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教师团队助力区域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协同创新发展模式研究

2022-06-28 02:44方振龙隋秀梅于济群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2年7期
关键词:职业院校升级校企

方振龙 隋秀梅 于济群

摘  要  近年来,职业教育快速健康发展,为区域内中小企业在技能型人才需求方面提供了有力保障。面对产业转型升级的整体趋势,研究者立足于长春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学院工作实践,基于校企协同育人视角,尝试建立职业院校助力区域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路径框架,包括储备技能人才培养、在职员工能力提升、技术创新平台辅助、“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四个环节。希望从教学与管理一线切入,探讨职业院校作为助力企业转型的实施主体的角色定位。

关键词  职业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现代学徒制;“双师型”教师;区域中小企业;实训基地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2)07-0057-04

1  背景

2019年1月,国务院发布《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简称“职教20条”),提出要“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并强调要“推进校企全面加强深度合作”,学校要“积极为中国企业发展提供所需的课程、师资等资源”[1]。同年4月,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发布《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指出要“强力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聚焦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还要“融入区域发展、促进产业升级”[2]。2020年9月,教育部等九部门发布《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突出“巩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的重要性,并提出具体实施路径,如“建设一批具有辐射引领作用的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深化校企合作协同育人”[3]。由此可见,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已经成为职业教育改革宏观层面的趋势和方向,然而目前研究多聚焦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与理论推演,缺乏自下而上的抽象与归纳的研究方式。本研究尝试从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视角切入,回应“职业院校该如何助力企业转型升级”这一兼具现实和历史意义的重要问题。

2  职业院校助力区域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意义

2.1  中小企业的现实需求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社会职能对于中小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尤其是在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职业院校更应该发挥自身的社会服务职能,为中小企业的良性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2.2  职业院校的智力优势

职业院校立足区域,加深与企业的合作交流,旨在促进本地人才就业与经济发展,并最终指向院校人才的培养。职业院校作为本地经济发展的引擎之一,在诸多方面对中小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如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在职员工技能提升、技术创新平台、科技创新队伍、共享型实训基地、众创空间、产教联盟、产业学院等。作为区域内中小企业发展的智囊,职业院校为其提供创新支持服务,赋能相关产业转型升级。

2.3  校企合作的社会意义

职业院校发挥自身优势,对产业工人进行培训,满足其发展需求,保证其核心竞争力。目前,我国人口红利出现拐点,提升产业工人的职业能力与就业能力被摆在相当重要的位置。加之以信息技术为标志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致使专业知识迭代速度变快,亟待从体制机制层面构建能够促进校企双方人才培养的终身学习框架,并以人才培养为契机,助力区域中小企业转型升级。

3  职业院校助力区域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路径研究

依据地方经济发展现状和产业结构布局,针对中小型企业发展特点,结合长春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学院的工作实践,研究者将职业院校助力区域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路径分为储备技能人才培养、在职员工能力提升、技术创新平台辅助、“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四个环节,实现校企协同育人的双向赋能与长效发展[4],如图1所示。

3.1  储备技能人才培养

中小企业发展本身就需要大批量的技术技能人才,伴随近年来经济大环境的转型升级,中小企业对用工的要求进一步提升,尤其是对复合型的跨界人才需求进一步提高。随着我国中小企业产品竞争力逐步增强,不仅需要规模化的岗位工人,更需要技术技能型创新人才。职业院校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将企业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融入人才培养过程中,十分适合中小企业的需求,通过现代学徒制培养、订单培养、直接就业培养的方式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岗位支持,解决企业用工难的问题。构建有利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课程内容与产业升级转型对接,课程内容与岗位技术要求对接,推进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工作过程导向等教学模式改革,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提升学生就业的核心竞争力,保证高质量技能人才输出。近年来,笔者所在学院实施了以下几种人才培养模式。

3.1.1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国有企业或中型民营企业产品的类型相对比较固定,在工艺上不断更新升级,适合利用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人才梯队。比如智能制造专业群采用“招生即招工”的方式,利用三年的时间与长春市新金享冷弯型钢有限公司进行订单式培养,以校企协同育人为路径,按照职业特点、企业需求来设置课程结构,将企业的产品工艺与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并根据社会对人才的知识架构、专业技能以及精神品质的需求进行动态调整,实现人才培养的实用性。

3.1.2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现代学徒制是目前职业院校采用的比较成熟的新型技能人才培养方式,从2015年教育部推出现代学徒制试点以来,全国大部分职业院校开展了各种类型的探索,并取得阶段性成果。智能制造专业群从2016年开始进行学徒制探索,目前已经与长春一汽、福耀玻璃(长春)等企业进行四轮探索。专业群在招生环节开展专业大类招生,在第一学年年末开展学徒制专业分类,利用两年的时间,以5∶5的学校学习和企业实践的方式进行技能人才培养,企业全程参与教学过程,并直接参与课程标准开发、教学团队组建、考核评价标准制定,校企协同育人,实现学生基础理论知识水平、劳动实践技能和职业能力素养的全面提升。

3.1.3  就业取向人才培养模式  小型企业具有产品周期短、产品领域性强等特点,通常针对某一类产品进行开发和生产。小型企业在社会上占有非常大的比例,但用人需求和用人岗位的可持续性较低,预测性不强。因此,专业群依托行业协会,与行业协会携手发掘企业人才需求,专业群与吉林省模具工业协会开展合作,充分发挥协会纽带作用,通过组织协会内209家企业的用人需求,针对性构建人才培养模式。即专业群采用面向某一类专业领域的人才培养方式,为小型企业的用工需求提供有力保障。

3.2  企业在职员工技能提升

3.2.1  百万扩招下教学调整  高职院校扩招是职业教育面向数以亿计的产业大军技能提升的一项重大举措,中小企业的岗位工人是技能提升的重点对象,专业群面向区域中小企业的在岗职工开展扩招工作,实施专项的技能培训。同时,面向退役军人开展智能制造基础理论实践教学,面向下岗职工开展新工艺、新技术专项教学,面向农民工和新型职业农民开展焊接、装备维修调试等实用新技术教学。将中小企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引入教育教学,实现学习内容和岗位工作的对接,提升扩招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中小企业培育更多更好的技能人才。

3.2.2  精准对接式技能培训  随着产业的转型升级,中小企业的产品加快了更新速度,这对企业在职员工提出更高的要求。比如随着汽车型号的不断升级,减速器工艺几乎半年就会迭代一次,长春泰盟机械公司的在职员工不仅要能够完成现有产品的生产,还要有改进工艺的能力。职业院校的技能培训为员工提供了平台,智能制造专业群面向企业在职员工开设新技术、新工艺岗位技能培训,每年参加培训的人员达3 000余人,满足了中小企业对员工技能提升的迫切需要。

3.2.3  发展式评价的技能鉴定  目前,教育部推出的“1+X”证书制度试点已经公布并实施500余项等级证书,覆盖了社会经济产业的大部分岗位。智能制造群主要承担“1+X”数控车铣、多轴加工、数控维修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培训鉴定任务,为企业在职员工和再就业人员提供技能鉴定基地,并联合中船集团等国内专业领域先进制造企业开展新技术培训,以高新技术引领区域中小企业的持续发展。

3.3  技术技能创新平台的辅助

经过国家20年的大力扶持,职业院校已经成为我国教育框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197家“双高计划”建设单位成为人才培养的高地。长春职业技术学院智能制造专业群的实践教学设备已经能够覆盖先进制造技术全产业链,涵盖产品的开发设计、零部件生产、组装调试、售后服务等环节,具备专业技术和实践设备双重保障。中小企业通常处于产业链的某一节点,致力于一个零部件的生产或者一个环节的运维,缺少对整体产品设计的把控。因此,职业院校可以成立产教协同应用技术研发中心,利用自身的科研优势和资源优势来服务中小企业,促进企业的转型升级;中小企业则利用自身的专项技术优势来补充学校教学,校企协同,发挥各自优势,弥补自身不足。

3.3.1  基于校外工作场所的学习  专业群与长春市通用机械有限公司成立变速器工艺改进中心,在企业车间设置产教协同应用技术研发中心,针对企业生产实际,教师直接参与产品的生产,发挥自身科研能力的优势,改进生产工艺,改造生产设备,实现产品生产过程的更新升级,节约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3.3.2  基于校内实训场地的学习  中小企业的设施投入通常全面指向生产,设备使用率高,很少有闲置设备和多余的资源来进行新产品、新工艺的开发,且科研能力薄弱。针对这一问题,专业群充分发挥自身硬件优势,在学校智能制造实训中心设置吉林省模具产教协同应用技术研发工作室,智能制造实训中心具有中小企业很少引进的五轴加工中心、三坐标测量仪、3D打印机等研发设备,在满足学生教育教学的同时,开展面向中小企业模具设计领域的研发及应用,为中小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提供有力支持,推动企业发展与进步。

3.4  高水平、结构化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随着示范校、优质校、双高校建设的开展,极大促进了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职业院校教师综合能力得到有效提升,教师的理论功底和实践技能已经非常接近产业的生产实际。但是,随着我国产业经济的转型升级,中小企业的产品也呈现技术复杂度上升的趋势,这就需要职业院校随之调整“双师型”教师队伍结构,而自身提升和外界引入是提高教师水平、优化“双师”结构的有效途径。长春职业技术学院采用教师下企业实践和企业技师进校园两种办法来实施。

3.4.1  企业技师进校园  中小企业技师在产品的应用和研发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仍需要不断学习新技术以适应产品的迭代更新。市场经济与产品技术相互促进,使技师逐渐成长为某一项技术的专家,这种生产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积累是校内教师所欠缺的,也是教材里面无法体现的。职业院校应结合课程体系设置,围绕某一项技术引入企业技师走进校园。企业技师在职业院校传授技能的同时,也会学到相关技术的新知识,将新知识反馈到企业生产,加快产品的研发节奏,促进校企合作实现良性循环。近五年来,智能制造专业群聘请吉林省佳鸿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四名技师进校园,将企业车顶帐篷项目带入课堂,使学生的实践技能更加接近生产实际。同时,技师在教学过程中得到理论知识扩充,促使帐篷的生产效率提高约5%。自动化专业群聘任中车长客股份三名技能大师在校内建立大师工作室,与专任教师一起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标准、实施模块化教学改革,与师生一道自制动车组检修实训设备,为师生开展高铁新技术讲座、培训等。

3.4.2  学校教师下企业  企业实践是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职业教育本身就是要使教学与产业实际密切融合。教师只有深入企业,才能更好地掌握相关技术的应用,才能更好地依照企业的工作内容设置课程内容、更新课程标准,教授学生更加贴近生产实际的技术技能,同时发挥自身研发能力的优势,促进企业的工艺升级改造。智能制造群教师在长春新金享冷弯型钢有限公司实践过程中,帮助企业完成开卷机的自动化改造,并针对型钢钢板打孔效率低、准确性差的问题创新开发了新型模具夹具,提高打孔准确性的同时大幅提高了工人的工作效率。教师将企业实践的工作内容引入课程标准,丰富了课程内容,为企业典型工作任务的推广提供了案例。

4  结束语

中小企业的发展升级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社会职能有效助力中小企业转型升级,也是校企协同育人的有力体现。在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职业院校更应该发挥自身的社会服务职能,助力中小企业良性发展。本文以长春职业技术学院智能制造专业群助力制造领域中小企业发展为例,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企业在职员工技能提升、技术创新平台辅助等方面论述职业院校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的研究路径,为其他院校教学改革及政府相关部门决策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A/OL].(2019-02-13)[2021-12-26].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9-02/13/content_5365341.htm.

[2] 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A/OL].(2019-04-03)[2021-12-23].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29754759589540503&wfr=spider&for=pc.

[3] 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印发《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的通知[A/OL].(2020-09-29)[2021-12-27].http://www.moe.gov.cn/srcsite/A07/zcs_zhgg/202009/t20200929_492299.html.

[4] 隋秀梅,高芳,唐敏.“双高”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5):93-96.

*项目来源:中国电子劳动学会2021年度“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教育改革立项课题“双高背景下高职院校与产教融合型试点企业探索协同育人模式研究”(项目批准号:Ciel2021165。主持人:方振龙);教育部首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实践性课题研究项目“高职院校教师团队助力区域中小微企业转型升级的协同创新发展模式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SJ2020010301。主持人:隋秀梅);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职业技术教育分会2020年度立项课题“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与保障机制研究”(课题编号:GZYYB202053。主持人:隋秀梅)。

作者:方振龙,长春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学院副院长,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专业建设与教学资源开发;隋秀梅,长春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学院院长,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校企合作与资源整合;于济群,长春职业技术学院教务科科长,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130033)。

猜你喜欢
职业院校升级校企
小投入,大升级 Polk Audio Monitor XT系列
幸福,在“家门口”升级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回暖与升级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校企合作五反思
支持水利职业院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