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琴
作为全省“数字农房”信息监管平台建设试点县,丹棱县于2020年8月开始,借力信息化手段,整合多部门资源,率先在全省探索建立线上线下结合的“数字农房”信息监管平台,通过精准定位、精细管理,让农民办理宅基地及农房业务实现“手上办、马上办”,推进“放管服”改革向乡村延伸,切实做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全力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数字乡村“一张图”
依托“数字农房”平台建设,丹棱立足乡村格局和发展需要,把握乡村规划发展的重点环节,提高乡村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精准性,赋能乡村发展,全力将丹棱建设成为一个“有产业、有颜值、有底蕴、有秩序、有保障、有精神”的“六有”新乡村样板县。
何为“数字农房”?在丹棱县委副书记赵强看来,“数字农房”就是在“互联网+”上做文章,将网络信息化与农村宅基地审批及农房建设监管进行深度融合,不断提升数据汇集共享能力,提升社会治理、公共服务数字化、智能化水平,让大数据在农村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要想实现“数字农房”落地建设,化“繁”为“简”,打通“部门、信息、监管”三大壁垒是关键。丹棱县纵向打通了村民小组、村集体、乡镇“三级壁垒”,实现业务“三级联动”;横向打通了县自然资源局、住建局、农业农村局等多个业务部门,实现“联审联办”。在平台建设期间,共整合多部门数据信息33338条,涉及全县5个乡镇、103229名村民。自去年5月试运行以来,已有271名村民通过该平台申请农房自建。
在解决“信息壁垒”方面,丹棱县打通了承包地、产权制度改革、房地一体、规划、农房设计等方面的数据信息,建立数字乡村“一张图”;建立宅基地及农房数据库,实现“房-地-人”精确关联的电子档案。“只需要登陆平台,输入关键词查询,便能轻松实现信息抓取。”丹棱县住建局副局长郭兴建介绍,这为乡村管理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同时,丹棱县充分利用卫星遥感技术等信息化手段实施动态监管,并建立人工巡查、部门联合监管、综合执法机制,及时发现和查处违法占地建房行为,打破 “监管壁垒”。“目前丹棱共有36个铁塔监控高清摄像头,可以对全县范围核心区域进行24小时监管,预计今年底再追加20个高清摄像头点位,实现全县覆盖。”郭兴建表示,平臺通过建立“天空地人”(天:卫星影像;空:无人机;地:通信铁塔摄像头;人:协管员、信息员、工匠)立体监管体系,让乡村农房建设,既能“看得见”也能“管得住”。
智慧监管“一张网”
搭建好平台,“数字农房”建设便有了“规划图”,后续的维护、监管、服务也被提上日程。
丹棱县从“管、建、控、防”四个方面入手,通过设立监管科室、组建乡镇农房规划建设管理办公室、配备乡村规划师、增设村组协管员、信息员等措施,做到“事事有人管”。而从技术层面来说,平台还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三维实景、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搭建“便捷化、可视化、智慧化”监管系统,提高监管效率。此外,丹棱县还建立了宅基地申请、审批,农房质量、风貌、设计、施工、验收,工匠培训、考核等全套政策体系。
“目前,智慧监控已在丹棱形成了全域覆盖,其中重点核心区多个居民聚居点还建立了三维实景模型。”郭兴建介绍,借力三维实景模型来实施管控,这在丹棱发展历程中从未有过,为丹棱乡村发展输入了“新鲜血液”。为全方位、多角度构建智慧监控“一张网”,丹棱县结合乡村实际,探索“多镇合一”“镇村合一”“多村合一”的规划编制模式,分片区分层级编制乡村规划,聚焦“变好”做好乡村规划,进一步做强治理文章,构建数字乡村的“最强大脑”。
“‘数字农房建设是数字乡村试点工作的重要一环,必须因地制宜,建设符合丹棱乡村发展的应用平台。”赵强表示,将继续完善平台建设,用数字信息化赋能乡村建设,加快乡村信息建设和服务供给,助推丹棱乡村发展的数字化转型,为乡村振兴增添新动能、创造新价值。(作者单位/眉山日报社)(责编/冯雅可)BB80066B-E5D9-4376-B0DB-1CEFCD6261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