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淼
四川小吃种类繁多,为人津津乐道。汤元(即汤圆)和“糍粑”两者均为糯米粉制成,前为汤煮,后用笼蒸。
汤元,人们年初一必食。汤元馅分甜咸两类,甜馅为主,有芝麻、豆沙、桂花、玫瑰等味,咸馅有素荤两种,通常煮食,也可油炸。
川南汤元特别处,是甜汤元需用鸡油拌馅,鸡肉又是年夜饭必有物,故人们有在节前争购阉鸡的习俗。那几天,采购生鲜年货的城里人,拥挤在城郊乡场上和农民议价抢购阉鸡,愈大(油愈多)愈好。少年时,一次我曾为家中购得十三斤重大阉鸡一只,在旁人羡慕赞叹中自得而归。
那时春节前后,糕饼店均出售揉好的汤元湿粉,和用花生、芝麻、白糖及各色蜜饯拌成的汤元馅料。人们购回后,添加熬好的冻鸡油,新年初一早晨全家一齐动手“搓”汤元,热气氤氲中其乐融融。还有一种无馅的小汤元,碗中加以醪糟和糖桂花叫“醪糟汤元”。
“猪儿粑”较汤元个大,雪白圆润可爱似小猪,外包荷叶或竹叶,蒸熟后满屋清香,也叫“叶儿粑”,为著名小吃。制作程序较繁复,通常由手艺祖传的专店出售。此食也有咸甜两类,凉后变硬易于保存。乡间农家过年时常蒸上几笼,家中用于祭祀祖先,走亲戚时作赠礼,上坟时供于逝者坟前。
“糍粑”是用糯米泡水磨浆蒸成,雪白的稜形糕块热气腾腾,拿在手上颤巍巍得带着弹性,咬在口里松软香甜微有醪糟酒香味,若再炭烤或油煎则变浅黄色,外脆内软味道香甜。
名点“白糕”相似,米浆舀在笼里许多凹窝中蒸熟,为中心厚至边缘渐薄的圆形可爱小饼,味分两种:加白糖的晶莹雪白名“白糕”,加红糖呈浅黄色名“黄糕”,每斤十余只。此糕夏天冷食尤佳。
“黄粑”广为人喜爱。将大米与糯米初蒸后加糖揉成饭团,用本地的良姜叶包成巴掌大长方柱块,再蒸熟后剥去外叶食用,软糯清香十分可口;若切片后油煎,变得色泽金黄,表脆里糯特别好吃。黄粑凉后变硬耐保存,小贩们纷纷打出姓氏招牌,自称“X 黄粑”,吸引游客大包购买。
“糍粑”将糯米洗净上笼蒸熟,再放入大石臼中用木棒捣烂成黏稠的糯米团,放凉后,捏成大如锅、小如碗的糍粑饼,方便保存。乡民过年“走人户(访问亲友)”常作为馈赠礼品。食用时取饼切成小块,稍热即软,用桂花白糖黄豆粉揉食香糯诱人;若在炒黄豆粉中一滚,再淋上红糖稀,即类成都小吃“三大炮”。
“浑水粑”,是用大米、糯米浆加石灰水,蒸后凉成糕团,再放入芽菜和豆腐干碎粒馅料,手捏成鸭蛋大小、中粗两头尖扁平状,下油锅炸熟。其色金黄,外脆内软咸香味美,孩童们最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