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应用自体血回输的回顾性研究

2022-06-30 12:04安玉玲李文娟安成强刘晋薛建军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10期
关键词:回输异体自体

安玉玲 李文娟 安成强 刘晋 薛建军

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常伴有围手术期大量失血和异体输血率高等手术问题。异体输血虽然能纠正贫血,但会增加细菌污染和输血传播疾病、输血相关免疫疾病等的风险[1]。而术中自体血回输因其操作方便,不影响患者凝血功能的优势,近年来被逐渐重视和推广应用[2]。根据采集方法,自体血回输可分为储存型、稀释型和回收型[3]。储存型自体血回输受到时间限制,原则上<10 d。稀释型自体血回输主要用于麻醉后和手术前的血液储存。回收型自体血回输主要用于手术过程中的自体血回输。它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自体血回输技术。术中大出血时可回收高达数升的自体血进行回输,在心脏、骨科、创伤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效果。作者选取2019 年3 月~2020 年3月期间在甘肃省中医院住院,并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且术中输血的100 例老年患者,旨在探讨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应用自体血回输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3 月~2020 年3 月期间在甘肃省中医院住院,并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且术中输血的100 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中是否进行自体血回输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 例。观察组患者中男28 例,女22 例;年龄65~78 岁,平均年龄(72.3±10.6)岁。对照组患者中男27 例,女23 例;年龄66~80岁,平均年龄(73.1±11.9)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1~3 级,年龄65~80 岁行初次单侧髋关节置换的患者;②术前无局部或全身感染;③凝血功能正常;④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将其数据用于临床研究;⑤术中出血有自体血回输或异体输血指征。

1.2.2 排除标准 ①正在使用抗凝药物的患者;②贫血患者(男性Hb<120 g/L,女性Hb<110 g/L);③凝血功能紊乱,有静脉血栓病史者;④感染尚未治愈,炎性指标异常者;⑤行关节翻修和转子下截骨的患者。

1.3 方法 所有患者均取腰麻方式进行麻醉,由同一组经验丰富的医师进行手术操作。手术过程中切口使用髋关节后外侧入路,常规消毒铺单后,由主刀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直至深筋膜。钝性分离臀大肌后,逐步切开外旋肌群,小心去除股骨头,并测量股骨头直径,使用合适的髋臼锉对患者髋臼进行打磨,使用生物型假体置入。之后常规留置负压吸引管1根,逐层缝合。

对照组患者术中发生Hb<80 g/L 时开始输注异体血浆,共输注2 个单位。观察组患者自体血回输时机则不受患者Hb 水平影响,统一于手术结束前将留置的引流管与自体血装置相连,将装置调节至一档负压后,引流出的血液经过过滤流入储存装置。持续收集6 h后一次性回输收集的过滤血液。6 h 后收集的引流血不再使用。

为预防逆行性感染,两组患者均于术后24 h内拔除留置的引流管。

1.4 观察指标

1.4.1 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常规相关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24 h 的Hb、RBC、HCT 水平。

1.4.2 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相关指标 包括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术后24 h 出血量。

1.4.3 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对两组患者进行至少7 d的随访,观察术后7 d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重点观察输血相关的不良反应,包括恶心、胸闷、输血后皮疹以及发热。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血常规相关指标比较 手术后24 h,观察组患者的外周血Hb、RBC、HCT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血常规相关指标比较 ()

表1 两组患者的血常规相关指标比较 ()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2 两组患者的住院相关指标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术后24 h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住院相关指标比较 ()

表2 两组患者的住院相关指标比较 ()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3 两组患者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术后7 d内,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全髋关节置换术是一种常见的骨科手术,用于缓解髋关节疼痛和重建功能。常伴有围手术期大量失血和异体输血率高等手术问题。大量失血会影响患者的身体状况,延长恢复时间[4]。同种异体输血虽然能纠正贫血,但会增加细菌污染和输血传播疾病、输血相关免疫疾病等的风险。减少同种异体输血的方法有很多,如术前血液稀释、术前自体贮血、术中自体血回输等[5]。其中,术中自体血回输是一种常见的血液管理措施,因为其操作方便,不影响患者的凝血功能。近年来,随着现代血液管理措施(氨甲环酸应用、术中控制性降压、贫血治疗)的应用,关节置换术的围手术期失血明显减少,同种异体输血的速率和量大大下降[6],但仍有一些手术时间长、创伤大、术中失血量大的患者需要回输自体血[7]。

根据采集方法,自体血回输可分为储存型、稀释型和回收型,即上文所述的术前自体贮血、术前血液稀释、术中自体血回输。储存型自体血回输的具体方法是术前采集患者血液一次或数次,并在4~6℃的冰箱中保存,用于术中或术后输血[8],时间<10 d。稀释型自体血回输主要用于麻醉后和手术前的血液储存。具体方法是麻醉后采集一定量的血液,并在同一时间注入晶体和胶体溶液,使患者的血液稀释,从而保持正常的血容量[9]。回收型的自体血回输主要用于手术过程中的自体血回输,它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自体血回输技术[10],术中大出血时可回收高达数升的自体血进行回输,在心脏、骨科、创伤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效果[11]。

有学者比较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及术中自体血回输的疗效,结果显示术后自体血回输患者中有19.3%需要术后异体输血,而仅7.7%的术中自体血回输患者需要术后异体输血[12]。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术中自体血回输可以更有效地恢复术中丢失的红细胞,然后以红细胞的形式及时输送回患者体内,使血液动力学维持稳定。然而,术后自体血回输只能回收部分血液。因此,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进行自体血回输被认为是一种更有效的输血方法[13],这也是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术后血常规指标和住院情况相关指标更好的重要原因。有学者的研究显示,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中实施自体血回输与未实施自体血回输的患者相比,术后异体输血率分别为9%和40%,围手术期异体输血总率分别为55%和63%[14]。这也与本研究结果基本相符,提示术中自体血回输能够有效促进术后康复[15],这也是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更短、住院费用更少,且术后24 h 内出血量更少的原因。

综上所述,与输注异体血相比,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应用自体血回输能够有效提升Hb、RBC、HCT水平,确保患者机体组织供氧正常。有助于降低患者住院费用,缩短住院时间,利于医疗资源的循环利用,且安全性较高,能够帮助改善患者预后。

猜你喜欢
回输异体自体
X美术馆春季双展:特睿·阿布德拉:要上天了&自体触击
自体血回输在产科手术的应用进展
同种异体富血小板血浆治疗糖尿病慢性创面的疗效观察
洗涤式自体血回输在心脏瓣膜置换手术中的应用和管理
超声引导下对晚期直肠癌患者行NKG2D-CAR基因治疗1例
释甲骨文“朕”字的一种异体写法
历组、宾组同卜一事新例——兼谈字的异体归属及释读问题
嘻哈中的真自体
胆汁回输再利用研究进展
脂肪推土机 Bulldozer “自体脂肪填充”大揭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