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匠心 筑梦冬奥
——记北京城建集团国家高山滑雪中心一标段项目经理张洁

2022-06-30 03:59张威
工会博览 2022年3期
关键词:张洁雪道高山

□本刊记者 张威

冬奥会历史上最难设计的赛道、最为复杂的场馆,国内首个符合奥运会标准的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即将于2022 年冬奥会期间承担多个高山滑雪比赛项目的国家高山滑雪中心,由于山地作业条件复杂,雪道建设经验欠缺,而被誉为最具挑战性的冬奥赛区。这里也是北京城建集团国家高山滑雪中心第一标段工程项目经理张洁奋战了4 年的地方。“山上的每一个角落我们都爬过。”张洁说。

从2018 年1 月开工,到2020 年12 月30 日完工验收完成,作为领头人的张洁,带领着团队成员多次突破极限,完成了一个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挑战最复杂冬奥场馆

作为北京2022 年冬奥会的新建场馆之一,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又被誉为“冬奥会皇冠上的明珠”。场馆内共设7 条雪道,包括3 条比赛雪道和4 条训练雪道。其中,近3000 米长的主雪道,起点位于山巅的海拔2198 米处,垂直落差接近900 米,最大坡度接近70 度,创下了国内雪道落差之最。

纵观冬奥历史,延庆赛区拥有最难设计的赛道、最为复杂的场馆,是最具挑战性的冬奥赛区。从2018 年初走马上任的那一刻,张洁就知道自己肩上的担子有多重:“工程建设周期短、建设难度大、建设标准高,而且没有任何施工规范可循,全都是‘摸着石头过河’。”面对困难,张洁没有退缩,而是带领项目团队迎难而上,白天翻山越岭盯现场,晚上加班加点学习研究相关领域的知识,最终“过五关斩六将”,将摆在面前的困难一个个克服。

按照计划,张洁决定先从前期测绘开始。小海坨山海拔2198 米,山高林密,人迹罕至,是一块未曾开垦的“处女地”,勘测过程危险丛生。密林、乱石、陡坡、落石、毒蛇出没、蚊虫叮咬……危险时刻考验着他们。2018 年初,他和测绘人员在山腰间进行现场勘测时,突然头顶一阵“轰隆隆”巨响,一块落石从天而降。面对突如其来的险情,张洁和同事手脚并用、闪转腾挪。虽然最终幸运地躲了过去,但是这段惊心动魄的经历还是让他们心有余悸!虽然步步惊心,张洁却义无反顾。

半山腰架起“陆空线”

2018 年9 月开工伊始,高海拔又给张洁浇了一盆冷水。小海陀山山路陡峭,站房区所在山体又是高达30 米的悬崖边缘,寻常设备根本无法将钢结构立柱等大体量建筑材料运送到2198 米高的山巅。没有建筑材料,工程进度更是无从谈起。

不同于平地上起高楼,在小海陀山山顶建工程,难度是常人想象不到的。很多年轻人只是在电视节目中见过“人背马驮”的场景,在那儿却是现实。做地勘时,为了在山顶搭建一个临时围挡,张洁和同事们找当地老乡雇了20 头骡马,每匹骡马一次驮上150 公斤重的货物上山。然而,“人背马驮”的方式,价格高不说,最关键是效率低,按吨论重的钢筋是无法用骡马驮上山的。

“要架起深山施工的生命通道!”2018 年春到2018 年秋,两条运输线先后被架起。脚下,是沿着比赛雪道而建的“之”字形施工便道;空中,是9.8公里长的高山临时货索。在一次次的实践中不断探索,张洁和同事们最终成功解决了平面和垂直运输的问题,保证了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为冬奥核心区山地运输开发了新路径。

“通过这些‘空中客车’,我们可以将钢结构立柱吊运至竞技结束区附近的临时存放点,再通过履带式运输车和六轮运输车将立柱倒运至现场附近。”张洁说,4 年时间,他们就像“打怪升级”般。没有路,仅仅只是难题的开始。

山地地形起伏大,人工测量无法进行,改用三维激光扫描和航测无人机替代;混凝土罐车“走”不动,就用勾机接力拉上去;雪道高差大,一座造雪泵房难以完成输水任务,设置三级造雪泵房接力运输;天气说变说变,早上出太阳中午下冰雹,就盯着天气预报插空施工;人工放绳速度太慢,研发无人机放绳技术。“没有经验,我们自己创造经验。”面对这些难题,张洁选择迎难而上。

全力护航保冬奥

在张洁的办公室墙上,贴着一个工程总控计划表,共有23 张,注明每一道工序的起止时间,黄色代表完成,绿色代表正在进行,橙色代表有所延迟。“从2018 年10 月开始结构施工起,我们一直在努力加速。”对于工程进展和进度安排,张洁如数家珍。

“在高山上建雪道,这是有史以来的第一次,可以说是‘零经验’ 起步。更何况,每个附属工程都较为分散,一个工程相当于五个工程,施工量很大。”在张洁看来,项目团队一直是边施工、边摸索、边积累、边总结。就拿运输工具来说,先后换过几拨车和几拨司机,“有的司机开了一趟后就不干了”,反复“试错”后才找到了六驱运输车和履带车。工具的运输量也是一点点增加,一辆罐车拉的土方量,从4方、5 方到6 方,“真的就像蚂蚁搬家一般。”

在逐步了解山地环境和施工的特点后,张洁带领项目团队精心编制了一套管理方法:根据现场点多、面广、战线长的特点,项目团队化整为零,将施工区域划分为山顶平台、中间平台、竞技结束区、集散广场、索道工程五个区域,配备了安全、技术、质量、工程等管理人员,形成了“五位一体”的项目管理布局。整个建设过程中,张洁带领团队大力探索新技术、新应用、新设备,仅仅新技术就应用33 项,申报发明专利2 项,实用新型专利9 项。

2020 年12 月30 日,国家高山滑雪中心项目完成五方验收,张洁的角色也有了变化,开始承担起场馆的维保任务。“冬奥场馆,要做到万万无一失。”张洁说。

2021 年1 月18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考察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工作,来到国家高山滑雪中心考察调研,了解运动场馆建设和运动员参赛备战等情况,看望慰问运动员、教练员和延庆赛区运行保障团队、建设者代表,张洁就在一旁。“加油!”现在回想起当天竞技结束区上大家齐声高呼的这一幕,他仍觉得热血贲张、激动不已,“总书记一直挂念着冬奥场馆建设者。”

春节坚守一线,在风雪中为“相约北京”测试赛保驾护航;200 人的专业团队,根据测试赛的使用情况对场馆进行功能完善……那段时间,每天早上6点,张洁和保障队员们便出现在山上,巡查供暖、消防、电器等设备运行情况,一项一项事无巨细地“找茬儿”、拉清单,再拿着清单去落实、销项,“到6月底,我们已经销了几百项。”

随着2022 年冬奥会脚步的日益临近,张洁和保障队员们在驻扎在现场,紧张地忙碌着,“我看这里就像看自己的孩子一样,我会一直守护它直到冬奥比赛结束,迎接运动健儿们在我们自己的冬奥场地上上演速度与激情的碰撞!”张洁高兴地说道。

猜你喜欢
张洁雪道高山
IQ Test
CL Sounds
稳中力求创新,思路源于实际
高山从何而来?
柠檬酵素
高山生态扶贫搬迁
雪道整理员
高山海岛踏歌行(一组)
2月滑雪正当时
美丽的“雪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