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地区浅层地温变化特征分析

2022-07-02 09:36王洪祥
现代农业科技 2022年12期
关键词:辐射强度土壤温度气象站

李 铭 王洪祥

(1大连市防雷减灾中心,辽宁大连 116001;2大连市气象信息中心,辽宁大连 116001)

下垫面对全球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有不可忽视的影响。随着近地面大气温度、降水、日照等气候特征因子的变化在气候演变研究中愈加被重视,相关研究逐步开展,但浅层地温气象资料研究相对较少[1-2]。

大连市地处辽东半岛最南端,东濒黄海,西临渤海,南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北依辽阔的东北平原。大连市是我国北方重要的港口、工业、贸易、金融和旅游城市,是东北亚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国际物流中心和区域金融中心。全市陆地总面积1.26万km2,耕地面积36.07万hm2,海岸线长2 211 km,管辖海域面积2.9万km2,下辖6个区、3个县级市、1个海岛县和5个先导区。大连市农业资源丰富,地貌类型多样,海洋滩涂养殖面积比较大,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无霜期长,具有发展粮食、渔业、水果、畜牧、蔬菜、花卉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地温变化会对作物生长发育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本文基于浅层地温数据的分析研究,明确其对大连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为研究浅层地温的变化及其与气候的相互影响提供科学参考。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 数据来源

2016年12月20日,由国家气象信息中心牵头建设的全国综合气象信息共享平台(CIMISS)正式业务化运行,标志着以CIMISS为核心的国省统一数据环境正式建立,同时标准、统一的支撑气象核心业务系统的数据生态也已初步形成。CIMISS数据系统的建立实现了气象数据的“四统一”,即数据标准统一、数据来源统一、数据流程统一和数据服务统一。因此,基于“四统一”获取的数据是准确无误、可以按标准使用的气象数据。本文从辽宁省气象局下发的CIMISS数据接口获取大连气象站浅层地温资料月数据,并将其入库到大连地区百年历史资料数据平台。其中获取核心脚本代码如下:

1.2 研究方法

通过平台分析获得不同土层深度的年、季、月地温值,由于个别年份缺测,故选择2004—2017年连续14年的持续地温数据,对其年、月、季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得出大连气象站浅层地温变化规律。

2 结果与分析

2.1 浅层地温年分布特征

由图1可知,14年中浅层地温总体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并且5 cm、10 cm、15 cm、20 cm等4个不同深度的浅层地温变化趋势一致,都是在2010年降至最低再持续升高。2004—2013年的最高地温为13.5℃,进入2014年后,最高地温持续升高到14.5℃。大连气象站的浅层地温在2009—2010年下降幅度最大,达到1.5℃以上;在2013—2014年上升幅度最大,达到1.2℃以上;其他年份都呈现0.5℃左右的升降幅度。地温的总体上升趋势与全球气温升高有一定关系,并且2010年拐点后明显呈持续上升的趋势。大连气象站各层地温变化率基本一致。2010年地温最低侧面反映了大连气象站2020年相对其他年份更加寒冷。

从5 cm、10 cm、15 cm、20 cm等4个深度土层具体来分析,2015年之前,10 cm地温平均值在4层土壤温度中最低,15 cm地温平均值在4层土壤温度中最高;在2015年后5 cm地温平均值为各层中最高。4层总体趋势变化非常一致,各层之间土壤温度差别非常小,范围为0.1~0.2℃。从14年的平均地温来看,5 cm、10 cm、15 cm、20 cm 年平均地温分别为 13.3、13.2、13.3、13.3℃,即各层年平均地温差别小。

2.2 浅层地温月分布特征

由图2可知,浅层地温分布与不同月份对应的太阳辐射强度关系较密切[3-4]。不同深度土层的温度随着各个月份太阳辐射强度变化而变化。从月分布规律来看,1—7月大连气象站各层地温逐月升高,其中1月和2月各层地温均在0℃以下,3月开始跳跃式升高,7—12月逐月降低,1—12月总体趋势是先升高后降低。对5 cm、10 cm、15 cm、20 cm各层地温进行比较分析:土层深度越深受太阳辐射影响越小;反之,土层深度越浅受太阳辐射影响越大。土壤吸收太阳辐射带来的热量后,自身土层温度升高并将热量传递给临近土层。由于土壤具有导热性,故越接近地面,温度升高越快;越远离地面,温度升高越慢。各月地温变幅(上升和下降)基本在5℃左右。6—8月浅层气温最高,基本都在25℃左右;12月至翌年2月最低,都在0℃左右。

对1—12月具体每个月地温变化情况进行分析:5 cm、10 cm、15 cm、20 cm 土层的最低温度都出现在 1 月,分别是-2.7、-2.3、-1.8、-1.3℃,最低温度随着土层深度增加而升高;5 cm、10 cm、15 cm、20 cm土层的月最高温度都出现在7月,分别是27.1、26.6、26.3、25.9℃,最高温度随着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月最低温度和月最高温度均符合土壤导热规律[5-6]。

2.3 浅层地温季分布特征

根据大连气象站1—12月的土层温度月均值按季统计取平均值,作为季数据分析。本文将3—5月定义为春季,将6—8月定义为夏季,将9—11月定义为秋季,将12月至翌年2月定义为冬季。依据大连气象站浅层地温季分布(图3),明显得出:夏季浅层温度最高,温度都在25℃以上;秋季次于夏季,温度普遍为14.5~15.5℃;春季位于第三档,温度为12.2~13.5℃;冬季浅层温度最低,基本在0℃以下,只有20 cm地温略高于0℃(0.1℃),5 cm地温最低(-1.1℃)。比较各层的土壤温度来看,春季、夏季土层深度与土层温度成负相关:土层深度越浅,土层温度越高;土层深度越深,土层温度越低。秋季和冬季却相反,各个土层深度越靠近地面,对应的土层温度越低;土层深度越远离地面,土层温度越高,说明秋季土层深度和土层温度成正相关。就四季平均地温值来看,春季为12.9℃,夏季为25.7℃,秋季为15.0℃,冬季为-0.5℃。各个季节地温均值与当季对应的太阳辐射强度一致:夏季辐射强度最大,故平均地温值最高;冬季辐射强度最低,故平均地温值最低;春季和秋季处于冬季和夏季之间。综合来看,季节浅层地温分布规律与月份分布变化规律一致。

3 结论

大连气象站2004—2017年各浅层(5 cm、10 cm、15 cm、20 cm)地温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大连气象站近14年不同深度土层温度变化规律如下:

(1)年分布规律为先降低后升高,2010年是拐点年,且不同深度浅层地温变化趋势一致,总体上升趋势与全球气温升高有一定的关系。大连气象站各层变化率与土层深度关系不大,各层变化率基本一致。从5 cm、10 cm、15 cm、20 cm等4个土层具体来分析,2015年之前,10 cm地温平均值在4层土壤温度中最低,15 cm地温平均值在4层土壤温度中最高;但在2015年后5 cm地温超过了15 cm地温。

(2)浅层地温月分布变化与各月太阳辐射强度关系密切,具体是1—7月逐月升高、7—12月逐月降低,土层深度与太阳辐射成负相关,各月温度变化幅度在5℃左右。土层深度越深,受太阳辐射影响越小;土层深度越浅,受太阳辐射影响越大。从1—12 月每个月变化来分析,5 cm、10 cm、15 cm、20 cm各层的月最低温度均出现在1月,月最高温度均出现在7月,4层的最高温度随着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月最低温度和月最高温度符合土壤导热规律。

(3)浅层地温的季分布上,土层深度与土层温度在春季、夏季成负相关,在秋季、冬季成正相关。各个季节浅层地温均值与各季节太阳辐射强度一致。就四季平均地温值来看,春季为12.9℃,夏季为25.7℃,秋季为15.0℃,冬季为-0.5℃。夏季辐射强度最大,故平均地温值最高;冬季辐射强度最低,故平均地温值最低;春季和秋季位于冬季和夏季之间。综合来看,季节浅层地温分布规律与月份分布规律变化一致。

猜你喜欢
辐射强度土壤温度气象站
阿尔泰山森林土壤温度动态变化及其预测
我国在珠穆朗玛峰架设世界最高海拔气象站
越冬期埋土防寒层厚度对贺兰山东麓葡萄园土壤温度的影响*
防雷关键技术在自动气象站系统中的应用探究
珠峰上架起世界最高气象站
基于SHAW模型的青海湖流域土壤温度模拟①
低发射率材料涂敷方案对排气系统红外特性的影响
紫外灯辐射强度稳定范围测定
中波红外系统探测能力计算方法
地下滴灌葡萄园土壤温度的时空变化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