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雪晴
第一章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 研究背景
去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要求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并且大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确保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当前小学数学占用了学生较多的时间来理解与练习,所以小学数学教学水平的提高对《意见》的落实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以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重新建构的过程。在国内外,越来越多的理论与方法被提出用来提高这一过程的效率。
1.2 研究意义
为了提高小学生对数学的接受能力,并缩短练习时间,采用格兰特·威金斯与杰伊·麦克泰格提出的“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以下简称“UBD”)来进行教学是一个充满前景的工作方法。UBD可以克服传统教学的缺点,让学生了解基本的原理,推动学以致用。
第二章 理论简述
精简来讲,UBD则是通过“逆向设计”,确定教学的预期效果,再创建评估手段,以此为基础进行情境设计和教学活动设计。
第三章 《上学时间》教学设计(UBD案例)
3.1 目标设定
3.2评估依据
学生需要达到AMT三目标,即A(知识能力)、B(理解)和T(迁移运用),其中,掌握知识能力在UBD理论中是基础水平,透彻理解是中级水平,做到迁移运用是高级水平。检验目标的达成采用对任务评估的方式。
3.3 教学过程
做好前侧工作,教学开始前,先通过问卷、谈话测试学习者对于钟表的预备知识,技能,理解和态度进行评估。
《 上学时间 》教学设计
一、内容简析
时间的学习是贴近日常生活中的一个板块,是学生感受“学以致用”的关键桥梁。时间的学习涉及到数学的重要思想,例如单位转换、不同单位的数据相加减、数形结合等,这些思想贯穿数学学习的始终,可以说,时间的学习是一个综合性课题。
二、学习目标
(1)通过复习,能够记录时间并准确计算时间长度。
(2)通过设计表格的活动,初步探索记录、整理数据的方法。
(3)通过分析数据,进一步了解与时间相关的内容,并能够根据数据总结出信息。
(4)体会时间的宝贵性。
(5)发展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发展沟通能力和合作能力。
三、评估证据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
重点:数据的记录、整理与分析。
难点:遇到问题后,考虑先做什么,后做什么。
五、教学媒体
教科书、投影仪
第四章 六、教学过程
第五章 反思及建议
UBD理论在根本上調动了学生和老师的积极性,推进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阐释了教师的引导作用,多方位评估学生的成就,对学生起到了正向激励作用,响应了“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号召。
但目前在实施上仍有一定的困境。例如,对学生过程性评估难以全面考量,学生细节方面的贡献难以量化,UBD创新与传统考试之间的接轨,学生对陌生教学方式的适应性差等问题,仍需要我们继续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