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兰
近年来,由于幼儿“自然缺失症”现象的日益加剧,促使我们通过不断反思幼儿与自然的关系来调整课程。在自然中,感受美、欣赏美与创造美的过程是来自于幼儿向自然学习的本能力量。在以往的户外美术活动中,主要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完成既定的活动目标为任务,通过幼儿写生的形式开展居多。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充分满足幼儿的兴趣与需要,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的欲望,以促进其创造能力的发展?这就需要我们更新教育理念、转变教育行为,以便更好地支持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一、转变理念:从“教师中心”转向“儿童中心”
(一)直面现状
起初,教师尝试把室内的一些美术材料搬到户外,如颜料、黏土、水彩笔、勾线笔等,并提供一些低结构材料,如瓶子、盖子、毛线等。在这样一个预设的环境里,我们发现幼儿对户外美术游戏的兴趣不浓,幼儿户外游戏持续的时间较短,幼儿游戏时易受干扰。
(二)问题和讨论
1. 把室内的美术材料搬到户外,就是户外美术游戏了吗?
如果幼儿在户外还做着跟室内一样的事情,他们的兴趣就会大大减弱。受户外因素的干扰,幼儿对于不感兴趣的事情,更不会静心与专注,这对发展幼儿良好的学习品质是不利的。
2. 幼儿喜欢在户外干什么?到户外去,真正的意义何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在科学教育中要亲近大自然。大自然是最好的课堂,拥有丰富的资源,教师应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创设多种机会让幼儿走进自然,放开手脚让幼儿充分去自然中触摸、尝试、探索、发现。幼儿园要尽量探寻丰富的生态资源,为幼儿的科学探索提供了可操作的材料和教育的契机。”南京师范大学虞永平教授在《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与利用的问题和思路》中也指出:“要处理好室内环境与室外环境的关系,根据室内外环境各自的特点来安排适宜的活动,而其最关键的问题是需要教师对整体环境进行设计和规划,对不同的环境及材料要进行活动的预估,避免环境中活动和经验的重复,以确保幼儿在环境中能不断获得不同的新经验。”可见,户外活动应区别于室内活动。大自然包罗万象,我们身边的一草一木、一土一石,都是自然给予幼儿的最便利、最真实、最宝贵、最丰富的教育资源。在对户外美术游戏进行探索时,我们首先要相信幼儿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学习者,其次他们各方面的发展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教师要为幼儿提供亲近自然的机会,让幼儿充分与户外环境进行互动,这样,探索与学习就会自然而然发生。
(三)支持策略
1. 把自己当成幼儿
教师们尝试回忆自己小时候喜欢玩的游戏,有的说:“我们小时候什么玩具都没有,只要到户外就很开心。”有的说:“我小时候在田里挖地瓜,再烤着吃。”还有的说:“我小时候喜欢爬树。”对啊,当我们把自己变成孩子,自己也不喜欢教师预设的材料,吸引我们的依然是大自然真正的美。
2. 把主动权还给幼儿
当教师不再预设,只是把孩子们带到户外,会发现:他们一会趴在地上找蚂蚁,一会拿着小树枝敲打着水沟里的积水……还兴奋地跟教师、同伴讨论着。这才是孩子们在户外该有的模样。孩子们的自我卷入、自我创生、自我完善,不仅使户外环境变得更加灵动、丰富、充满童性,他们也在不断与环境的互动中获得了自信。
3. 创设支持户外游戏的基础性环境
教师应成为幼儿户外游戏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如及时提供放大镜给找蚂蚁的孩子、给摘果子的孩子搬来梯子……同时,为他们设置休息区、材料区、操作区,以及一些遮阳伞、水池、户外卫生间等,保障孩子们探究的便利与持续。
我们总是努力在尝试通过书本或培训来转变教师的儿童观、教育观,告诉教师们教育要以“儿童为本”,当然,其效果是明显的。但在具体的实践中,常常会出现教师说一套、做一套的现象。其实这并不是教师的本意,而是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只有在具体的场景中,通过实践与反思相结合的方法,帮助教师将理念内化、提炼再输出,他们才能从真正意义上理解何谓“以儿童为中心”。
二、放手支持:从“被动游戏”转向“主动游戏”
教师理念的转变促使其教学行为也发生变化。在户外美术游戏实践中,我们要学会放手,为幼儿提供开放、多元的环境材料和自由、自主的创作机会,促使幼儿与自然建立起有效联系。
(一)支持策略
首先,观赏性环境向体验式环境的转换。以往,我园户外的草地、绿植只能让幼儿远观,有的地方甚至还会被教师用栅栏围住,孩子们根本无法靠近,这就阻碍了他们与自然环境亲近的机会。于是,我们将栅栏去除,把体验的主动权还给孩子,他们可以自由、充分地与自然互动,在向自然学习的过程中获得发展。其次,公园式环境向自然性环境的转换。之前,我们会习惯性地对幼儿园进行定期清扫、修剪枯枝,但这只是成人需要的环境。如果站在儿童的立场,我们会发现户外的一花一草都是他们眼中的“宝贝”,只有发挥户外环境的自然价值,才能让活动更加贴近幼儿。再次,定点投放材料向自由选择材料的转换。在传统的户外美术游戏中,我们会定点投放预设的材料,但这种局限性限制了孩子们的创造力。于是,我们赋予孩子们自主选择材料的权利,这种放手也是对他们的一种尊重。最后,重目标向重过程的转换。以往,我们以追求目标的达成程度作为户外美术游戏成功与否的标准,现在我们更关注幼儿在活动中各种能力的发展,关注幼儿的过程性体验。
(二)案例呈现
案例一:秋姑娘
在幼儿园的“果园”里,两个小女孩正在合作创作。小女孩A手拿树枝在容器里蘸树叶汁水,小女孩B用树叶梗在纸上画画。在这一过程中,画笔被树枝和树叶梗所替代,颜料也被幼儿亲手捣的树叶汁水所替代。接着,她们共同用小石子填充作品中的心形图案,用花瓣对作品中的姑娘头发进行装饰。整个游戏中她们一直都很投入,并相互交流需要调整的地方。
两位女孩并没有因为教师未提供画笔和颜料放弃创作。相反,她们将以往搗树叶汁的经验带到游戏中,并利用树枝、树叶梗进行创作。在这一过程中,我们看见了她们新旧经验的连接,看见了她们将已有经验转化为现场创作的能力。是户外的自然资源带给了幼儿无限可能,促使他们的情感被激发、思维被激活、潜能被开发,他们用游戏的方式去体验和创造,去发展真正需要的情感和智慧。
案例二:果茶
同样是在“果园”里,当孩子们捡到一颗“红果子”后,就将它放进塑料杯里。他们意外发现果子在浸泡后将水染成了红色,于是孩子们将其取名为“西瓜汁”。当有了这样的发现,孩子们又找来一些废弃的硬黏土进行尝试,果然硬黏土放在水里,水的颜色也会发生变化。于是,孩子们玩起了“果茶”游戏,一杯杯“葡萄汁”“橙汁”“蓝莓汁”“香蕉汁”随之产生。接着,孩子们对“两种颜色相融到多种颜色相融的变化”进行了探索,并对每一次的变色过程进行记录。在这一过程中,孩子们自发的游戏远比教师主导的集体活动“颜色变变变”有趣多了。
在户外自然体验中引发的美术游戏与室内美术活动相比,更能回应幼儿的兴趣、满足幼儿的需要、激发幼儿的思考、支持幼儿的创造。在户外美术游戏中,教师应该为幼儿提供物质和心理上的支持,推动幼儿兴趣和经验的进一步拓展,让他们更好地在自然体验中发展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18EA5F9B-CC8A-44AC-82CF-543FC0443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