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克剑:稻花香里走出的育种前沿创新者

2022-07-03 21:58:51李丽颖
农家致富顾问·上半月 2022年6期
关键词:生殖稻田杂交

李丽颖

“80后”水稻专家王克剑出生并成长在江苏农村,稻田是他儿时最深刻的记忆。学有所成后,他扎根稻田,面向农业生产重大需求、聚焦科技前沿,围绕基因组编辑和无融合生殖固定杂种优势开展攻关,实现杂交水稻无融合生殖“从0到1”的突破。

2009年,王克剑在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完成了博士学业。在农业科研前辈的言传身教、悉心指导下,他开展了水稻前沿基础理论的系统研究,同时关注着水稻生产现状及科研进展。

“我们的研究要‘顶天立地,既要探究处于国际前沿的顶尖技术,也要立足国家和人民的需求,做出实实在在的成果。”王克剑说。

王克剑经常下基层,不断向一线育种家、农技推广人员、种粮大户请教,努力寻找影响农业生产发展的实际问题。调研走访中,他发现杂交水稻的培育虽然实现了水稻产量的大幅度提高,但杂交水稻种子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优良性状无法“遗传”。这就造成科研人员必须年年为杂交作物制种,农民也必须每年重新购买新的杂交种子,成本大大提高。此外,一旦遇到极端气候、贸易争端等不利因素,极易造成杂交种子价格飙涨甚至无法购买的局面,为粮食安全埋下严重隐患。因此,如何解决制种问题成了萦绕在王克剑心头的一件大事。

王克剑决定迎难而上,把无融合生殖这一难题作为研究团队的长期主攻方向,争取啃下这块“硬骨头”。“这像是摸着石头过河,但只要突破,就能给农业生产带来巨大的普惠价值。”确立研究目标后,王克剑带领团队开始攻坚克难。尽管前期在基因组编辑领域的成果为整个团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各种挑战还是接踵而来。经常是实验室里的测试数据看似完美,但一到田间实验就出现各种问题,一切只好再推倒重来。

作为团队领头羊,王克剑秉承着科研人一丝不苟的严谨作风,营造多学科融合取长补短的良好氛围,制定完善科研创新机制,让团队成员都能充分迸发创新潜能。在他的带领下,团队创新成果层出不穷——建立了水稻多基因编辑系统,创建了多个变体基因组编辑系统,大幅度提高了水稻遗传重组频率。王克剑团队成员刘庆说,在攻关的日子里,王克剑带领大家“两点一线”,在稻田和实验室间两头交替进行试验,累了就睡在研究所的宿舍里,全团队都全身心地投入科學研究中。

在经历多次失败、反复总结之后,2019年1月,王克剑团队发表了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建立无融合生殖体系、成功获得杂交水稻克隆种子的研究成果,实现了杂交稻无融合生殖“从0到1”的关键突破,成为这一前沿领域的“领跑者”。这一成果为提升我国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力和核心竞争力作出了重要贡献,受到国际科学界和农业领域的广泛关注。“杂交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对这项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据《农民日报》)0C8F979E-3E7C-4A25-A472-F0136F5A163D

猜你喜欢
生殖稻田杂交
稻田摸鱼记
愿人人享有生殖健康
生殖健康的春天来到了
“共享稻田”助力 收获多种“果实”
今日农业(2020年21期)2020-12-19 13:52:28
稻田里的写真
稻田里的稻草人
让生殖健康咨询师走近你我身边
生殖健康的春天来到了
高等植物杂交染色体及其杂交基因表达的性状——三论高等植物染色体杂交
6年生杂交桉无性系对比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