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利好 途径丰富帮毕业生走好就业第一步

2022-06-30 08:39远见
青春期健康 2022年11期
关键词:毕业生岗位政策

文/远见

今年的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五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在谈及2022 年政府工作任务时指出,落实落细稳就业举措。工作报告提出,今年高校毕业生超过1 000 万人,要加强就业创业政策支持和不断线服务。教育部在此前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 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1 076 万人,同比增加167万人。就业是民生之本、稳定之基、发展之要。今年,高校毕业生首次突破千万,如何帮他们走好就业第一步,走稳就业路,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也成为今年两会代表委员们关注的话题。一些代表委员认为,复杂多变的就业形势背后,也藏着诸多机遇。国家、地方出台了一系列对用人单位的利好政策,为推动高校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提供了重要保障。

政策利好 求职途径更加丰富

日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党组成员、副部长俞家栋在央视专访中表示,人社部将强化就业优先政策,落实落细稳就业举措,全力确保就业局势总体稳定。具体举措有:稳市场主体稳岗位,保重点群体保就业,优就业服务促匹配,强职业培训提技能,重困难帮扶兜底线。早在今年两会分组讨论期间,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周洪宇代表认为,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依旧保持一些原有特点,如就业流向依然以国内就业为主,新一线城市依然是就业首选地等。不过也出现了一些新变化,如就业岗位与专业总体对口率显著提高,就业满意度保持高位略有下滑,成功求职的途径更加丰富,考虑离职率略有上升等。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就业渠道进一步拓展,催生了年轻人就业观念改变,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将眼光投向了灵活就业这一渠道。此外,随着就业竞争加剧,不少学生倾向于通过提升学历和学校层次增加就业砝码,今年硕士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增加数十万,全国专升本的比例也已达到了20%。

云南工商学院执行校长李孝轩代表说:国家创新创业政策落实力度再创新高,当前毕业生就业创业具备诸多政策利好条件。更为重要的是,我国经济韧性强,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新的就业机会不断涌现,新型就业渠道也越发有规模、有保障,稳就业的基础很坚实。“虽然国民经济呈持续稳定恢复态势,但不确定和不稳定的因素仍然较多,加之超千万的毕业生总量压力,就业形势依然复杂艰巨。”周洪宇代表说。

疫情对就业的影响仍在持续。浙江金融职业学院院长郑亚莉代表注意到,到现在为止,仍有部分行业和企业生产经营未恢复到疫情前水平,部分中小企业扩大吸纳就业能力仍然不足,就业的结构性矛盾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性缓解,“就业难”与“招人难”并存的现象仍然存在。这既需要学生做好求职就业的心理准备和能力准备,也需要全社会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前者学校是主战场,后者则需要政府、学校、行业企业及社会各界协同联动、共同发力。

学校应将就业关口前移,把职业规划教育和就业辅导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如面向大一新生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专业就业解读等课程,帮助学生从入学起就明确发展目标。面向大二、大三学生,则围绕职业规划、职场定位、专业前景等开设体系化课程,进行系统化辅导。针对应届毕业生,高质量开展与提升专业技能相匹配的实训实践,帮助学生获得必备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实现实践实训与接续就业的有效衔接。

就业是毕业生走向社会的第一步,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念非常重要。随着我国产业转型升级,技术进步的步伐正在提速,用人单位对劳动者技能素质的要求,也在逐步从单一技能向综合技能需求转变,拥有多元化技能素质、适应多样化工作职责的毕业生更受市场欢迎。学校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就业”模式,开展以讲座、咨询为主的分类就业指导,精准帮助毕业生提升就业能力;以企业实践让学生与用人单位零距离接触,精准推进产教融合,助力高质量就业。如组织“职场体验行”活动,带领学生走进代表性企业,了解企业工作环境与需求焦点,体验职场生活,提升适应能力和综合素养。

搭建高水平就业平台 促进资源精准对接

完善就业教育指导工作与服务机制,学校责无旁贷。两会上有代表提出,高校要切实落实“一把手”工程,打造更适应新时代毕业生个性化需求的就业工作队伍,高校党委书记、校长作为第一责任人,要在统筹协调上下功夫,坚持构建校内各部门分工负责、院系协同配合、校友积极参与的就业工作格局。持续完善市场化社会化就业促进机制颇为关键,即建立常态化的校、政、行、企对接机制,搭建更高水平的就业平台,加强网络与校园招聘市场建设,为毕业生提供更多更优就业岗位机会,促进就业资源精准对接。

从宏观角度出发,政府部门应大力拓展市场化就业渠道,广泛汇集市场化社会化就业创业资源。充分发挥政策性岗位的吸纳作用,扩大实施“特岗计划”“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国家基层就业项目。同时,政府还应提供更多更优的就业政策保障和资金保障,加强困难群体毕业生就业帮扶,积极营造平等就业环境,加强就业权益保护,打击招聘欺诈、“培训贷”陷阱等,为毕业生求职创业保驾护航。

如今的就业市场需要各方共同发力,事无巨细。针对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应当利用其自身的创造力,鼓励创业创新,激发创业带动就业的乘数效应。毕竟,在一切可为之处用足功夫、最大可能激发潜在的市场潜力是激活就业成效最大化的前提,其中,激活高校毕业生的创业创新意愿意义重大。值得一提的是,鼓励企业吸纳就业见习就是挖掘市场潜力的重要举措之一。

见习实际上是一次就业的演练,其实质上是将校园培训理论与社会实践的直接结合和检验,是印证教育与用工需求的试金石。尽可能多地鼓励企业尤其是创业企业吸纳更多的见习人才,有助于帮助企业发掘真正可用之才,也能最大限度帮助毕业生获得宝贵的就业经验,甚至真正获得就业的机会,利于进一步盘活如今仍面临就业的机会,利于进一步盘活如今仍面临较大压力的就业市场。当前,在就业结构性矛盾尚未得到根本缓解的情况下,“就业难”与“招人难”并存的现象仍然存在。该如何应对超1 000 万人的就业需求,事关经济社会发展,针对大学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实施稳就业政策,既考验着决策者的智慧,也考验着高校、企业、社会的应变能力。较大压力的就业市场。当前,在就业结构性矛盾尚未得到根本缓解的情况下,“就业难”与“招人难”并存的现象仍然存在。该如何应对超1 000 万人的就业需求,事关经济社会发展,针对大学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实施稳就业政策,既考验着决策者的智慧,也考验着高校、企业、社会的应变能力。

全力稳定毕业生就业局势创造更多就业岗位

俞家栋还表示,高校毕业生就业关系民生改善、经济发展和国家未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近期国务院办公厅将专门印发高校毕业生就业文件,加大政策服务支持力度。人社部将坚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作为重中之重,会同有关部门以政策落实、活动开展、改革推进为牵引,全力稳定毕业生就业局势,具体是“四送一简化”:

一是送政策拓渠道。运用吸纳就业补贴、社保补贴等政策,鼓励企业更多吸纳就业。落实学费补偿代偿等政策,支持毕业生到基层就业。提供创业补贴、担保贷款及贴息等政策,支持毕业生自主创业。同步稳定公共部门岗位规模,拓展就业空间。

二是送服务促匹配。离校前推进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启动百日千万网络招聘行动,为毕业生提供充足岗位信息。离校后及时启动未就业毕业生就业服务攻坚行动,跟进实名制帮扶,确保服务不断线。

三是送培训提能力。拓展一批学徒培训、技能研修、新职业培训,助力毕业生提升就业技能。实施百万见习岗位募集计划,上线全国统一就业见习服务平台,目前已发布见习岗位40 万个,助力毕业生提升实践经验。

四是送帮扶兜底线。对脱贫家庭、低保家庭、残疾等困难毕业生,及时发放求职创业补贴,提供“一人一策”精准服务。对往届未就业毕业生和长期失业青年,实施就业启航计划,及时纳入就业失业管理服务,促进尽快就业创业。

五是简化手续增便利。取消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在就业协议书上签章、毕业生到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办理报到这“两个环节”,延长档案转递、落户办理时限,积极推进体检结果互认,更加便捷毕业生求职就业。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国聘行动”,开拓科研、社区、医疗等基层岗位行动,保障毕业生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高校要充分发挥教育引导的作用,引导学生认识城乡差距必然逐步缩小的趋势,鼓励大学生生源地就业。为此,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农学院院长周剑平建议,应鼓励更多大学生返乡就业,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力军。这样做,既能缓解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也能为大学生提供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相关部门可指导地方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出台大学毕业生生源地就业配套政策,在落户办理、社保补贴、购房补助、廉租公寓、贷款贴息、入职(岗)免笔试、学费补偿等方面给予政策上的优惠,充分发挥国家政策的引导性作用。

农村农业大有可为。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农村广阔的天地迫切需要一批农业生产经营人才,农村二、三产业发展人才,乡村公共服务人才,乡村治理人才,农业农村科技人才。应积极吸引人才回流,使大学毕业生愿意回到家乡工作,从而助力乡村振兴、实现各地区的均衡发展。

对于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当地政府可加大对当地生源的关注度,利用假期组织大学生了解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邀请学生进行调研,关心学生在校阶段的学习情况等。还可充分调研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的困难之处,在优化创业环境、创造更多优质就业岗位上下功夫,建立促进返乡就业创业的长效机制,针对大学毕业生在农村创业提供优惠政策。特别是中西部以及其他欠发达地区,要有一系列的鼓励政策,如可给去欠发达地区乡镇工作的学生一定的补助,回乡创业的给予优惠、提供服务保障。不断细化措施,实现落地、见效。

高校可对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进行辅导,鼓励学生到乡(镇)、村实现自我价值,做到学有所用。农业院校在学生实习期间就可以让学生在当地实习,帮助调研、分析研究农村农业问题,了解影响乡村发展的制约因素与瓶颈问题,为当地政策制定、政府决策提供依据和参考,真正把具有现实意义的论文写在大地上。此外,企业、高校示范基地可组织实施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校企行专项行动,与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加强协调联动,探索拓展结对共建范围,将与高校示范基地探索成熟的典型做法复制、推广到其他高校,在促进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中发挥重要作用。

高校毕业生要转变择业观,更要学会转变就业观念,不要让传统观念束缚自己,及时调整就业思路,转变就业预期,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最终找到自己的岗位。无论是就业还是创业,都可以大展身手,未来可期。

猜你喜欢
毕业生岗位政策
2022年将农村公路管护领域就业岗位稳定在80万左右
南京艺术学院2022届毕业生优秀作品
政策
青春,在为国奋斗的岗位上闪光
政策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助企政策
政策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森林消防通信岗位上的“蓝凤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