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婧 安晓娟 王芳 李青 康立茹 潘璐 石玲艳
(1乌海市农牧局,内蒙古乌海 016000;2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31;3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18;4榆林市农业农村局,陕西榆林 719000)
葡萄是乌海农业的一张亮丽名片。乌海市有效积温高、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是世界葡萄种植的“黄金地带”,所产葡萄含糖量高、香气浓郁、品质极佳,是国内可与新疆吐鲁番相媲美的优质葡萄产区[1-2]。
葡萄基地建设按照区域化布局,园区化、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发展。2020年,全市葡萄保有面积为1 665.13 hm2,其中,设施葡萄面积 49.13 hm2。2018—2020年葡萄年均产量为9 280 t、年均产值为10 626万元。
由表1、2可知,2020年,乌海市鲜食葡萄种植面积 675.40 hm2,挂果面积 533 hm2,产量 3 520 t,当年产值近6 000万元。其中,设施葡萄占鲜食葡萄种植面积的7.27%,产值占33.68%,设施葡萄效益明显高于露地葡萄。栽培品种100余个,红地球、森田尼无核、火焰无核、摩尔多瓦、玫瑰香等10余个主栽品种,占鲜食葡萄种植总面积的93%。近年来,阳光玫瑰、玉波二号、妮娜皇后等品种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种植面积持续增大。
表1 2020年乌海市葡萄种植面积 单位:hm2
表2 2018—2020年乌海市葡萄产值
由表1、2可知,2020年,乌海市酿酒葡萄种植面积 989.73 hm2,挂果面积 933 hm2,产量 3 080 t,当年产值1 848万元。栽培品种近20个,赤霞珠、梅鹿辄、西拉、马瑟兰等6~7个主栽品种,占酿酒葡萄种植面积的95%。
2000年以来,鲜食葡萄销售一直较为顺畅,主要在本地集散市场、观光采摘园、直营店等销售为主,近几年也通过网络的形式销往呼、包、鄂和临河等周边城市,也作为礼品通过长途客车、火车、飞机等销往国内其他省、市。因品种、投入与管理、上市时间和地理位置的差异等,造成收益也有所差异,露地鲜食葡萄售价为6~60元/kg,设施葡萄售价为24~160元/kg。
目前,乌海市葡萄贮藏保鲜能力为12万m3,尚未满负荷使用。历年来,全市冬贮葡萄仅为150~350 t,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贮存品种以红地球为主,还有少量龙眼、摩尔多瓦和巨峰等,贮藏葡萄售价 12~40 元/kg。
全市酿酒葡萄深加工率100%,有葡萄酒商标的企业7家(内蒙古汉森酒业集团有限公司、内蒙古阳光田宇葡萄酿酒有限公司、内蒙古吉奥尼葡萄酒业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云飞酒业有限公司、乌海市乾源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西口风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乌海市胡斯楞农牧业开发有限公司),其中,具备产品销售条件的有内蒙古汉森酒业集团有限公司、内蒙古吉奥尼葡萄酒业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阳光田宇葡萄酿酒有限公司和内蒙古西口风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4家,产品代加工企业和个人有乌海市乾源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西口风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乌海市胡斯楞农牧业开发有限公司等3家。葡萄酒类型近20种,成品酒有200多款,目前葡萄酒年生产加工能力14 300 t(主要有内蒙古汉森酒业集团有限公司10 000 t、内蒙古阳光田宇葡萄酿酒有限公司3 000 t、内蒙古云飞酒业有限公司1 000 t,内蒙古吉奥尼葡萄酒业有限责任公司300 t),位居内蒙古自治区同行业之首。
乌海市企业生产的葡萄酒90%在内蒙古自治区范围内销售,销售渠道主要有直营店、商超、夜场、百货、团购、电商等,2020年销售额1亿元左右。近几年,受到进口葡萄酒冲击及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以及企业自身开拓市场能力有限,乌海市葡萄酒生产和销售量也出现大幅下降。目前,全市葡萄酒库存量近5 000 t。
从图1可以看出,2020年春季冻害造成酿酒葡萄产量减少,全市葡萄酒产量明显下降;内蒙古汉森酒业集团有限公司葡萄酒产量一直位居乌海市第一,其葡萄酒产量占全市总产量的90%左右。
据已公布的年报显示,2010—2019年,全国规模以上葡萄酒企业由248家下降到不足200家,且产能比重持续降低,企业亏损面从不足10%升至26%。从图2可以看出,从2016年至今,内蒙古汉森酒业集团有限公司葡萄酒销售一路下滑,这与全国其他葡萄酒产区规模以上葡萄酒企业产能比重降低、产量下滑趋势一致。
2014年,内蒙古吉奥尼葡萄酒业有限责任公司开始生产元年酒(第一年产的酒)。至今,葡萄酒销售量和利税均逐年增加,与全国中小型酒庄产能比重逐年提高的现状相吻合(图3)。目前,内蒙古吉奥尼葡萄酒业有限责任公司是乌海市唯一一家无贷款的葡萄酒企业,其葡萄酒销售与鲜食葡萄观光采摘、直销相互促进,消费群体相对固定且不断扩大,该模式适宜在全市范围内推广。
全市多家企业将葡萄种植、加工与旅游和民俗文化等融合在一起发展,正在把葡萄种植打造成集休闲、观光、采摘为一体的现代化农业,不断延伸产业链。随着“乌海葡萄”知名度的日益提高以及城市转型带来的旅游市场开发,以葡萄文化为主题的一、二、三产融合效益已逐步显现,最高年接待游客量逾20万人次。其中,内蒙古云飞酒业有限公司、乌海市田野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阳光田宇葡萄酿酒有限公司等企业和乌海市农友农业专业合作社、乌海市绿农永胜农民专业合作社,走在了用三产拉动一产的前列,发挥了有效增加葡萄种植户经济收入、进一步提升“乌海葡萄”知名度和美誉度的积极作用。建成以葡萄为主的农业休闲观光园30多处,共有沙漠原生态葡萄酒庄4个,其中国家4A级旅游景区1个、国家3A级旅游景区2个。伴随“来沙漠看海”“葡萄熟了,我在乌海等你”和“一城览尽塞外风”等主题深度游的持续升温,乌海市葡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势头良好。
经过多年努力,尽管乌海市葡萄产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区域农业增效增收,且有了空前向好的发展趋势,但仍有一些制约因素导致产业现状与优质产区的地位还不相称、葡萄生态禀赋优势尚未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3-5]。
长期以来,乌海市农业配套基础设施条件与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平衡[6],主要问题如下:一是土地和人力资源有限。乌海市耕地面积总量较少,农业人口人均耕地面积小且分散,不具有规模优势。全市农区常住人口2.74万人,实际从事农牧业劳动生产的不足0.7万人,且年龄多在50岁以上,造成用工成本高甚至“一工难求”。二是自然条件受限。全市总土地面积40%为中低山地,20%为丘陵区;土壤有机质含量0.9%~1.5%,属于较低范围;早晚霜等自然灾害频发,以2020年为例,春季冻害造成的年产量损失达3 250 t。三是基础设施落后。乌海市的农田水利设施大多建于20世纪末,露地葡萄灌溉方式以大水漫灌为主,不符合节水灌溉、精准农业的发展要求。
在荒地上新建露地葡萄园成本逾667元/hm2,管护费用160~300元/hm2;新建大棚成本约5333元/hm2,新建日光温室成本需13 333元/hm2,管护费用约1 133元/hm2,这些费用一般农户根本无力承担;建设酒庄(堡、厂)需要几千万到几亿元的资金投入,种植葡萄10年左右才进入壮年期,生产和销售葡萄酒的成本高,企业经营税赋较高回本慢(10%消费税、13%增值税和15%所得税)。综合来看,发展酒庄尤其是大型酒庄的难度大。
一是没有设立专业化管理、服务、监督葡萄产业的独立机构,科技支撑严重不足;二是企业普遍缺乏稳定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才[7];三是基层农业推广体系薄弱,年龄老化、人员缺少、知识结构有待更新。
目前,乌海市葡萄生产仍以常规栽培和露地栽培等低技术、低效益生产方式为主,严重阻碍葡萄种植规模化、标准化和集约化发展,无法达到产品周年供应量,远不能满足人们对高品质鲜食葡萄的消费需求。
尚未建立鲜食葡萄销售市场,缺乏健全的市场服务体系连接市场与生产者,销售渠道不畅,销售成本高。此外,本地产出的鲜食葡萄长期以来一直供不应求,外地葡萄混入后不但冲击了市场,影响了价格,更严重的是损坏了“乌海葡萄”的品质声誉。全市几家酿酒企业的葡萄酒产品销售市场主要在内蒙古自治区内,覆盖面小,市场开拓艰难。加之,人们对葡萄酒认知度不高,人群较少,且主要消费的是中低端酒,高端酒销售市场较为冷清。
政府应统筹有关项目资金,完善葡萄种植基地水、电、路、林等配套设施。整合优化现有葡萄产业优惠政策,重点支持葡萄基地品种选育、水肥一体化、专业机械、智能物联网技术、绿色防控等方面,保障基地高质量发展。
一是有关部门加强设施标准、品种选择、栽培规范等方面技术指导。二是以品种引进、苗木繁育推广、农机作业为切入点,加快对主要推广品种的标准化技术规程的制定、示范、推广,引导全市葡萄产业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发展。三是培养科技人才,通过技术培训、外地考察、观摩学习等方式提升本地市、区、镇三级农技人员业务指导能力和葡萄产业员工的操作技能,为实现乌海市葡萄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力科技支撑。四是通过政府主导,与国内外知名校企建立产学研一体化联盟,在企业自主创新、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深度合作,充分激发种植户和企业的生产活力[8]。
扶持发展电子商务、农超对接、精品园艺、观光采摘、体验式消费等新型营销模式。抓住乌海葡萄质量优势,加大宣传力度,细化目标市场,精准营销策略,线上线下延伸发展。加大电商配套快递物流建设,解决好电商发展的“最后一公里”难题。设立“乌海葡萄”销售专区,加强对“乌海葡萄”品牌的支持、保护和管理力度[9]。扶持乌海产区葡萄、葡萄酒进驻一二线主要城市的大型地方超市和社区超市,拓展市场营销,开拓外埠高端市场。同时,要把牢食品安全关,提升乌海市葡萄种植、加工、流通等各关键环节的信息化和标准化水平,完善葡萄原产地可追溯制度和质量标识制度,建立农产品网上销售、流通追溯和运输配送体系[10]。
发挥葡萄产业的生态价值和旅游休闲功能,将大、中型葡萄酒酿造企业与小酒庄相结合,葡萄种植与生态建设、观光旅游相结合,一庄一品、各具特色。通过整合和改善现有酒庄(堡)建筑、庄园及特色小景观,发展农区全域旅游。综合布局,与书法城、乌海湖、甘德尔景区、西行客栈等资源建立多极旅游圈,全力打造旅游文化升级版的葡萄文化休闲旅游目的地,提升产区文化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