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取历史营养 坚定文化自信开创我省档案方志事业新局面

2022-07-01 08:10吕素维
档案天地 2022年6期
关键词:方志领袖政党

■吕素维

同志们:

按照今年“薪火相传·强国复兴有我”年轻干部教育培训活动安排,今天我来讲第一课,给大家带个头。其实也不是什么讲课,主要是跟大家交流一下学习体会。作为档案方志人,我想“历史”“文化”这些是离我们最近的,如何从历史中汲取营养,在现实中勇于担当;如何认识中国文化,用文化的力量提升档案方志事业,这些都是需要大家研究、思考的。

一、深化对学历史重要性的认识

历史是什么?有什么功能?我认为历史是我们全部的人生经验,是一种经过沉淀了的人类自省文化。从历史包含的正义与邪恶的斗争中学习经验,汲取教训,是历史的一个重要的功能。中国的历史是最伟大的、最悠久的,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爱好、最尊重历史的民族。五千年的中国史,就是一个中华民族大融合的生成史,也是中国作为一个国家的生成史。研究历史,就是从现代现实中找问题,在历史中找答案。

司马迁讲:“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正因为他有了这样对历史的认识,所以才有了二十四史之首的《史记》,被鲁迅盛赞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地位之高,可见一斑。

毛泽东早在延安时期,就向全党提出了研究中国历史的任务,并且指出:我们这个民族有数千年的历史,有它的特点,有它的许多珍贵品质。对于这些,我们还是小学生。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隔断历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代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延续和发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需要系统研究中国历史和文化,更加需要深刻把握人类发展历史规律,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汲取智慧、走向未来。”“世界的今天是从世界的昨天发展而来的。今天世界遇到的很多事情可以在历史上找到影子,历史上发生的很多事情也可以作为今天的镜鉴。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可以给人类带来很多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开创明天的智慧”。

无论是伟人、名人、企业家还是哲学家、历史学家,他们对历史都有深入的研究,就是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用哲学的、辩证的思维从历史中汲取营养。向宽度看历史,知识面就会越来越宽广;向深度看历史,思想就会越来越深邃。

对于档案方志人来讲,学习历史、研究历史、运用历史,这是存史资政育人的必修课。关于档案方志工作的定位,习近平总书记在 “四个好”“两个服务”里已经讲得非常清楚了。我们讲历史首先要了解档案的历史,因为档案是记录历史的一种有效载体,也是历史最原始、最客观、最权威的直接记录,是一个国家的记忆,保存的是一个国家最宝贵的财富。它的功能就是记录历史、传承文明、服务社会,就像总书记讲的一样,让历史说话,用史实发言。

毛泽东和习近平两位领袖都有一个特殊的习惯,就是每到一处,必看“志”。他们对“志”的研究和喜爱,超乎大家的想象,习近平每次到新的工作地区,他要做的一件事就是阅读该地的地方志。所以我就想作为档案方志人,怎么珍视我们的档案和方志,档案和方志里都是方块字,那么方块字儿有没有感情?我说有,因为它背后的记忆都饱含着一些喜怒哀乐。档案和方志里的一张张纸有没有重量?我说有,因为它形成的档案和方志都可以讲重如千钧。所以说我们留存历史的记忆、讲好档案方志的故事、解读历史的真相、挖掘档案方志的价值是我们档案方志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学习研究历史,作为档案方志人,我们如何去从历史中汲取营养?通过学历史,更多的是要学会看世界、看人生的立场、方法和观点,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来实现感性、理性、悟性的结合。现在档案馆(方志办)面临着历史最好的时期,我们怎么办?怎么做?就是要学历史、研究历史,要了解我们的工作,了解这些工作怎么做,站在什么样的立场,用什么样的方法,要承担什么样的历史责任,所以说要对历史有敬畏感。正如列宁同志讲的那样,历史不能重复,但可以思考,在思考中找教训,捕捉规律,开创新的历史。所以总书记提出来我们学史的基本要求就是知兴替、懂成败,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这就是我们学历史要达到的目标。

二、深化对“两个确立”决定性作用的认识

从中国历史上的三个鼎盛时期看,从文景之治到贞观之治,再到康乾盛世,每一段太平盛世,每一段经济大发展、社会大进步的时期,都是具有济世之才的领袖人物在起作用。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国门被西方列强打开,自1842年,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之后陆续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清王朝走向了亡国之路。此时,志士仁人们便开始了救亡图存的探索,这时的领袖人物,首先是农民阶级的领袖,之后是资产阶级的领袖,再后是温和改良派的领袖,都是你方唱罢我登场,付出了极大的努力,最终在历史上也奠定了一定的影响,但都没有走向成功。为什么?一方面和组织指挥有关系,更多的是因为没有一个能高瞻远瞩的领袖。

我们学习“四史”,要看一看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中关于领袖的价值和作用。马克思曾经讲过,“历史承认那些为共同目标劳动因而自己变得高尚的人是伟大人物;经验赞美那些为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是最幸福的人。”“一个民族的幸福,不只是有领袖带领他们取得什么成就,更是带领他们绕开了多少灾难。”列宁讲,“在现代社会中,假如没有‘十来个’富有天才(而天才人物不是成千成百地产生的)、经过考验、受过专业训练和长期教育并且彼此配合得很好的领袖,无论哪个阶级都无法进行坚持不懈的斗争”。

马克思主义的领袖观是和人民观完全结合在一起的,强调领袖是人民的一员,是人民的领袖,保卫这样的领袖就是保卫人民的利益。这个观点是从群众、政党和领袖的关系得出的,是从资本主义大生产的阶段开始的。《共产党宣言》已经明确了,只有无产阶级政党才能推翻资本主义,所以中国共产党代表的是无产阶级,是最广大人民的利益,领袖是最英明、最坚定、最勇敢的,领袖带领的组织是最严密的。这里讲的严密性就是指政党的原则性和组织性,一个政党,一个组织,需要领袖来指引航向。领袖是磨练出来的,对政党最忠诚,有指挥才干,人民群众拥护信任,有威信、有影响、有经验,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政党领袖价值和作用的观点。

回顾我们党一百年的历史,从陈独秀到王明,从张国焘到毛泽东,从邓小平到习近平,看一看整个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为什么产生了三次飞跃?这里固然是政党、领袖和群众三者的辩证关系问题,更主要的就是领袖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对于“两个确立”决定性的作用大家要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尤其是我们步入新时代以后,很多国家大事、国家战略都是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推动的,所以现在才有了这样一个新时代、新理念、新格局。十八大以来取得的各项成就,充分证明我们的领袖是危难关头力挽狂澜、扭转乾坤的定海神针,是我们最大的底气和保证。讲这个就是讲领袖的价值和作用,这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政党的选择。

三、深化对中国共产党“能”的认识

共产党的“能”是地位决定的,从建党之日开始,大家共同的心声就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个“能”,一个是历史自觉,一个是现实能力。

从近代历史上看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你就能感知到共产党的诞生有其历史的必然性。在那个时候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遭受这么多的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在这种背景下产生中国共产党是一种历史的必然。

从太平天国运动到义和团运动,这些农民运动,最后失败,为什么?温和改良派的道路失败,为什么?是脱离了群众和实际,充满了幻想。辛亥革命,是资本主义的探索,为什么最后也失败了?是由于它的软弱性和它的妥协性。

马克思主义的建党理论讲先进政党需要具备三个条件:一是有一个能够把握正确航向的革命政党做引路人,有正确理论的指导,能够正确分析国情,提出正确的路线和政策;二是需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特别是工农群众;三是有一大批有共同理想和严格纪律的先进分子组成。中国共产党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工农是主力,团结了知识分子,还有一大批有共同的理想和严格纪律的先进分子。

当然作为政党我们也走过一些弯路,走的这些弯路,就是因为我们脱离了先进政党应该具备的这三个条件。现在回过头来看我们党的伟大实践,比方说“能”的成果——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三个代表”的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次飞跃”和“四个自信”,这些实践说明了什么?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先进的政党,用一句话讲就是国际歌里唱的,“从来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

学习党史,我们还要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合法性。在全世界的政党大会上,王岐山同志正式提出来中国共产党的合法性,现在西方攻击中国共产党也是在这个方面,所以我们对此要有正确的认识。合法性就是表现在全体中国人民,包括世界人民的认同,它的历史合法性就表现在道路的自信上。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不是延续了中国历史的母版,不是套用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计的模版,也不是照用了国外现代化的翻版。再就是道义,道义就是中国共产党讲的得民心者得天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事业是为了广大人民的利益,是为了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所以说这是最大的道义。这次世界政党大会,国外的政党包括和中国共产党一直对立的有一些资本主义国家政党,也不得不承认 “中国共产党不仅是一个政党,更是一种文明,他需要走到世界的中心,引领全球走向更大的文明”。

我们还要清楚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什么性质的政党。首先是使命型的政党。这就是为什么强调初心使命,它不代表任何的利益集团、权势集团,没有个人的利益。看看资本主义国家,哪个党派不是为某些人服务、为某些集团服务的;二是开放型的政党。包容性,民主协商,全过程的民主协商。西方的文明是排它性的,所有的政党就是我好你不好,我行你不行;三是高度参与的政党。比方说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等,都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制定的,是代表民意的;四是自我革命的政党。当年毛主席和黄炎培先生在延安的“窑洞对”,毛主席明确回答了怎么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律:“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到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又丰富了自我革命的理论,除了人民监督,还要加大自我革命的力度。自我净化,就是为了保证党的纯洁性、先进性。我们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就是最大的志气、福气和底气,这就是共产党的“能”。

四、深化对文化自信的认识

文化是国家和社会进步的源泉,讲到文化自信,我们要从三 个维度去理解。

第一个维度,传统的优秀文化是文化自信的根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来自于五千年优秀的传统文化。这种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构成了文化的基因,是文明延续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文化自信之根。老子的道家思想讲的是道法自然、无为而治,孔子的儒家思想讲的是秩序、是伦理、是道德,墨子的墨家学说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等观点,韩非子的法治思想主要强调“法、术、势”三者相结合。道家的目光是超越的,儒家的目光是温暖的,墨家的目光是热烈的,法家的目光是凌厉的。这些就是中国文化的基础,我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际上也是来自这些。

讲到文化自信,就要知道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差异。中国文化有几个特点,一是利人、利他、利天下,道德为本、财物是末、器物是末。西方着眼的是利,崇尚的是成功;二是扬人之善、成人之美。而西方文化则是习惯于把自己的理念霸道地强加于他人;三是周而不比。讲的是人际关系,实际上讲的是中庸,就是避开两头的极端而权衡出中间值,用寻常实用的稳定状态和延续状态来推动社会的进步。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好多做法就是采取的周而不比,像总书记提出的很多观点,我不看你任何国家的脸色,中国就是中国,坚定地按照自己的目标走我们自己的路,不疾不徐,稳中求进,采用周而不比的办法解决了中国许多非常难以解决的问题。

第二个维度,中国的先进文化是文化自信的灵魂

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融合体,是一个求同存异形成的共同精神家园和价值追求的一个共同体。革命文化和先进文化体量大,内涵丰富。理解先进文化,一是红色文化。总书记一直讲,我们一定要把红色文化、红色血脉、红色基因传承下去,把形成的精神谱系传承下去。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虽然大家普遍都讲核心价值观提起来不容易朗朗上口,但是它涵盖的三个层面体现了我们的价值追求和价值取向,国家层面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个人层面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既有神圣的一面,也有很通俗的一面。在这些方面,我们要坚决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国外为什么讲历史虚无主义?就是要抹杀中国的文化价值,抹杀中国的文化符号,更主要的就是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有句话讲得好,就是“故欲其国民对国家有深厚之爱情,必先使其国民对国家已往历史有深厚的认识”。

第三个维度,文化自信来源于传承、守护与创新

“四史”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的三次飞跃,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要从文化创新和文化实践方面看。

一是要清楚中国文化历史在发展进程中的四次转型和两次挑战。四次转型,从中国历史上来讲,一是从殷到周的转型,标志着敬天保民明德慎罚完成了从对天的信仰到对道德追求的转变;二是西汉罢黜百家表彰六经,孔子的以家庭为本位、以伦理为中心、以等级为基础的儒家思想已经进入了官方的意识形态的地位,对文化发展、民族共同文化心理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三是魏晋到宋的三教融合,一花开五叶,佛教的传入带入了一些新的信息,也结出了丰硕的成果;四是明末到民初的西学东渐、揖美追欧、旧邦新造。利玛窦在中国的历史上产生了很大影响,以他为代表的基督教传教士将西方的文化和科学在传教的同时也传入了中国,形成了欧风美雨驰而东的局面。两次挑战,一是佛学东渐蔓延华土,二是欧风美雨驰卷中华。实际上讲的一个是接受佛学的一些观点,一个是接受基督教的一些观点。这是两次挑战,叫异质文化进中国。中华传统文化表现出了极大的包容性和灵活性,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和气度融合、改造、吸收和借鉴了异质文化,现在我们的文化中都有这样的影子,这是中国文化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独特的思想概念和道德规范。

四次转型、两次挑战,说明在历史上中国的传统文化不是呆板的,而是始终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二是要清楚建党以来百年奋斗史中文化的创新和传承。比方说,改革开放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的继承、创新和改造、再造。比如马克思主义的三次飞跃,比如对外开放,比如总书记提出的共同体、一带一路等等,都是文化在传承基础上的改造与创新。

马克思主义也是一个外来的文化,怎么在中国扎根发芽结果的?郭沫若先生在《马克思进文庙》一文中,以丰富的想象和幽默的笔触讲述了“马克思见孔子”的故事,非常有意思。孔子:啊啊,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两人就社会理想、产业政策和富民主张各自申述了自己的观点,讨论的结果让马克思发出这样的感慨:我不想在两千年前,在远远的东方,已经有了你这样的一个老同志!你我的见解完全是一致的。由此可见,文中讲的就是中国对文化的包容和兼容。所以我们更多应该思考的是档案方志宣传教育向何处去,微时代文化的诉求与大时代的文化使命如何对接,这就是下一步我们的微信公众号需要搞的许多东西,不能总是喊口号、讲大道理。

档案和方志,本身就是历史文化的积淀,是文化传播的一个媒介,反映的就是文化的变迁,是服务社会的第一手资料。企业有企业文化,机关有机关文化,如何通过学习研究优秀的中国文化来打造我们的机关文化?这几年经历了局馆分设、馆(办)合并,现在是一个全新的开始,这些不但是人的变化,更多的是职能、形势和任务的变化,在这样一个环境里边,机关文化尤其重要。今年省委对机关作风提出了一些要求,我认为机关作风就是机关文化的一部分。这几年随着人员的调整、职能的转换,带来了一些非常好的新风尚、新风气,为机关文化注入了新的内涵,我们应该打造出一个和谐、合作、务实、高效的机关文化。

我们还要学习优秀的传统文化,提升对外形象。对外形象的提升是靠实力的,是靠每一个人努力的,每一个人的气质和形象就代表了机关的气质和形象,提高外界对档案馆(方志办)的整体评价,就是要从提升服务意识、服务能力、服务水平等方面入手,形成我们自己的机关文化。

猜你喜欢
方志领袖政党
巴西主要政党党的标志概观
河北省档案馆馆(省方志办)藏《永壁村保甲册》鉴赏
中国工人运动杰出领袖林伟民
THE JAZZ AGE
设置方志学专业硕士学位探讨
2015中国最具影响力10位商界领袖
国内外关于政党类型学的研究评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