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亚婵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唤醒学生的学习自觉,引发学生的积极情感去感悟,让他们由被动接受走向主动体验,拓宽他们的认知渠道,调动他们的学习激情,从而促进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提升。本文主要从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体验、教学相融等角度,阐述小学音乐体验课堂构建的有效策略,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
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教师常借助音乐作品的演奏、作曲家背景的介绍,向学生传递音乐知识,但却难以唤醒学生的学习自觉。让学生被动地接受内容,不能帮助学生感受音乐作品所带来的美感,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提升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在音乐学习活动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经历、实践、体验的机会,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将间接的经验转化为直接的经验,并获得切实的体悟。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生命体验,借助情境的创设拓展学生的认知渠道,引发学生的学习自觉,调动他们的肢体与情感的参与,调动他们的学习激情。
一、创设情境,增进学习体验
(一)故事情境,形象感知
由于小学生的思维与认知水平发展尚不成熟,教师难以抓住他们的注意力,因此只有采用他们乐于接受的方式开展课堂教学,将教学内容故事化,运用恰当的语言创设教学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自觉,调动他们学习求知的欲望。如在学习苏少版三年级上册《司马光砸缸》一课内容时,教师呈现司马光砸缸的图片,提出问题:你知道这是什么故事吗?司马光砸缸时发出了什么声音?你可以模仿吗?(哐当哐当)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是不是这样的声音。教师播放A段,出示节奏:XXXX XX | XXXX XX | XX XX | X 0|,让学生按节奏读一读,并加上动作边读边做,再听教师加入旋律唱一唱。教师让学生听B段,让学生将故事读一遍,再听教师将故事读一遍,对比这两种读法,让学生说说自己更喜欢哪一种读法?教师请五个学生上台表演,让他们跟着音乐的节奏玩捉迷藏的游戏,一人演司马光,一人演落水的孩子,三个学生围成圈演水缸,跟着音乐表演“捉迷藏—落水—砸缸”的情节。学生在组内完成扮演任务,组长分配角色,根据音乐一起来表演。教师创设故事情境,引导学生融入《司马光砸缸》的意境,去聆听音乐作品,熟悉乐曲的主题,体会音乐剧的表演形式,通过游戏、律动、歌曲、打击乐器的方式表演音乐故事,能增强学生的想象力与表现力,帮助学生形成深度的学习体验。
(二)生活情境,引發热情
教师要建立音乐教学与生活的联系,构建生活场景,或呈现图片,聚拢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他们融入情境中,拓展他们的思维空间,调动他们的求知欲望。如在学习苏少版四年级上册《喜洋洋》一课内容时,教师播放春节序曲,并提出问题:大家听过这首乐曲吗?什么时候听过?听到这首乐曲你想到了哪些场景?学生结合想象的场景,说出包饺子、放鞭炮、贴春联、收压岁钱等,感受一片张灯结彩、喜气洋洋的气氛。教师让学生欣赏一首民乐合奏曲,感受乐曲的情绪和速度,并让学生给它取个名字。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取出形象贴切的名字,教师告诉大家,这个乐曲叫“喜洋洋”,是由板胡演奏家刘明源创作的。教师让学生在听完乐曲后,跟随乐曲的旋律动一动,并提出问题:刚才在热身时,有些学生的表情发生变化,有时很高兴,有时很放松,大家知道为什么吗?你能根据乐曲的情绪将它分段吗?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用2个动作表达乐曲的情绪,有动作快的A乐段,也有动作慢的B乐段。
(三)游戏情境,提升兴趣
小学生的注意力易分散,教师要加强听觉的训练,以游戏化的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加深学生对歌曲节奏的准确把握,提升学生学习音乐作品的兴趣。如在学习苏少版一年级下册《哈里罗》时,教师与学生一起玩一个节拍的小游戏,按4/4拍节奏,并按一定的速度反复播放,让学生去数节拍。在游戏的第一关中,学生在每小节的第一拍拍手;第二关在每小节中的第二拍拍手;第三关在每小节的第三拍拍手;第四关,在每小节的第二、四拍拍手,能顺利过关的学生能得到教师的奖励。
(四)扮演情境,促进赏析
音乐作品不仅可以用自己的歌声表达对音乐作品的理解,还可以借助动作表达自己的感悟。教师要创设表演的情境,引导学生融入音乐表演中,促进学生对歌词的记忆、内容的理解,充分表现对人物形象的分析,使学生体味歌曲中蕴涵的情感。如在学习苏少版一年级下册《青蛙合唱队》一课内容时,教师让学生随音乐做《高人走,矮人走》的律动,在听到高音时可以表现小动物、小朋友等形象,在听到低音时可表现大的动作、老人等,随音乐用动作表现两只青蛙的形象,如低音时扮演大青蛙趴着,高音时扮演小青蛙蹦跳。教师提出问题:除了青蛙之外,大家还知道夏天有哪些小动物特别爱唱歌呢?学生会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回答出知了、蟋蟀等。教师顺势问他们:它们都是出色的歌唱家,它们平时都唱些什么歌?教师让学生在听歌曲后,用优美、亲切的声音去演唱歌曲,让学生在设计简单动作的基础上扮演角色,表现作品内容。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运用动作去理解作品、表现作品,从而使学生感受音乐的旋律、体会音乐的情绪,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二、引导学生体验,丰富课堂色彩
(一)构建情景,体验情绪
教师要牵动学生的情绪,让他们在聆听音乐、体验音乐、表现音乐中获得情感的体验、精神的满足。在引导学生参与情境体验时,要考虑学生的情绪,满足他们的成长需求,激发他们参与体验的兴趣。如在学习苏少版一年级下册《转圈圈》内容时,教师要依据一年级小学生的认知特点,结合学生的兴趣,引领学生体验,让他们感受歌曲的韵味。在学习音乐律动《彝家娃娃真幸福》时,让学生说说怎样表现自己的开心?用什么方式去表现?教师让学生初听歌曲《彝家娃娃真幸福》,并提出问题:你总是听到一个什么词?歌是怎么唱的呢?“阿里里”是什么意思?学生了解到,彝族人民在唱歌时用“阿里里”表达自己高兴的心情。教师向学生播放视频《彝族风情》,让学生了解彝族风情,给学生留下初步的印象。同时,让学生了解彝族人民在唱歌时用“阿里里”传递着幸福,并让学生数一数一共唱了几个“阿里里”。教师歌舞表演《彝家娃娃真幸福》的第一段,让学生感受高低不同的“阿里里”,再让学生跟着钢琴来听一遍,看看哪个是低位置的,哪个是中位置的,哪个是高位置的。在跟琴模唱的基础上,让学生根据音高来帮四个“阿里里”找到自己的家。教师构建真实的场景,引导学生去体验感知,体会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情绪。
(二)积极体验,表达理解
情感对学生学习音乐起到积极的作用,教师在强调音乐技能的同时,要增进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他们的情感体验,拓展他们的学习广度与深度。如在学习苏少版六年级下册《北京喜讯到边寨》一课内容时,教师让学生聆听作品,从喜讯中感受人们载歌载舞的狂欢情景,通过唱、跳、画、听等多样的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让他们初步感受苗族、彝族的音乐特色。教师让学生欣赏歌曲《赶圩归来阿哩哩》,并呈现图片,让学生感受彝族山寨美丽的风光、精美的服饰,彝族人民喜欢用舞蹈表达自己的情感,感受音乐的情绪,联系喜庆与欢乐的场面。教师让学生聆听乐曲《北京喜讯到边寨》,让学生逐段欣赏,并让学生说说山寨里传来了什么声音?让学生欣赏引子与主题1,说说这段音乐带来的感受是柔和抒情还是高亢挺拔的?彝族的姑娘的歌声中给你的心情带来了什么变化?你也来呼应一下,也来唱一唱。学生聆听主题2的乐段,歌声不足以表达彝族人的心情,说说小姑娘、小伙们在干什么?你觉得哪段是姑娘的舞蹈?哪段又是小伙的呢?聆听主题3,说说这个喜讯是怎么传来的?你听到了什么声音?是用什么乐器来传递的?聆听主题4,当喜讯的邮递马车到了,姑娘的舞蹈发生了什么变化?如此抒情的舞蹈,是什么乐器演奏的吗?让我们来模仿一下雙簧管音色,用手指将姑娘的挺拔舞姿描绘出来。
(三)沉浸其中,丰富想象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运用语言去引导、启发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引发学生的积极情感,促进他们对音乐内容的理解,提升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教师要引领学生沉浸于音乐作品中,激活他们的思维,丰富他们的想象,让他们获得体验所带来的满足,从而爱上音乐这门课程。如在学习苏少版五年级上册《爱的罗曼史》一课内容时,教师用琴带唱《天下的妈妈都是一样》这首歌曲,让学生跟随爱的旋律感受对妈妈的感恩之情,再让学生初听《爱的罗曼史》,让学生说说这是哪一种乐器演奏的?教师向学生介绍背景,这首歌源于一部电影《被禁忌的游戏》,讲述了二战摧毁了人们的家园,人们不得不踏上逃亡之路。在一次敌人的轰炸中,小女孩保莱目睹了自己的父母与最爱的宠物狗被炸死的场面,在她伤心欲绝的时候,男孩麦克出现在她的面前,并为她所感动。于是他们决定收集战争中死去动物的尸体,并为他们安葬。教师让学生了解这首歌曲的创作背景,能调动学生的情绪体验,吸引学生融入情境中,使学生对音乐作品产生共鸣。教师让学生听一听主题一与主题二,说说它们的情绪到底有何不同?主题一给你带来怎样的感受?主题二给你带来怎样的感受?学生从主题一中听出了忧伤,在主题二中听出了愉悦。教师再让学生聆听吉他独奏和小提琴独奏的两个版本的《爱的罗曼史》,说说它们分别给人带来怎样的感觉?教师为学生拓展不同乐器所演奏的作品,不仅拓展了学生的认知视野,帮助他们形成了深度的体验,还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四)创编活动,提升素养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提升他们的迁移能力,让他们能创造出自己的作品。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要通过游戏活动等方式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调动他们参与创作的积极性,满足他们的创作需求。
三、教学相融,形成深度体验
(一)兴趣引导,促进参与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依据不同学段、不同年龄的学生开展针对性的教学,或组织一些舞蹈活动、即兴表演、媒体呈现等,调动学生融入课堂的兴趣能增进他们对音乐元素的体验与感受。如在学习苏少版四年级下册《田野在召唤》一文内容时,教师借助多媒体呈现春的美景图,播放《问春》的伴奏音乐,并以语言引导,如下:春天来了,到了万物复苏、春光明媚的季节,老师为你们带来了一段歌曲,大家想听吗?你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吗?想不想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春游?让我们一起来练习一下步伐,根据柯尔文手势唱出对应的音。教师以多媒体引领学生想象春天,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借助柯尔文手势联觉记忆的方法开展学习活动,并为后面的学唱作铺垫。在学生学唱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加入“梯里通巴”的手部动作,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丰富学生的歌唱表现力。并将学生分成打击乐器组、舞蹈创编表演组以及演奏组,让他们伴着歌声,来一场小小的音乐会。学生通过多样的表演形式,不仅获得了对歌曲的整体情感体验,还提升了对作品的表达能力。
(二)寓教于乐,感受愉悦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采用丰富的教学方式,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感觉到音乐学习所带来的快乐。同时,要用恰当的语言指引学生,并与学生探讨交流,通过小组竞赛、游戏活动等方式给学带来快乐的元素,让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如在学习苏少版四年级下册《捉泥鳅》一课内容时,教师为学生创设情景,以敲击桌子模仿雷声,双手使劲搓模仿风声,用手指敲击凳子模仿小雨声,通过大家的配合用声音表现打雷下雨的情形。教师提出问题:我们用什么来形容雷声很大?风声又用什么形容呢?雨声呢?学生借助四四拍来表示这样的强弱规律。教师让学生用拍手(强)、拍腿(弱)、拍手肘(次强)、拍腿(弱)来体验这样的声势动作,模仿节奏,使学生感受强弱的关系。并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吸引学生融入音乐活动中去体验。感受,体会作者雨后捉泥鳅的急切心情。
(三)情绪感染,找回自信
教师的情感具有一定的“传染性”,教师不能只关注教学任务的完成,更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兴趣发展,关注那些自信心不足的学生,并要通过恰当的引导,吸引学生融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同时,要捕捉学生的闪光点,为他们提供创造的机会,让他们在活动中能找到自己的自信。
四、结语
总之,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变机械讲授为主动体验,以情境搭建支架,拓宽学生的认知渠道,让学生有了更多的体验空间,能主动融入身体、情感去感受,在近距离地接触音乐作品中获得更多的感悟,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使学生体会到音乐学习所带来的快乐。
(左毓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