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寿石
随着时代的发展,互联网+教育给教学带来了重大的变革,给课堂教学模式、学习模式注入了活力,丰富了教育教学方式。在翻转课堂、协作互动学习、探究学习等教育思想指导下,我们以互联网+教育为支撑,构建基于问题探究的协作互动教学模式,注重协作和创新,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小组协作互动能力、个人沟通交流能力,加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协作互动,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一、互联网+基于问题探究的协作互动教学模式的实践过程
协作知识构建能提高学习积极性,在总结互联网+教育的理念研究和实践经验基础上,设计出“创数”学习平台。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方便地登录“创数”学习平台,教师拥有对教学资源、学生角色、学习小组分配的权限,同时平台支持学生在线分组讨论、协作学习等学习场景。
互联网+基于问题探究的协作互动教学模式可以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升学习积极性,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教学当中。基于问题探究的协作互动学习贯穿于课堂教学的课前、课中和课后阶段。教师围绕一个知识单元布置教学任务,经过阶段学习之后,会产生一系列的教学数据,包括知识点答卷分析报告、学生疑难问题集、小组合作学习成果等。教师通过分析这些数据对原有的教学设计进行重构,实现课程资源的更新,进一步丰富和充实课程资源库。
(一)课前学习
课前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准备阶段。教师通过组织学生填写调查问卷,了解知識背景,针对性地组织教学资源。教师通过“创数”教学平台将学习资源推送到学生的学习平板上。学生可以进行自主学习和小组协作学习。课前阶段,教师、学生可以在互联网+教学环境下进行初步的讨论与交流,收集学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
(二)课中学习
课堂是学生知识内化、深化的阶段,也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协作互动交流最频繁的阶段。教师和学生通过协作互动解决学习中收集的疑难问题,并对相关的知识点进行强化训练,实现知识内化。教师是基于问题探究协作互动教学环境的构建者、组织者。教师围绕课程内容知识点构建一系列的问题,这些教学问题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层次性、启发性,每个教学问题关联一个知识点,同时又紧扣下一个教学问题。课堂上大部分时间用于协作互动,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积累的疑难问题,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教师通过教学平板应用收集学生的答案,分析答案的数据情况,决定是否需要组织学生进行引导和开展小组讨论。在小组讨论中,学生经过知识碰撞,能更加明晰地阐述个人观点、开展组员间答疑、补充观点信息。在讨论中会发现自己忽略的知识内容,启发其他组员思考。小组讨论后,教师再次收集学生的答案,与首次收集的答案情况进行比较、分析。教师通过采用启发式、引导式、案例论证式等方法,重新建构教学内容的内在逻辑联系,使其融入学生的认知体系中。最后,教师还要对整个课堂进行总结与反思,优化、完善后续的课堂教学。
(三)课后阶段
课后是学生巩固课堂知识、分享学习成果、拓展探究学习的阶段。在课后阶段,学生既要巩固课堂知识,又要根据教师提供的拓展资源进行探究学习。学生通过分享展示小组合作学习成果,实行小组间相互评价,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从协作互动中学到新方法、新知识,实现小组间的良性竞争。
二、互联网+基于问题探究的协作互动教学模式的研究策略
(一)研究设计
1.实验对象
实验对象选取茂名高州市某高中2020级两个教学班,“创数”班设定为实验班,另一个班设定为对照班,两班人数相等,均为45人,由同一名教师任教。教学使用的教材为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数学》。教师首先对学生进行学前摸底测试,一方面是为了了解学生的自学意识和协作学习意愿,另一方面是为了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其次,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按照每9人一组,全班分成了5个学习小组,方便接下来开展研究。
2.实验内容
实验内容是学习数学课程,以学习“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课程内容为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先让小组成员开展组内合作,通过互联网查找相关资料,探究圆锥曲线的性质,然后开展小组间的抢答活动。学生通过学习平板的答题应用进行抢答,看哪一组回答得又快又好,对圆锥曲线的性质分析更到位。在学生分享学习成果后,教师对各个小组的成果内容进行点评,通过采用鼓励性的话语,对学生讲解得精彩的内容给予肯定和表扬。最后教师结合学生讲解的情况,对课堂重难点进行点拨。
教师在小组发言阶段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敢于发表自己与他人不同的观点,要支持学生的与众不同,这样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会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
(二)研究方法
1.实验法
本文采用实验研究法,选取两个同年级的教学班,分别设置实验班与对照班。实验前,教师通过教师平板终端为学生发放学情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实验前的知识水平。课堂上,教师对课堂内容进行概括和综述,推送课程内容相关的学习资源,组织学生开展课堂学习任务、协作讨论的问题和发布课后作业。学生通过学习平板查看教师发布的学习任务、学习目标,学习相关的资源。在完成课程内容学习后,教师对两个班级学生学习知识的情况进行测试,收集两个班级的成绩,进行分析、对比。
2.课堂观察法
为了记录真实的课堂数据,了解学生协作互动交流的参与程度,本研究在课堂上配备了常态录播设备,通过录播设备对课堂进行全程录像,尽可能减少课堂以外人员的干扰,保证了观察的信度和效度。学生在互联网+基于问题探究的协作互动教学课堂中协作互动的活动通过记录相关活动次数的占比来反映,即由助教观察记录每个小组学生参与协作互动活动的次数与课堂协作互动总次数之比。
3.问卷调查法
为了更进一步了解互联网+基于问题探究的协作互动教学模式对学习效果的影响,本文设计了问卷调查,问卷设计了10个问题,这10个问题均通过“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非常不满意”五种方式来回答,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学习情况来选择答案,通过回收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学习效果满意度的情况。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互联网+基于问题探究的协作互动学习过程中学生小组协作绩效的情况
学生在课堂上的小组协作互动学习参与度,主要是通过装备在教室里的常态录播设备,由助教通过观察录像回放,记录量表数据来完成。本文从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和小组成员与主讲教师之间的交流两个维度探讨互联网+基于问题探究的协作互动课堂对学生沟通能力的影响。阶段性的课程结束后,对助教记录的两个班级学生课堂参与度量表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创数”班学生在小组协作互动绩效方面要明显优于对照班学生。
(二)互联网+基于问题探究的协作互动学习过程中学生个人协作绩效的情况
通过采用随机访谈的方式来了解学生协作学习效果的整体感受。对参与研究课堂的学生进行随机的个别访谈。在小组协作互动对促进教学方面,有高达95%的学生认同该课堂模式,只有5%的学生不认同;在个人协作互动能力方面,认为提高了自己交流互动能力和小组协作能力的学生占91%。另外,对比两个班级的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成绩,“创数”班学生的成绩要明显高于对照班学生的成绩。
四、结论
分析研究结果可以看出,采用互联网+基于问题探究的协作互动教学能够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小组协作互动能力、个人沟通交流能力等能力。
本文的实践研究以“创数”班学习平板为学习工具载体,构建的基于问题探究的协作互动教学模式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在其他的学科教学、不同的年级,还缺乏充足的测试样本数据,开展教学活动次数有限。因此,在后续的研究中将从不同的学科、年级,分组策略优缺点,师生之间协作互动交流关系等方面开展研究。
【本文是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专项研究课题“互联网+基于问题探究的协作互动教学研究”(课题批准号:2020YQJK410)的成果之一】
责任编辑 钱昭君DA5D0C47-89B5-40BB-9A51-BF472D55BD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