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瑞芳
很多作家在构思时,都致力于寻觅细节。作家李准这样说:“写一篇短篇小说,手里有那么几个硬邦邦的细节,心里就踏实了。”美学家王朝闻更进一步指出:“没有细节,没有具体描写,就没有艺术形象。任何主题具有伟大意义的作品,总是和那些能够充分刻画人物和适当地展开情节的具有独特性的细节描写相结合的。”可见,细节描写的重要性。细节描写是塑造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细微复杂情感的重要手段。细节描写好像镶上金边的云,又如夏夜徐徐的清风,不可或缺并绽放异彩。想让细节触碰心灵深处最柔软的地方,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真诚朴素的心理刻画
现实中,刻意地表达情感往往带来矫揉造作之感,那些打动人心的从来都是真情的自然流露。这些真情正如涓涓细流缓缓流过当下重压之下乏味的心田,又像春天的雨露滋润日渐枯萎的灵魂。这些平凡的文字散发着无与伦比的美丽。如:吴冠中先生《父爱之舟》这样写道:“我拿着凑来的钱去缴学费,感到十分心酸”。对这一次真正心酸的哭,作者就有了一次细致的描述,真诚感人。
作者把这一次心酸的哭和之前的哭做了比较,着重突出心理感受,這是作者实实在在体会到的,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真情。孩子渐渐长大,体会到的人间滋味随之丰富。年龄愈长,内心的情感积淀也会愈加充盈。总有那么一个时刻,我们觉得自己忽然长大了,不知道是在看着父母老去的容颜暗自垂泪的时候,还是在盯着远去的背影愈加心酸的时刻,这是一种新的情感体验。正因为这种体验是我们深刻感受到的,就像平淡无奇的曲子忽然的变奏,让人感觉是那样的别致,那样的真切。
作者的这种人生道路的新滋味是一种无力分担家庭重担的无奈,是为父亲的不容易而产生的心酸,更是对伟大父爱却无以为报的痛苦。这个细节描写把作者的心路历程表现得淋漓尽致。从而,深沉的父爱以及儿子对父亲的理解和心疼被缓缓地表达了出来。这一字一句朴素而又真诚的心理描写倾泻在读者的内心,刺痛了大家敏感的心灵。可见,情真方能意厚,虽是小小波澜也可让内心翻江倒海。
二、动作描写要入微
塑造人物最常见、最重要的途径就是动作描写。成功的动作描写能使读者感到“绘其行,现其人”。
(一)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
千篇一律的流水账单调乏味,精准的动作描写往往能够展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内心世界。如四年级上册书中,俄国作家屠格涅夫曾用这样的细节去描述一只老麻雀,它为保护幼子即将与庞大的猎狗展开生死的较量,“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屠格涅夫展现了一只英勇无畏的老麻雀。它像一块石头似的落下,不仅写出了老麻雀保护幼子的坚定,还表现了它英勇无畏的精神。这个“落”字掷地有声,老麻雀内心的紧张、愤怒、无畏都呈现了出来。
类似这样的细节描写还有很多,比如鲁迅笔下的孔乙己,“排出九文大钱”,一个“排”字既炫耀自己读书人的清高,又露出忠厚老实的善良本性。老舍《我这一辈子》写道:“一手握着佩刀,一手揪着大襟,我擦着墙,逃回‘区’里去。”“擦”字用得好,把惊慌失措和极其紧张害怕的情绪写了出来,极为形象生动,给人无限遐想。可见,精准的动作描写能够形象地展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内心世界,在人物形象上画上浓重的一笔。
(二)时间异化下的动作描摹
精准的动作描写往往随着作者情感的变化呈现出或快或慢的时间的异化。这样引人注目的细节更容易引发读者深入的思考。例如:
“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
“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
“直起来了”“转过身来了”看似简单易行的动作因增添了两次“我的母亲”,打乱了连贯和流畅,显得异常缓慢和艰难。我们在作者的笔下感受到母亲工作的疲惫和不易。这是一种时间的变异,作者因看到母亲简陋恶劣的工作环境而产生了强烈的心理震撼,受到了极大的冲击,母亲的动作在作者的视角下缓慢起来。相反,文中“立刻又”的不断重复,不仅表现了母亲工作循环往复的单调乏味,还以极快的形式展现了母亲的动作。母亲异常的忙碌和辛苦也在四个连续“立刻又”的渲染下愈加强烈。生活中又有哪些场景让我们有所触动?不忍也不愿意离开自己的视线。这种异化的时间带动的动作描写往往更能触动心灵。
三、强烈的视觉性意象的人物肖像描摹
基于外貌、姿态、服饰等的肖像描写更容易长留读者的心间。不管是鲁迅笔下戴着银项圈的闰土,还是“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祥林嫂,或是老舍笔下刚开始拉车的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粗的祥子,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不可磨灭的印象。他们的活力、悲哀或者满怀希望的无限遐想在强烈的视觉性意象的肖像描摹中延宕开来。
吴冠中先生的《父爱之舟》写道:“腰里那条极长的粉绿色丝绸汗巾可以围腰二三圈,还是母亲出嫁时的陪嫁呢。”“粉绿色的丝绸汗巾”这种强烈的视觉性意象,读来为之一震。
“粉绿色的丝绸汗巾”这个细节描写带给我们很多的联想。汗巾的颜色表明它是女性的,母亲出嫁时的陪嫁还可推测这条汗巾年代的久远。可是,父亲依然在使用这条年代久远的女性汗巾,可见父亲的节俭和家庭生活的艰难。作者就这样不动声色地把细微的观察心平气和地写出来了,表面看来平静如水,实则汹涌澎湃。文字间饱含对父亲的心疼。这个看似不经意的肖像描写把父子双向奔赴的爱表达得淋漓尽致。
同时,作家梁晓声的《慈母情深》,细致地描摹了母亲手指的样子。“龟裂的手指”这种强烈的视觉性意象强烈冲击着我们的眼球,由外而内的,我们联想到了母亲工作的强度之大、时间之长以及工作场所的简陋。即使是这样,母亲仍然用自己辛苦赚的钱供孩子读书,这是一种伟大、无私的母爱,读来为之动容。
强烈的视觉性意象的肖像描写促进了人物的立体呈现,使得人物形象更加饱满。虽寥寥几笔,却有着较为深刻的社会意义。
四、动人心弦的环境描写或者场景描写
环境或者场景描写在作品中的作用显而易见。作品中人物的悲欢因环境的变换而呈现出不同的走向。一个环境或者场景的描写,有时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有时升华了全文的思想,有时或将作品推向一个新的高潮。以人为活动中心,辅以环境描写。这些镜头就被称为“场景”。
场景是作者截取了事情发生时的一个镜头来写。如吴冠中先生《父爱之舟》一文写了“我”和父亲逛庙会的场景。作者极力铺陈庙会的盛大场面,彩排着的戏人装扮各色人物边走边唱,糖果点心、鸡鸭鱼肉应有尽有。“我”想吃小吃却不敢也不忍心叫父亲买。最终“我”和父亲在一个偏僻的角落吃完在家里带的粽子,父亲领“我”到小摊上吃了碗热豆腐脑,我叫他也吃,他并没有吃。这样的场景描写动人心弦。
两年一度的庙会对作者来说,是一个盛大的节日。这里人山人海,美食各式各样,这与“我”和父亲在偏僻的地方吃凉粽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里的环境多热闹,“我”和父亲的处境就有多凄凉。但是这样的环境描写却把可贵的父子情表现得愈加动人,父亲爱儿子、儿子心疼父亲,这种人间至诚至真的爱在如此卑微的条件下显得愈发温暖。热闹的场景描写反而把儿子与父亲这两个微不足道的贫苦小人物的互相关怀渲染得如此温情。这样的场景一定是作者观察到的触碰心弦的场面。又如《父爱之舟》结尾,父亲弯腰低头缝补的背影更是一种爱的延伸,父亲不仅要撑起伟岸的父爱,而且要承担起柔软至极的母爱,这种努力的样子让人心酸。这样平凡却又动人心弦的场景令人难忘。拨动心弦的环境或场景描写,升华了文章的中心思想,推动了高潮。
精彩的细节描写,往往通过动人心弦的环境或者场景描写,在真诚朴素的心理刻画中,在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里,在强烈的视觉性意象当中,点滴渗透出来。体会细节描写,无论是对于深剖作品的意义,还是对于写作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焦 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