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硕
Jiang Shuo
西安翻译学院 陕西 西安 710105
Xi'an Translation Institute, Xi'an Shaanxi 710105
幼儿的生长发育是受客观条件制约的,机体与外界的相互作用能够促进其健康成长。幼儿生活用品已不是单纯地满足安全环境或者简单地满足孩子基本的视觉审美需求,而是要重点考虑孩子在发展过程中心理的发展和自身的发展需要,从而指导孩子形成科学合理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通过对幼儿生活用品的构造、颜色、形状等多方面的优化设计,使生活用品具有引导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生活中主动分享,将果盘叉子分类等等。因此,设计儿童日用品,可以让儿童在生活中以较好的行为方式来规范他们的日常行为,并且还可以逐渐培养他们的良好行为,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孩子从小孩到孩童期,对孩子来说是养成习惯的关键,对家长而言是必须要密切关注的一个儿童成长阶段。家长需要用不同的教育方法来引导教育孩子,这是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过程。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是阶段性的,与此同时,每个阶段给予孩子的成长教育也是不同的,都会根据实际情况有不同的侧重点。有相关报道指出,儿童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是在0-7 岁这个黄金年龄,这个时间段父母应该格外注重关于儿童性格方面的培养,尤其是儿童的行为习惯最为重要,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对孩子的成长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在设计实践中,设计师往往从产品的色彩、造型、材质等方面入手,也就是从产品的视觉、触觉等方面,直接表现出对产品的本能和行为的需要。在儿童产品中,从视觉层面看,一般是可爱的、圆润的、卡通的,但大部分的颜色都是明快的,尤其是在儿童产品的模块化设计中,不难发现,它们的颜色搭配非常强烈,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性,见图1,色彩能激发孩子的使用兴趣;从感觉上来说,它是光滑的、柔软的、温暖的。这些产品,在使用过程中,会给孩子们以视觉和触觉上的快感,从而更易于被孩子们所认可。
图1 色彩有效引起儿童使用兴趣
需要借助中间媒介才能与特定事物发生联系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间接体现。在行为习惯设计中,设计师一般会以时间、环境等因素来设计产品,在其中加入大量的儿童行为的因素。如儿童的餐具往往是轻巧型,由于儿童受年龄限制导致其使用程度的不熟悉,设计师需添加辅助性使用部件等等。这些因素综合在产品的表现中,反映出设计师对孩子的整体行为习惯的综合考虑。儿童产品应该更加重视人的设计,也就是说,设计师在产品设计时,要把人的实用性、便捷性的关系,并要注重对儿童的情感表达。
大部分商家只是把规范儿童行为当作嘘头,产品才真正可以发挥相当小的一部分功效。如果设计一个儿童收纳箱,只不过是做了单纯的空间隔间分类,而被描述成是帮孩子们培养收纳好习惯的收纳箱,实际来说单纯的空间分隔对于儿童的诱导力几乎很小。需要进行对孩子行为特征的深入研究,而设计对于孩子来说诱导作用更加明显,引导语言方面也更加具体,更具有童真、童趣。
由于孩子们的天性就是活泼的,他们的自制力比较弱,所以一些错误的行为会对他们自身的动机形成一定的影响。例如孩子在家拿着各类小板凳、小箱子,错误的操作方法就会夹到自己的手指。通过对孩子日用品材质,方式的一些改变,可以改善他们的一些不良行为,从长远来看,这种不良的行为可以成为一种习惯,从而影响到孩子的生活方式。可以把顺应和约束相结合,对儿童的行为进行全面的规范和引导。
尽管行为引导设计的首要作用是规范和改进儿童的活动环境,但应基于幼儿日用品,而不可忽略其基本特性,也即安全性、功能性、趣味性、环保性。只有在产品和用户之间有某种贴合度时,产品就可以使其他的额外特性充分地发挥它的作用。
依据有关的试验和资料,得出儿童日用品的设计要素:趣味、交互性和实用性。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儿童文具的设计是不害的、易用等,而是要从设计的基本元素出发,进行相关的实验设计,挖掘和分析数据。针对趣味性、互动性和环保性,如图2 所示,体现了儿童日用品设计要素。
图2 儿童日用品设计要素
趣味性主要就是人们非常关心的一些具体新闻事实,其次是有趣的一些表现。而现在,各个领域都在进行激烈的差异化竞争,而在这个激烈竞争的时代,趣味性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设计师在进行幼儿日常用品的设计时,除了要考虑必需的安全性、功能性等刚需以外,还要兼顾商品的色彩、造型等因素,要具备一定的差异性设计,通过这些元素的设计可以明确地表现出儿童商品设计的趣味性要素。
互动早期的应用案例并非在设计领域,而是在营销方面,使用者可以通过市场营销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需要和愿望,客户能和其他的客户进行沟通。在儿童商品设计中,交互性是指使用者与商品(儿童商品)之间的沟通,但沟通也有可能是非言语的。
在儿童日用品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对生活物品的反应。行为回应是孩子们对日用品的经验所产生的一种情感,这种情感反映了孩子们对他们所使用的商品的交互作用以及从他们所使用的商品中获得的价值。进入学龄后,孩子们的学习和记忆能力会越来越强,他们对所有的新奇事物都充满了好奇,他们渴望知道新的东西。在与生活物品的交互中,孩子们对生活物品的亲和力也得到了加强。
游戏是每一个儿童的天性,而在玩具设计中益智性也被最早提出。根据有关调查显示,常玩益智类游戏的儿童,其开放性思维水平较高;而那些经常使用益智类产品的人,其IQ 值要高于那些没有使用过的人的12%。由此可见,益智性功能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是相对积极的。
这一类主要是为了规范孩子的身心处于不断生长状态,通过对孩子在各个年龄段的不同生长速率等因素进行调研后,再加以分析,把日用品的材料结构,规格大小等调节到最符合孩子所使用的体态,从而使得在使用过程中处于最适宜的孩子身体健康的状况。如图儿童餐具,为了让孩子们在吃饭的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吃饭状态,筷子及碗都是根据儿童现阶段的握力及握姿设计,以确保儿童用餐舒适度及灵敏度。
这是因为儿童容易被卡通、色彩鲜艳、想象力丰富的物体所吸引。利用这个特点,将引导式的设计引入到儿童的思维之中,吸引着他们的注意,并利用童心的设计进行引导。比如给儿童水壶的卡通的形状,这就会吸引孩子的兴趣,从而促使其主动喝水。如儿童牙刷,清晰水果样式不仅可以提高儿童牙刷兴趣,还能对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设计标识主要由材质,颜色,形状等组成。引导性的符号能够把人们的正确的生活习惯信息通过儿童的日常用品传达到儿童身上。但是由于儿童的认知能力还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儿童的日常用品符号必须要通俗易懂,才能符合儿童的审美,并且尽量做到圆滑、可爱。例如,儿童日用品就是利用幼儿识别图形的能力进行指导。收纳盒形状的验收指导孩子把相应的物品分颜色类别放入不同的格纹当中,同时可以使孩子对应形状特征能力得到加强。这件收纳盒的四星期为弧形设计,有效避免孩子划伤手指。格式收纳盒尺寸大小不等,色彩不一的一定程度也能够间接指导孩子将玩具根据尺寸还有类别加以区分。
儿童生活用品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需求是安全和卫生。标准是对企业进行安全和卫生评估的基础,也是一种最有效的竞争方式。在为儿童设计物件时,有许多理由要充分考虑。分析儿童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四肢其他感官的功能特征、使用物体时的心理变化、疲劳程度、适应能力、心理状态等。从幼儿生活用品这一领域出发,在产品设计时应该将人的因素当成一项主要的条件来考量。
在儿童日常生活用品的设计中,运用恰当的颜色设计可以更有效、更准确地传递商品的信息。孩子们在看到颜色的时候,常常会被颜色所激发,从而对周围的环境产生某种想象,从而形成一种心理感受。颜色能激发孩子们的情绪,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感受。贝亲公司(图3)开发的一款专为女性宝宝设计的奶瓶,其外包装以粉色为主,通常,儿童用品的颜色都是以明亮度较高的颜色为主,这是由于孩子的视觉经验是最主要的感官体验;颜色,形状等是最易察觉的要素。
图3 贝亲婴幼儿奶瓶
颜色的运用也不能完全是精练、纯粹,还要注意孩子们日常生活中的颜色的阶段性特点。纯度高的色彩通常更适宜于三岁及以上的孩子;六岁及以上的孩子更喜欢明快活泼的色彩。另外,不同颜色表达的情感也是儿童日常生活用品的重点。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儿童日用产品设计的发展逐渐转向以功能和心理的复合型的产品设计,进一步将人与人、人与事物更加和谐的进行链接。目前,基于儿童行为习惯的产品虽然在产品设计的理论研究中已经广泛存在,但真正做到两者相结合的少之又少,因此研究儿童行为习惯在儿童日用品中的设计应用,对儿童日用产品设计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为设计人员在儿童日用产品的设计中提供新的探索思路。儿童是每一家庭的未来,更是需要社会。在家庭中精心照顾的人群,除基本的安全和卫生外,还要重视孩子良好行为的养成,这对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起着关键作用。在儿童日常用品的设计中,设计师要以一种对自己国家花朵最深切的关爱情怀,并结合孩子的行为特征和理论知识,加入一些有关的设计元素,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性能、结构、材料等方面,共同为下一代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