.观察通腑平喘汤联合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J].健康必读,2021(16):103-104.
[5]唐明杰,李斐斐.研究平喘止咳汤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对其肺功能、血气分析指标的影响[J].中医临床研究,2021,13(8):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