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称呼

2022-06-30 05:33:42李晓愚
老年博览·上半月 2022年6期
关键词:居士荒地板桥

李晓愚

小时候学历史,最痛苦的一件事儿就是记人名。当时觉得古代的人真是事儿多,一个人好几个称呼,搞得后人头昏脑涨。比方说张白圭、张叔大、张太岳、张江陵、张文忠公,听起来像五个人,可其实是同一个人——明朝重臣张居正。白圭是他小时候用的名,叔大是他的字,太岳是他的号;他是湖北江陵人,所以又被称为张江陵;至于文忠公,是他死后皇帝给的荣誉头衔,为“谥号”。

对古人而言,林林总总的称呼中,大部分是别人赋予自己的:名是出生以后父亲取的;字是成年之后,也就是男子20岁、女子15岁左右时,德高望重的长辈取的。在社交活动中,自称时称名不称字,尊称别人时称字不称名。在各种称呼中,只有号通常是自己取的,很能体现个性。而且,名和字是长辈所取,一般不能变更;而号,自己想取几个都行。

取号的习惯在唐宋以前并不流行,它的兴起跟文人讲究风雅、追求个性密切相关。古人的号有的与居住地有关,比如李白号青莲居士,因为他小时候生活在四川青莲乡;郑板桥号板桥道人,因为他老家的河上有座小桥,人称“古板桥”。有的号则体现了个人的生活情趣。欧阳修晚年号六一居士,有人问他为什么叫“六一”,欧阳修说:“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那人掰着手指头一数——这不才五个“一”吗!欧阳修指指自个儿——加上这一个老头儿,流连于五物之间,不就是“六一”了嘛!

名也好,字也罢,都是他人对自己的期许;号,则是自我的塑造与表达。有些人的号比名和字都要响亮,比如苏东坡。他被贬到湖北黄州,日子穷困,可他并不抱怨,而是开垦了一块荒地,每天扛著锄头下地干活。这块荒地位于黄州城东边的小山坡上,于是他就给自己取了一个号,叫“东坡居士”。这个别号里,蕴含着一个才华横溢的文人在逆境中的豁达与乐观。

猜你喜欢
居士荒地板桥
独登南山
当代作家(2023年3期)2023-04-23 21:26:58
板桥情(外一首)
鸭绿江(2021年17期)2021-10-13 07:06:08
青塘居士诗词选
中华诗词(2020年1期)2020-09-21 09:24:30
成双结对
趣味语文
荒 地
中国诗歌(2018年6期)2018-11-14 13:24:12
“松竹”图里话板桥
金桥(2018年1期)2018-09-28 02:24:44
板桥河
诗选刊(2018年7期)2018-07-09 06:49:36
板桥村扶贫精准在哪里?
对外发包的荒地为何被判无效
湖南农业(2016年3期)2016-06-05 09:3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