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兴杰
(山东省调水工程运行维护中心,济南 250100)
某水利工程位于丘陵地区,以往设计集水面积为65.2 km2,包括1 座长度为3 865.2 m、高程为43.5 m 的主坝,1 座2 孔净宽6.8 m、板顶高程34.2 m 的调度闸,1 座5 孔净宽10.2 m、底板顶高程33.5 m 的泄洪涵洞,设计最大泄洪量为134.2 m3/s。防洪标准为50 年一遇,水位为36.8 m,设计灌溉面积为1 666.7 hm2。经过多年使用,该水库对所在地民生、经济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但也暴露出较多问题,达到全国重点病险水库标准,对下游民众生命财产安全均造成威胁。现准备对该水库进行重建加固。
重建加固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
1)泄洪涵洞拆除重建。具体参数:最大流量151.2 m3/s,每孔净宽3.2 m,净高3.2 m;底板进口位置顶高程33.6 m,洞首12.8 m,顺水流36.9 m。施工要点:涵洞上游设置C25 钢筋混凝土铺盖,下游设置C25 钢筋混凝土消力池,上下游灌砌石护底护坡,洞顶则回填土筑坝。迎水面3+251~3+654。
2)主坝加固。具体参数:护坡厚度28.9 m,进库道路宽4.2 m。施工要点:高程40.1 m 以下修整以往护坡设置15.0 cm厚混凝土护底,高程40.1 m 以上拆除以往护坡设置31.5 cm浆砌石护底。迎水面0+000~0+415。
建立健全水利工程质量保证体系,以过程监督为主体驱动施工技术应用各方强化质量管理,是新时期水利建设系统开展的重要方面[1]。现代水利工程施工是一个高度复杂、系统的过程,整个过程中影响因素众多,每一个影响因素变更均会干扰施工技术的实施效果。在施工过程中,全部施工思想以及技术应用成果均通过项目设计、原材料以及各种验收文件体现,上述文件对水利工程建成后的经济合理性、技术先进性、安全实用性具有间接的影响[2]。而通过将质量控制理论以及工具引入水利工程施工技术实施过程中,可以运用科学的质量控制方法控制每一个影响施工的关键节点,持续推动水利工程朝着更高水平发展,为未来水利工程规模进一步扩大、水利工程行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根据水利工程所处地域、隶属类型的差异,水利工程项目特点以及质量控制关键节点也具有一定差异。因此,质量控制人员应根据案例中水利工程施工的现状特点,搜集基础信息,确定关键部位以及需重点优化的隐蔽节点,进而有针对性地调整质量进度计划,为现代水利工程技术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3.1.1 搜集基础信息
搜集基础信息是现代水利工程施工项目优化设计的主要依据。案例工程的总面积包括耕地、园地、林地、草地、工矿仓储用地、住宅用地、特殊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几种类型,比例为4∶1∶2∶2∶0.3∶0.1∶0.3∶0.1∶0.2。根据GB 50288—2018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 以及GB/T 50485—2020《微灌工程技术标准》,结合案例工程的水文气象、水土资源、灌区规模、作物组成、灌水方法等因素确定现状年项目灌溉设计保证率为75.0%(面灌溉)以及90.0%(滴灌)。
3.1.2 工区布置
为确保工程达到质量标准,贯彻因时制宜、因地制宜方针,结合灌区内生产、生活对水库要求,优选就近渠道以及机井取水的方式完成土石方工程用水布置,并利用工程沿线电网供电为主、自发电为辅的方式完成施工及生活用电布置。同时落实综合平衡、有利生活、统筹规划、便捷生活的方针,与其他工程部分特别是永久设施管理体系有机衔接。根据案例工程建设资金投入及使用情况,在工程进水池、稳流池位置均进行工区设置,负责提供工程技术实施者饮食住宿场地以及生产材料、设备储存基地。其中工区所承载的施工方人数最多为125 人,临时材料堆放场所占据面积为5 500.0 m2,需沿着管线就近布置,对于过程废弃物则利用移动式小车拉到指定位置掩埋,统一堆放废弃炸料厚表面平整处理种草防护,达到良好的水土保持效果。
3.1.3 项目衔接优化
从总体上来看,案例工程不单单包括泄洪闸、主坝等水利工程,而且包括道路工程与电力工程,质量控制人员应根据工程特点以及工程建设期,从建设起始点着手,逐一推进道路体系、水利工程与电力工程的建设。在道路体系建设完毕后,可以组织机械进场,为土石方调运做好准备。
当前,水利工程质量问题频发的根源仍然在于参建方不重视质量保证体系的构建且缺乏组织保证。因此,根据现代水利工程施工要求,质量控制人员应从组织及人员保证、制度保证等方面,构建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
3.2.1 组织及人员保证
水利工程质量控制人员应大力关注工程施工组织及人员,在项目管理部成立的基础上,层层落实相关部门及人员的责任,明确技术负责人在施工技术以及工程实施质量控制中的责任,并将一级抓一级的方针落实到测量组、施工组、质检组、材料组、财务组、后勤组、试验组等组织,督促相关组织成员树立工程质量责任终身意识。同时,以施工项目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为对象,以施工规范、技术要求文件为依据,开展岗前培训以及技术交底,提高人员的技术素养。
3.2.2 制度保证
在项目开始前,质量控制人员应根据设计图纸以及技术文件要求进行质量保证制度体系的制定。对于水利工程来说,因分包模式特殊性,应以分包实施方质量职责制度设置为依据,持续细化分包实施质量关键节点。在这个基础上,结合工程所在地的实际情况,以水利工程质量管理体制完善为基础,现场派驻专业质量控制人员,由质量控制人员控制整体项目实施阶段分包方行为,降低分包质量隐患。同时以每一道工序、每一个阶段为对象,落实班组自行检查、质量检查工程师最终检查、监理工程师验收签字的三检制度。
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用原材料类型各异且种类繁多,根据材料类型、型号的差异,其对质量的要求也具有较大差异,一旦材料应用不当,就会对整个水利工程质量造成毁损性事故。因此,在水利工程项目施工阶段,应进行施工原材料质量的严格把控。
3.3.1 明确目标
水利工程施工原材料包括直接投入工程建设的进场材料、进场后需二次加工使用的初级材料两种。对于上述材料,质量控制人员应严格依据合同标的规定,推进检验程序落实,禁止与要求不符的材料进入现场。对于进入现场后的材料,质量控制人员应妥善保管,并督促技术人员根据技术规范进行二次加工,避免原材料质量受损,确保施工原材料质量检验合格且具有出厂合格证明、与国家有关规定以及标准要求相符。
3.3.2 细化标准
可行性较高的质量检验标准是水利工程施工原材料质量控制的关键。在现有施工材料质量标准落实的基础上,质量控制人员应选择适宜的质量指标,进行质量标准体系的细化设置。局部标准如表1 所示。
表1 水利工程施工原材料质量标准(局部)
在明确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管理要求以及细部规则的基础上,应落实过程验收理念,在施工方自行验收的基础上,由专人进行重复验收,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责令纠正,进行分项工程验收记录、隐蔽验收评价表的完善,确保水利工程质量合格。
3.4.1 准备阶段
在正式施工前期,质量控制方应与水利工程质量监督部门签订合作协议,成立专门的质量验收小组,并由质量控制负责人参与验收计划制订、验收模块划分。同时根据工程特点,确定验收方式为抽查、巡查,明确重要隐蔽单元工程、关键模块验收要求。同时利用现场核查的方式,确认施工方的施工实际情况。
3.4.2 施工阶段
在正式施工阶段,质量控制方可以协同项目现场管理方对阶段质量进行验收。主要验收内容为:是否成立质量管理机构并配置专职持证人员,是否执行施工质量管理制度以及施工技术方案,是否落实岗位责任制以及质量检验评定制度。同时,质量控制方可以根据工程进度推进日常验收,面向全部工程建设过程,抽样检查中间产品,平行检测工程实体,联合验收重要隐蔽单元、关键部位单元,并进行单位工程外观、分部质量外观评价,为分部工程质量达标提供依据。
3.4.3 竣工阶段
在上述内容确认无误后,验收方可收集重要隐蔽单元工程、分部工程、关键部分单元工程以及工序的资料,同时归纳多类型中间产品、原材料、设施合格文件,确保工程质量与要求相符。
综上所述,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不仅关乎工程投资效益,而且关乎工程后期使用安全。因此,根据水利工程项目特点,质量控制方应从项目设计着手,进行总体优化。同时,以人为因素、材料因素控制为重点,加强控制,确保工程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