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提高水稻品质及产量,需不断进行优质水稻栽培技术的研发、试验和推广工作。科研人员研究发现,若盲目增加水稻种植密度,反而会对水稻田间生态环境产生影响,导致水稻营养、光照供应不足,出现产量降低的情况。综合来看,水稻产量影响因素分别为粒质量、粒数及有效穗数,在水稻种植过程中,要想提高水稻品质,需对上述3个重要因素进行协调处理,科学掌握各项水稻种植要求,提高水稻种植技术水平。
1水稻栽培技术研发意义
水稻栽培年限久、范围广、市场需求量大,水稻作为非常重要的粮食作物,对农业产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随着农业种植技术的不断发展,水稻种植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必须进一步强化水稻种植的研究和推广,提升人们生活水平,保证社会稳定发展[1]。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有助于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扩大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规模,促进社会经济发展[2]。因此,需深入研究水稻栽培技术,提升农业生产水平及生产力,促进现代化农业的发展。
2水稻栽培技术要点
2.1选种
优良品种是保证水稻优质栽培的基础,在选种时,需充分考虑整个水稻生长期的气候情况、土壤条件、土壤肥力水平、灌溉情况、田地排水状况等,充分发挥各类水稻品种的生产优势。在选种时,需保证其发芽率不低于80%,进而保证产量[3]。
2.2选地
水稻生长对于环境要求非常高,一旦环境不适宜,将会对水稻产量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合理选择种植地区十分重要,土壤含水量是基础条件,要考虑水稻种植地区灌溉是否便捷,只有灌溉方便、水源纯净,才能够为水稻生长提供优质水源[4]。另外,要想进一步提高水稻品质,还需考察水稻种植地区周边环境,确保无化工厂等污染源,避免水源中有重金属污染,导致水稻生长受到影响。
2.3播前准备
在播种前,可以通过浸种的方式提升水稻种子出芽速度及出芽质量,帮助水稻种子充分吸收水分,促进发芽生长。在浸种前,为了提升吸水速度和吸水质量,可以通过种子晾晒的方式降低含水量,在晴天将其铺在水泥地上晾晒2~5 h,期间翻整3~5次。在浸种时需根据水稻种子数量选择浸种器具及调节用水量,保证种子吸水质量[5]。
2.4整地
水稻种植前进行整地也是提高水稻产量的重要措施,在水稻栽培前需对土壤进行翻耕,深度不可过浅,打破犁底层,一般深度控制在15~30 cm,避免翻整过深导致肥力下降,为了充分满足水稻整个生长时期的营养需求,保障有机物积累,还需监测土壤肥力水平,并根据实际情况施入有机肥,满足水稻生长需求,避免因肥力不足影響水稻有机物积累,降低产量[6]。
2.5育秧田整理
水稻播种前加强整理水稻秧田也是非常必要的,是提升水稻出苗率的重要措施,对秧田进行清田平整后可施加底肥,底肥主要以绿肥为主或可混入适量的有机肥、饼肥等,为了保障水稻秧苗在入田后能够快速恢复生长,可使用尿素或硫酸铵提升土壤肥力水平及补充营养元素,保障水稻秧苗出苗率。
2.6秧苗培育
水稻种植中最常用的种植方式为育苗移栽,对于高产水稻种植产业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水稻秧苗质量会直接决定其后期生长品质及稻米产量。因此,水稻种植户需认识到水稻秧苗培育技术的重要性,不断优化秧苗培育技术方式方法,实现水稻优质高产[7]。在实际培育时,同样需要重视施肥工作,满足水稻秧苗的生长需求,施肥时,需根据天气状况及秧苗数量进行适当调节,既不可施肥过少,达不到施肥效果,也不可施肥过多,导致秧苗出现烧苗情况,需控制好氮肥、磷肥、钾肥的施肥比例,平衡各类肥料的供应条件,提升肥料利用率。
2.7合理密植
控制水稻种植密度对于稻田环境及稻米生长质量具有重要影响,需考虑不同水稻品种的生长需求,从而合理调节种植密度,从而实现水稻优质高产。在移栽时,需控制好各个秧苗间的距离,确保其种植密度处于适当范围内,密度过小会导致稻田间温度降低,不利于保持水稻生长温度,进而影响水稻结实率,降低其产量及品质。种植密度过大会导致田间养分供应不足、光照不充分,不利于水稻有机物的积累及提升稻米品质,需根据土壤肥沃程度调整种植密度。
2.8田间管理
2.8.1肥水管理
需根据水稻种植地区实际情况及稻米需求,适当施肥,通过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了解水稻种植地区的肥力状况及供肥特点,同时分析各类水稻品种生长需求及需肥特征,合理搭配施肥配方。农户需充分考虑品种、耕作条件、土壤特征及气候条件等各类因素,合理选择测土配方施肥方案。通过“三控”施肥技术提升施肥效果,施肥前需确定水稻整个生育期氮肥需求量,根据水稻粒期施肥、穗期施肥、分蘖期施肥及基肥施肥等合理控制氮肥施入量,根据水稻苗株生长情况及颜色调整各个施肥时期的施肥量。通过施加基肥,提升田地的肥沃程度。早季水稻分蘖期施肥为水稻秧苗移栽后的15 d左右,若为晚季稻,则可在其移栽后的12~15 d左右施肥。穗期施肥主要在水稻幼穗分化时期施肥。粒期施肥主要在水稻抽穗时期施肥。磷肥主要以基肥为主,而钾肥可在基肥施加,另一部分在分蘖期施加,若田间存在稻草还田的情况,可以通过降低钾肥施入量来提升肥料利用率,减少肥力投入。
2.8.2病虫害防治
水稻病虫害防治对于水稻健康生长和提升稻米品质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水稻田间管理需要重视的问题,水稻种植人员需充分了解水稻不同生长时期的病虫害发生特点及发生类型,针对性地进行防控处理,优化各项防治技术,通过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多项防治措施提升防治效果,优化稻田环境,保障水稻高品质生产。
综上可知,水稻高品质种植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对于提升水稻产量及质量均有帮助。随着水稻种植产业的不断发展,相关种植技术也更为细化,相关部门需进一步提升对于优质水稻栽培技术的推广和宣传,提升水稻种植户的种植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
[1]韦金福,陈德麟.浅谈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技术相关要点[J].低碳世界,2015(7):320-321.
[2]左京,王森森.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技术要点分析[J].南方农业,2020,14(9):2.
[3]毛春梅,陈善学.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技术要点[J].农民致富之友,2019(14):1.
[4]杜方田,王丽.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技术要点[J].农民致富之友,2019,595(2):92.
[5]谢永忠.水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的种类及要点[J].江西农业,2020,179(6):9-12.
[6]舒蟒.水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现状及提升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20,775(17):43.
[7]罗会富,潘伟功.水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的要点探究[J].农家科技(下旬刊),2019(12):71.
(广西壮族自治区全州县凤凰镇农业技术推广站王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