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是中国主要粮食作物,随着农业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水稻栽培技术逐渐更新,同时,水稻科学栽培也成为水稻种植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水稻生态栽培技术能够提高水稻质量,并且弥补当前水稻栽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需探索更加高产且高质量的水稻栽培方法。
1生态水稻栽培技术概述
中国国土面积辽阔,尤其是南方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水文地质条件,满足生态水稻生长,同时,也为探索科学的生态水稻种植方法提供了条件。当前,中国生态水稻种植技术已经得到迅速发展。例如鱼和水稻共同养殖模式能够在不添加任何农药和化肥的基础上,确保水稻养分及鱼饲料的品质,是中国水稻种植技术的重大突破。水稻生态栽培主要指在绿色无污染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的水稻栽培方法及管理技巧,构建水稻种植及经营管理模式。当前,水稻生态栽培技术和方法可以与现代化水稻种植行业经营管理手段相结合,最大限度地保证生态水稻产业链的良性循环,体现出生态水稻行业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水稻生态栽培技术主要以生物循环链为基础,更好地利用太阳能源、生物能源及生物废弃物,为水稻生产提供能量。这种生态养殖技术不仅能够有效降低水稻栽培成本,同时还能够培育出更加天然无公害的水稻品种,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提高水稻营养价值。
当前,水稻生态栽培技术分为初级技术、终极栽培技术和高级栽培技术。在初级栽培模式中,主要将其他可以与水稻共生的物种引入稻田中,通过水稻与该物种之间的共同生长,在降低农业生产成本的同时,提升水稻种植生态性。鱼和水稻共生栽培模式是最常见的一种共生物种引入方式。在终极发展模式中,水稻稻田生物种类更加多样化,能够确保水稻稻田中不同物种之间构成完整且良性循环的生物链,从而构建立体型生态发展环境。高级生态种植模式中涉及到的生物技术及物种更加复杂,还处于探索阶段。最大限度地追求水稻稻田中资源的高效利用,避免病虫害问题,确保水稻稻田内部体系的稳定循环。
2生态水稻栽培及稻花鱼养殖技术
2.1前期准备工作
选择水稻种植区域是生态水稻栽培技术最为关键的环节。首先,选择适宜水稻生长的种植地,确保水稻养分供应,应确保栽培区域周边水土条件符合水稻生长需求,同时注重种植区域周边的交通情况和水电供应状况。另外,必须要确保水稻种植区域的土壤条件,保障土壤透气性良好,避免地下渗水。注重考察前期种植区域,选择不会被水淹没及水土流失的农田。尤其是在冬季,当水稻收割完成后还应对土壤进行翻耕,保障深层土壤能够接受阳光照射,并且清除水稻田埂间的杂草及其他与水稻争夺营养成分的植物。在水稻收獲后,对水稻种植区域进行灌深水操作,将生态肥料迅速掩埋,确保生态肥料营养价值及水稻产量。
2.2选种
选择抗病害能力较高的优质水稻品种,是提升水稻产量及营养成分的关键因素。尽可能选择适应能力较强、抗逆性能较好并且受大众青睐的水稻品种,与此同时,还应该保证所选择的水稻品种能够快速适应稻田自然环境。在播种时避免过早插秧,必须要等到水稻品种通过安全鉴定及审核后,才能够进行插秧工作。水稻品种的优良关系到区域水稻种植产业的经济收益及营养价值,因此,在前期阶段,必须要选择能够适应当地环境且性能优良的水稻品种。
2.3育苗
水稻幼苗培育是水稻生态栽培工作中最为关键的环节,同时也是成本较高的环节。在育苗过程中,必须要为水稻幼苗提供充足的水源及光照,并且还要为幼苗成长提供充足的养分。可以施加鸡粪便、猪粪便等有机肥,保障幼苗养分供应。在施肥过程中,需注意施肥密度。其次,注重田间秧苗管理,特别要注意科学调控空气湿度及水分供应。在水稻种植膜内,可结合幼苗成长阶段调控温度、湿度及养分,保障幼苗的茁壮成长。
2.4鱼苗放养
在水稻插秧前,首先应对种植区域进行处理,保障水稻及鱼苗能够合理利用空间和光照条件。在整理后,应开挖稻花鱼养殖沟,若种植区域空间条件允许,还可以开挖一些空间较大的田字沟,若种植区域空间有限,可以开挖交叉十字沟。在施加有机肥后就可以进行插秧工作,保障秧苗垂直度及稳定性,确保秧苗根部能够吸收养分,同时也有利于稻花鱼在秧苗空隙处进行活动和觅食。插秧后,应对稻田进行灌水,稻花鱼大多数为鲤鱼品种,鲤鱼是一种杂食类水产生物,而稻田内部本身就具备丰富的饲料来源,更加便于鲤鱼吸收养分。同时,由于水稻稻田水体面积较小,而鲤鱼环境适应能力较强,因此,更加适宜将其选为稻花鱼的养殖品种。
2.5田间管理
在田间管理工作中,应定期人工除草,在除草后再次施加有机复合肥。与此同时,在养殖过程中,需注重稻田水位应该始终保持在土层下5 cm左右,间隔7 d后进行复深水操作,方便水稻孕育稻穗及稻花鱼觅食。在稻花鱼田间管理工作中,可以适当地在水田中放入小绿瓶作为稻花鱼饲料,并且始终保持田间水层高度,为稻花鱼提供充足的活动空间。当水稻高度增加后,还可以适当提高水位,为稻花鱼提供更加广阔的活动空间。
综上所述,水稻生态养殖技术不仅能够有效降低水稻栽培成本,同时,还能够培育出更加绿色天然的水稻品种。在未来,这种生态栽培技术将会成为中国水稻栽培发展趋势,为中国绿色农产品的供应提供条件。
(1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崔家乡农业服务中心崔桂生;2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农业农村局张志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