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甜甜,张文潇,刘 琳,王丽娟,赵燕子
(陕西科技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陕西 西安 710021)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个性与时尚,时尚也随之进入快速消费阶段。众多快时尚品牌迅速崛起,以低廉的价格大量向消费者出售时尚产品,导致时尚产业资源浪费严重。传统时尚产业,从原材料生产、织物纺织、产品制造、运输、销售到最终处理,是一个价值逐步流失的“不可持续”过程,对环境有着大大小小的负面影响。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逐渐重视,人们也更加注重服饰产品的款式、造型、色彩搭配和装饰图案所带来的符号属性和情感上的认同,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设计中的做法被广泛使用。剪纸作为中国传统艺术之一,有着独特的艺术特征和文化魅力,已经被广泛用于服饰设计当中[1]。库淑兰剪纸是我国传统剪纸艺术中的一个典型,本文以库淑兰剪纸为例,讨论传统剪纸艺术与服饰废料二次设计相结合的方法,期望提高服饰品废料的利用率,减少服饰品废料资源的浪费。
服饰品的生产加工过程,从原料生产、织物纺织到服饰品制造整个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服饰品废料,其中包括瑕疵面料、边角料以及残次产品等。随着服装生产产量的增大,每天产生的废弃边角料、瑕疵面料也随之增多。这些废弃边角料、瑕疵面料等服饰品废料最终被工厂丢弃,成为纺织垃圾。这不仅浪费原材料,还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压力。
随着“快时尚”时尚产业的迅速发展,服饰品更新换代的速度在加快,产生了大量的二手服饰。根据中国服装协会的数据,2020年中国服装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年累计完成服装产量223.73亿件,平均每人一年会购买10件左右的新衣,会丢弃3~5件旧衣服[2]。以上数据说明了大部分二手服饰得不到合理利用,造成了大量的纺织垃圾。
被誉为“剪花娘子”的库淑兰是陕西咸阳旬邑县赤道乡富村人,这位来自大山里的老太因为“彩贴剪纸”成为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大师,而她更是把彩贴剪纸带进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库淑兰老人一辈子都生活在窑洞中,生在中国最贫困艰难的时刻,受尽世间艰苦,而剪纸正是给她带来生活希望的艺术。图1为库淑兰的“彩帖剪纸”。
图1 库淑兰的“彩贴剪纸”
淑兰剪纸内容丰富多样,主题突出,无论是整体还是细节都使用了丰富多样的装饰性图纹符号。图2所示的剪纸以人物为主体,人物依次排开,互不遮挡。除主体以外,在空白处还有许多细小零散的动物以及一些花鸟鱼纹[3]。库淑兰剪纸作品中的图纹符号包含鱼纹、水波纹、梅花纹、头饰纹等纹样,这些小而概括的图案符号,有的是用来装饰画面的,有的会成为主体结构的一部分,使整幅剪纸作品体现出活泼跳跃的感觉。多种多样的图案和纹样符号经恰到好处地运用,达到内容繁多却又不显杂乱的效果,使库淑兰剪纸在整体效果上不仅让人感觉内容丰富,还极具有秩序感,体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
图2 库淑兰剪纸作品《姜娃拉马梅香骑》
库淑兰生活在陕西的黄土高原,乡村生活对库淑兰剪纸色彩有着显著的影响。黄土高原主要色调是单一的黄土色,这使得当地人更加偏爱用艳丽色彩装饰环境[4]。因此库淑兰剪纸主要以高纯度色为主色,通常采用不同色彩搭配,其配色绚丽,搭配相宜,一眼看去,带给人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并且使整体画面充满喜庆和谐的味道。图3所示作品主要刻画的是两个人带孩子放风筝,通过这幅作品可以明显感觉到库淑兰剪纸色彩的强烈对比。这幅作品主要以黑色为基底,还有红色、黄色、紫色、蓝色等多种颜色,不仅颜色众多,颜色之间还有明度对比、冷暖对比、纯度对比等。库淑兰用色大胆,她的剪纸呈现出颜色多彩,对比突出的特点,却又不失整体上的和谐感,这是库淑兰剪纸在颜色使用方面的另一大特色。
图3 库淑兰剪纸作品《剪花娘子》
镂空技法是剪纸技艺中最常见的技法之一,通过纸的镂空,利用虚实关系,表现生动的形象。镂空技法改变了单纯凭借图像外部轮廓线造型,使粗犷形态变得更加细腻精巧[5]。除此之外,库淑兰剪纸不同于传统单色剪纸,在技艺手法上也与其他剪纸大师有所不同。传统单色剪纸大多只采用镂空技法,而库淑兰剪纸在镂空技法的基础上,增加了拼贴和堆贴的技法。她用多种彩纸剪出不同的图案,再进行拼贴以及堆贴。拼贴是用彩纸剪出所需要的图案,按图案的颜色进行拼合。堆贴是先准备所需形象的底色,将所需形象轮廓用彩纸剪出,然后依次逐层将其他颜色的彩纸贴上,并逐层缩小,逐步叠加,最终完成作品的创作[6]。这些剪纸技艺多在同一幅作品中出现,交叉使用,这种将多种剪纸技艺综合运用、融合于一幅作品创作中的表现手法在剪纸创作中较为鲜见,不仅色彩绚丽多彩,塑造的形象也更富有特色,不但内容丰富,还极具空间效果。图4所示作品以红色彩纸为基底,再用其他颜色的彩纸剪出各种图案,逐层粘贴在红色彩纸上,逐层叠加,将各种颜色、各种图案完美地组合在一起,共同构成一幅极具特色的作品。
图4 库淑兰剪纸作品《牡丹花》
库淑兰剪纸的色彩搭配绚丽,富有特色;构图大胆,画面丰富;技法手艺独特,极具创造性;将库淑兰剪纸引入服饰品二次设计,其色彩、纹样、技法都能够给予创作者新的启发。例如:色彩上,可提取库淑兰剪纸色彩,在二次设计中,可以对色彩单调的服饰进行着色处理;纹样上,提取库淑兰剪纸纹样元素,运用在单调的二手服饰上,增加图案花纹;技法上,利用库淑兰剪纸技法,对一些边角料、有瑕疵面料进行改造和重组,形成一件新的艺术品。将库淑兰剪纸色彩、纹样、技艺手法的特点,运用到服饰二次设计当中,对服饰品的二次设计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库淑兰剪纸图案大多以人物为主,花鸟鱼虫纹样为辅,这些纹样可以直接运用,也可以提取纹样元素后,通过简化、变形、夸张等各种设计手法,再将纹样元素运用到服饰二次设计中[7],图5为库淑兰剪纸作品。大部分服饰废料是因为款式过时、颜色单调等原因被丢弃,例如纯色T恤、裙子以及箱包等,这些被丢弃的服饰品可以通过再改造的方法,赋予其新的设计或者增添文化符号,使其使用价值得以延续。如图6,一款简单普通的白色皮包,将库淑兰剪纸纹样(如图4)提取出来,直接运用在包件设计上,图纹新颖富有创意,与包件颜色搭配协调,增加了该包件一种涂鸦设计感,赋予该款皮包新的活力。
图5 库淑兰剪纸作品
图6 Photoshop软件绘制的效果图
库淑兰剪纸主要采用高明度的色彩搭配,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情绪感染力;将库淑兰剪纸进行色彩提取,运用到服饰二次设计中。多种颜色组合的服饰,在视觉上往往更容易吸引消费者的目光,比起单色服饰,多色服饰更具有设计特色;在常见的服饰设计中,一般颜色较为单一,配色比较保守,库淑兰剪纸的用色大胆,色彩多样,色彩搭配协调,整体效果上具有活泼跳跃的感觉,可以将库淑兰剪纸配色用于服饰设计当中,突破传统保守的设计;对于二次设计,一方面,多种颜色的拼贴可以最大化利用碎料;另一方面,对大块废料或服饰品重新着色处理可以掩饰使用痕迹和一部分瑕疵。如图7,该款裙子色彩搭配鲜艳,采用桃红、蓝、紫、黄、黑等多种高明度色彩,与库淑兰剪纸的色彩吻合,这样的色彩搭配呈现出的视觉效果十分协调,繁而不乱,搭配协调,颜色众多,却又体现出时尚感,十分适合追求优雅且知性的女性。
图7 Photoshop软件绘制的效果图
4.3.1 镂空
镂空是剪纸常用的技法之一,在二次设计当中可以很好地借鉴。首先,对于有残缺部分的服饰废料,例如:成品皮革因工艺造成的瑕疵部位,可以通过镂空技法将残缺部分剪掉并修饰,剩下的皮革部分形成一个图案,其本身也变成了一件艺术品;或将镂空处理后的皮革作为一件装饰件,运用在包件或者服饰设计上;其次,对于款式简单、颜色单一的二手服饰品,在不影响其结构强度和不破坏其整体结构的基础上,进行镂空设计,带来更多的外表材质与内搭面料等之间的对比,增加更多的视觉冲击感。如图8所示,包件款式普通,造型简单,在包体上通过镂空技法,在包件扇面上雕刻图案,如图9所示,雕刻的图案打破了图形纯平面的形态,令机械的图形变得立体生动、层次丰富,所增加的雕刻图案使原本单调沉闷的包件变得有了活力。若包件表面有磨损或者划痕,使用镂空技法雕刻成图案,延续了包件的使用价值。
图8 Procreate软件绘制的效果图
图9 Procreate软件绘制的效果图
4.3.2 拼贴
利用拼贴技法,将一些边角料、瑕疵面料以及一些过时的服装等进行组合搭配,对于二手衣物,可以采用“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方式,将无伤、无污渍的部分裁剪下来重新组合,创造新的使用价值;工厂加工的边角料,面积小,形状不规则,颜色种类丰富,可以借鉴剪纸拼贴技法,将形状不一、颜色丰富的边角料拼贴、修剪组合成新的图案,由库淑兰剪纸牡丹花制作过程(图10)得到启发性的灵感,制作了这朵由皮革制成的花(图11)。这朵“花”是用皮革边角料裁剪出每片小巧的花瓣,再组合成一朵完整且美观的花,单独可以作为一件工艺品,将它放在包件上,也可以成为一件装饰品。以图14为例,该款皮包,在原有的包体上(图13),添加“眼睛”、“耳朵”以及“鼻子”等图形,使其变成一只“熊猫”包。并且,熊猫的眼睛也是使用服饰废料的边角料,层层堆贴形成(如图12)。原来沉稳的皮包,使用边角料堆贴装饰缺乏设计感的皮包,增加了立体呈现效果,视觉上更加丰富有变化,赋予了皮包新的活力。皮制的包件,购买价格昂贵,但使用过程中又容易出现磨损,因此可以选择该种方式对包件表面进行装饰,掩饰不足,延长使用时间。
图10 牡丹花制作图
图11 手工制作的皮革花
图12 Procreate软件绘制的效果图
图13 Procreate软件绘制的效果图
图14 Procreate软件绘制的效果图
大量废料未经合理处理会造成很大的资源浪费,给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压力。以剪纸艺术的色彩、纹样、工艺技法为灵感,对服饰品进行再创造,一方面,能够合理利用服饰废料,减小纺织废料对环境的压力;另一方面,将剪纸艺术融入二次设计当中,能够赋予二次设计产品新的风格,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增加其文化价值,延长服饰品的使用生命,有助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