栾慧丽,张秋来
(中南民族大学 管理学院,武汉430074)
随着全球化经济以及信息化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活动的空间转移逐渐成为一种普遍的经济地理现象,并由此带来了城际的联系与互动。长江经济带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也是全国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推动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是事关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的有机统一。近年,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迅速,经济总量增长翻番,无论是对国家的经济发展,还是对百姓的生活水平,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但是,长江经济带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一直存在,这种不平衡既包括自然禀赋、地理区位等非经济因素的差别,也包括开放程度、市场化水平等经济因素的不同。长江经济带发展不均衡和产业同质化是制约长江经济带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原因,因此,推动长江经济带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未来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有重大意义。
本文研究对象为2005—2019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通过各省(市)的统计年鉴收集到2005-2019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的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就业人数及占比、三次产业产值及占比来测算产业结构合理化、高级化水平和产业结构相似系数。
1.长江经济带11省(市)产业结构合理化评价
王林生等认为产业结构合理化是为提高经济效益对原来不合理的产业进行结构性调整,实现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使各产业得到协调发展。[1]朱光福等认为产业结构合理化主要包括产业间比例和份额的合理化以及较高的要素资源配置效率。[2]因此衡量产业结构是否合理,关键在于判断各产业之间是否能够耦合出一种不同于各产业能力之和的整体能力。本文采用泰尔指数(TL)来测度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计算公式如下:
2.长江经济带11省(市)产业结构高级化评价
产业结构高级化是指产业结构从低水平向高水平发展的一个动态过程。周洋认为产业结构是在一定经济发展阶段,针对现有的社会生产力水平尤其是科技发展水平而言的。[4]高远东等认为产业结构高级化是指产业结构在合理、协调的基础上,其素质和效益向更高层次进化。[5]本文采用某地区第三产业产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和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占就业总人数的比重来分析产业结构软化度。软化度(a)的计算公式如下:
按照日本的标准,软化率大于60%的产业为高软化产业;40%~60%为低软化产业;小于40%为硬化产业。
3.长江经济带11省(市)产业结构相似性
产业结构趋同化是指地区与地区之间由于资源要素与产业政策相似,导致各地区在产业结构发展过程中表现出的相似性。[6]包括在支柱性产业的选择、产业组织规模和技术水平的确定以及产品结构安排等方面呈现日渐相似的态势。王筱欣等认为产业同构在短期内能够使经济快速发展,但长期持续将严重阻碍区域经济的发展。[7]这里采用产业结构相似系数来测算长江经济带产业结构趋同情况。产业相似性系数(Sij)计算的公式如下:
式中,Xik和Xjk分别表示地区i和地区j中部门k所占的比重,0≤Sij≤1。如果为0,则表明两个研究地区之间的不存在产业结构趋同的情况;如果Sij越接近1,则表明两个研究地区之间产业结构相似性越高,区域之间存在重复建设。
通过泰尔指数测算2005-2019 年长江经济带沿线11 省(市)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由表1 可以看出,2005-2019年长江经济带指数不断下降,但是上中下游三大区域的合理化水平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云南和贵州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相对较低。近年来政府的大力扶持和相关优惠政策推动第二、三产业的发展,逐步带动云南和贵州省内经济的发展;重庆、四川大力发展旅游业,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从而提高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下游地区(上海、江苏、浙江)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较高,产业结构较合理。下游地区水陆交通便利,消费市场广大,技术先进,资金雄厚,信息畅通,工农业基础好等优点推动了产业合理化发展。从各个省(市)2019年的数值来看,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贵州和上海,从0.3343到0.0218,相差0.3125,上海产业结构泰尔指数仅为贵州省泰尔指数的6.5%,说明上海市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远高于贵州省。
表2是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三大区域的合理化测评结果。上游地区2019 年泰尔指数比2005 年下降45.05%;下游地区下降比例达62.8%;中游地区下降比例13.74%。由表2可以看出三大区域的泰尔指数虽然有一定的差距,但是产业结构均趋向于合理化。
表1 2005-2019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产业结构合理化评价结果
表2 长江经济带产业结构合理化测评结果
图1是2005-2019年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波动图,由此可以清晰地看出长江经济带的泰尔指数不断下降,产业结构趋向于合理化。中游地区的泰尔指数在2008-2011年出现了上升,这与中游地区的产业结构布局有较大关系,在2012年以后又呈现下降的趋势,说明产业结构布局逐渐趋向于合理化。
图1 2005-2019年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波动图
产业结构高级化实际上是产业结构升级的一种衡量。[8]由表3可以看出自2005年以来,长江经济带各地区的软化率在持续增长,表明上中下游地区产业结构高度化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贵州地区高度化速率较大,2019年比2005年增加了45.19%,这是由于贵州地区第一产业就业人数较多,但是产值较低导致的,但随着经济的发展,贵州地区经济结构逐渐合理化,第三产业逐渐成为主导产业。上海地区的软化度从2013年开始超过60%,成为高软化产业。上海位于长江的入海口,是长江经济带区域和东部沿海经济区域的交叉点,地理位置优越,水运和港口都比较发达。同时上海是改革开放初期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国家政策的扶持推动上海经济飞速发展,因此上海产业结构更合理,并且第三产业占比较大,成为高软化产业。
表3 2005-2019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产业结构高级化评价结果
表4 2005-2019年长江经济带产业结构高级化测评结果
由表4 可以看出,上中下游地区目前均处于低软化产业阶段,下游地区的软化度要高于上游和中游地区。从图2更容易看出中游地区在2009-2011年出现了波动,结合图1来看,中游地区在2009-2012年软化度和泰尔指数都在这个时间段出现了波动。结合产值结构和就业结构分析,中游地区第二产业生产总值远高于第三产业,但是第三产业的就业人数要高于第二产业。这表明中国经济受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经政府政策的扶持由慢慢复苏再到飞速发展。
通过产业结构相似系数来比较两个地区之间的产业结构相似性。国家之间的产业结构的评价标准为0.85,由于一国范围内地区差异小,可将相似系数的测算标准增大到0.90。[9]由表5可以看出,长江经济带11省(市)产业结构相似系数均达到0.9以上,说明长江经济带在战略选择和规划中同构现象比较严重,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等现象影响了产业结构的合理发展。湘皖的相似系数达到了1,说明湖南省和安徽省的产业结构基本相同,产业结构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长江经济带在未来的发展中,要主动调整产业布局和产业战略,发挥各区域比较优势,形成专业化分工,建立上中下游各具特色、错位发展的产业体系。[10]
图2 2005-2019年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波动图
由表6可以看出,长江经济带(上游、中游、下游)产业结构相似系数较大,产业结构同质现象较严重。长江经济带在产业聚集初期通过生产上的集中来促进效率的提升,但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基础设施逐渐完善,市场规模也在不断扩大,随之出现的拥挤效应往往会导致产业结构不均衡和同质化,地区间竞争加剧,外加市场分割化、资源贫困化,从而不利于经济发展。在未来的发展中,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改善区域资源配置方式、深化区域分工与合作、进一步发挥中心城市经济辐射功能。
表5 2005-2019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产业结构相似系数
表6 2005-2019年长江经济带产业结构相似系数
第一,2005-2019年长江经济带泰尔指数不断下降,产业结构趋向于合理化。但是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的经济发展仍然存在一定差距,下游地区的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要高于上中游地区。所以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上中下游地区要协同发展,缩小东西部之间的发展差距。
第二,上中下游地区软化度指数不断增加,产业结构逐渐从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过渡。但是相比较下游地区,上中游地区第三产业的生产总值以及就业人数相对较低。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当地政府要提出符合当地特色的发展政策和方向,推动第三产业的发展。
第三,长江经济带产业结构相似系数达到0.9,说明上中下游地区产业结构逐渐趋同化。各地的产业政策和产业布局同质化,阻碍了长江经济带的协同发展。在未来发展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各个地区的比较优势,长江经济带一盘棋,共同发展。
结合上文的分析,提出以下一些建议:
1.整合资源,推动区域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地区之间虽然经济发展程度不同,但是有各自的优势。中上游地区资源能源丰富,下游地区资金、技术、人才实力雄厚。通过整合上中下游地区的资源,打造一个区域一体化的市场体系,实现上中下游地区的优势资源双向流动,推动地区间的分工合作和优势互补。同时,缩小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的发展差距,推动区域协同发展。
2.带头作用,以城市群为抓手。长江经济带沿线分布着长三角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三大国家级城市群。长江经济带要以城市群为抓手,发挥区域中心城市的带头作用。要强调长江经济带一盘棋,让下游地区带动上中游地区产业的发展,由东部向西部辐射,积极挖掘长江经济带中上游地区的内需和经济潜力,促进经济增长空间和产业由沿海向沿江内陆拓展转移。
3.产业集群,加强产业链分工合作。上中下游地区要打破地理区域限制,通过跨空间的经济合作与专业分工,实现两地资源互补、经济协调发展。打造区域品牌,推动长三角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在空间上高度集聚、在供应链上形成新型产业链集群。中上游区域积极承接下游地区的产业转移,延长产业链,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同时,要实施差别化的产业政策,避免产业结构雷同,上中下游地区要基于自身的比较优势展开更高层次的分工与合作,发展特色优势产业,跳出价值链低端。
4.保护环境,发展绿色经济。长江经济带拥有独特的生态系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宝库。国家应加大扶持绿色产业,同时出台相应的差异化经济发展策略,处理好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关系,促进长江经济带合理化发展。另外,能源密集型产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要多使用清洁能源替代传统能源,减少碳排放。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的发展要实现基础设施互联互用,资源能源互补互通,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经济发展的同时,对长江经济带的生态、生活和生产功能进行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