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强伯重
1937年7月,我在韩城二完小毕业后去考韩城中学,考了第17名,但开学前来了一个通知,要先交十多元(大洋)的学费。当时我家生活很艰苦,父亲每天从城里的商号内把人家的麦子领回来,在家里磨成面再给人家送去,每天能落几斤黑面。母亲除帮助父亲淘麦磨面外,还要生豆芽卖,全家人就靠这维持生活。最后因学费无着落,我只能放弃去韩城上中学。之后,父亲打算让我去商号当学徒,我不干,我不愿受掌柜的打骂,不愿给他们端茶倒尿,不愿受那种折磨人的气。父亲又打算让我当兵,给人家写写字,但年龄太小,没有人要。过了不到半年,日本人打到了山西对过,炮声隆隆,飞机轰轰,我也没有心思念书了,在家一面劳动,一面自修。
1938年中共中央在延安办了几个大学,如抗日军政大学(抗大),陕北公学(陕公)和鲁迅艺术学院等,接收和训练青年学生。在小关中(即旬邑县境内)开办了陕公分校、安吴青训班、鲁迅师范等学校,在洛川办了随营学校(即抗大分校)。于是,在当年6月中旬,我和同学高燕先、杜鹏程等7人像成千上万的由蒋管区奔赴延安的青年一样,一块步行去陕北。我们当时的目的是到延安求学,求进步,找出路,抗日救国。
我走时,父母亲给我凑了几元钱做路费,随身带了一个小铺盖卷。他们没有想到,这一走就是十年,父亲临死的时候也没有看到我。如果当时家境好些,能上得起中学,我可能就不会去陕北。
1938年8月1日,我们到了鲁迅师范。没想到鲁迅师范韩城人很多,约占2/3,我的同学也有几个,因此就在这里安下心,开始了新的生活。鲁迅师范共有五六百人,学习半年就毕业,毕业后分到各地去当小学教师。鲁师出来的学生,很受农民欢迎,哪怕是十六七岁的娃娃,农民也当先生恭恭敬敬地接待。鲁迅师范的生活艰苦而愉快。吃的大米、白面,顿顿有菜,吃饭不要钱,这对我们这些穷学生来讲,就美扎了。穿的是公家发的衣服(八路军的灰军服),住的是破庙草铺,教室就在大庙里,有时露天上大课,课程除语文、数学等基本课程外,还有政治、哲学、抗日游击战争等。我毕业后很想到农村去当教师,但学校叫我留校,分配我在文书科当科员,每天刻蜡纸印讲义。1939年2月,我在鲁迅师范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时年17岁)。
1939年8月,学校奉命由旬邑县的马家堡(关中地委也住在这里)迁往延安,改为延安中学。我当时和许多青年一样要求上前方,可学校党总支通知我,关中地委要一个干部当文书,决定叫我去。于是我和赵致祥同志一块儿到了关中地委,他当组织干事,我当文书兼收发。关中地委当时只有30多人,我在秘书处工作,秘书长就领导我和一个会计共两个干部,我手下领导一个通讯员。1941年夏天,我的工作总算得到了调动,到地委宣传部当了干事。这时地委已从马家堡搬到马栏,我们住的是新打的土窑洞,专区党政军机关都集中到了一处,还有一个剧团。1942年,整风运动开始,中央号召知识分子干部到农村锻炼,我也下去了。这年春天我到了关中地委所属的新宁县(今甘肃宁县)县委当宣传部干事,干了一年又调到一个区当了半年区委书记,接着调回县里参加整风审干班,当了积极分子和小组长。1944年冬,我又回到关中地委。地委派我到延安《解放日报》社工作,在报社住了半个月,我感到自己文化低,不行,再三要求调动,便又回到了关中地委,后又调到西北局组织部。
1 9 4 6 年秋季,部长马文瑞带领我们一行十余人到陇东分区(今庆阳、合水等县)搞土改,我分到合水县店子区当工作组长,副组长是钟纪明。1947年春,胡宗南抽调了30万大军,分两路大举进攻延安。7 月,胡宗南又集结全部兵力,大举向北扫荡,企图把我军主力和地方部队及游击队都赶到黄河东边去。当时我还在合水县,西北局已决定把我留在当地分配工作,我担任了合水县委宣传部长,经常住在一个区跟随游击队打游击。后来县委决定,让我带领县级机关的老弱干部和家属200余人及十几匹骡马的物资向后方转移。我们从合水出发,经过吴起、横山、靖边、长城、大沙漠,行程一千多里,最后终于在绥德的一个山沟找到西北局。但西北局的一个老领导告诉我,现在西北局也没有后方,毛主席也没有后方,大家都在打游击,围着敌人打转转,最后西北局首长命令我们渡河到山西去。
这年冬天,西北局调我随军南下。我奉命由山西柳林过河到米脂,再到西北野战军政治部民运部当干事,民运部长是惠庆祺(这是我在关中地委的老部长,以后又任西北局干部科长,是我的老上级)。我们民运部共有六七个干部,行军时有一匹马,驮着我们几个人的行李。我们几个人共有一个破旧的脸盆,每天到了宿营地先用它轮流洗脸洗脚,以解除疲劳,接着开饭时就用它来打菜。后来有名的瓦子街战役打响,一举消灭敌人3万余人。1948年春节前后,西北野战军转入反攻,由内线作战变为外线作战。部队接着向西南方向前进,攻打宝鸡。走到宜君县的东店头时,我发高烧,首长决定把我临时寄放在店头的一个县委办的训练班(这时店头已解放),班主任就是王生廉同志,我病好了后就帮助老王给青年上课。一个月后,部队从宝鸡返回,首长决定把我留在地方分配工作。黄龙地委(这时洛川已解放)组织部决定让我回韩城,说韩城刚解放,需要一个宣传部长,你去很合适。
1948年5月,我和王志坚同志(也是回韩城工作的)一行,从洛川出发,返回韩城。十年前的今天我由洛川进入陕北,十年后的今天我又从洛川出发返回家乡,十年奔走了一个大圈,经历了八年抗战和两年解放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