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佛山市高明区沧江中学 严青芹
湘教版七年级“地球运动”一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地球自转和地球公转不同的运动方式,以及自转和公转产生的时差现象、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五带划分等内容,具有一定的综合性、抽象性、客观性的特点。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有许多方面是学生日常能观察和体验到的,秉承新课标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在尊重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基础上,教师在课堂上应多联系生活实际,通过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和地理事物,化抽象为具体,帮助学生理解、吸收和运用知识。
七年级是学生接触地理学科的第一阶段,学生的地理基本素养普遍薄弱,教师应充分借助直观教具和多媒体设备,如手电筒、地球仪、视频微课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建构直观立体动态的概念。另外,七年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小组探究协作精神总体有所欠缺,需要老师正确引导。
1.核心素养培养目标(见图1)
图1 本节课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目标
2.教学流程(见图2)
本节课的教学环节、问题设计以及时间的安排如图2 所示,下面对具体的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进行阐述。
图2 教学活动安排
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为了让学生更好理解“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这一概念,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问题为导向进行概念析疑,让学生思考我们每天经历的昼夜更替、每年经历的春夏秋冬的变化还有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到底是太阳在动还是地球在动。学生在思考中探究,在探究中提升,逐步有了地球运动的概念。
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支架的目的,一方面是考虑到学生初步接触地理,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同时也是让学生对地球的运动产生好奇心,从而为本课后面的探究学习做好铺垫。
环节二:自主学习,探索新知
地理实践力是学生获取第一手资料研究现实世界人地关系的钥匙。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但是尚不成熟,地理实践活动可以强化学生的实践意识,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积累直观的知识经验,是地理实践力的重要载体。因此,地理实践力与地理实践活动的参与程度成正相关关系。
此环节,笔者设计四个活动:活动一,教师提供手电筒和地球仪,指导学生用手电筒照射地球仪,并按照地球自转方向转动地球仪,学生们细心观察、思考昼夜更替的原因。活动二,两位学生上台模拟“地球公转”,一位学生代表地球,一位学生代表太阳,学生们观察、思考四季更替的原因。活动三,学生走上讲台在黑板绘画“地球公转”示意图。活动四,教师通过表格从概念、周期、方向、产生的现象等,归纳总结地球自转和地球公转的教学内容。
设计意图:教师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逻辑思维水平,有梯度、有层次设计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参与演示地球自转和公转活动,对“地球自转”和“地球公转”概念有了正确的辨析,个人的地理实践能力得到提升。
环节三:情景教学,合作探究
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主要是:理解昼夜更替、各地时差等现象与地球自转的关系;理解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时间长短的变化等地理现象与地球公转的关系。笔者通过设置四个活动来突破教学重难点:活动一,“我和我的学生(学生在加拿大留学)在微信上进行的日常交流,基本难以实现同步”“巴西世界杯比赛在白天进行,而居住在中国的人收看到的直播节目却在晚上”,笔者用两个实例来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地球上时间的差异。活动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及应用”是地球运动一节教学难点,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笔者巧妙创设情境,把当地居民的日影变化的生活图片导入“太阳高度”,启发学生思考。活动三,笔者利用地理兴趣小组活动时间,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在地理仪器室带上仪器,在室外任意观察上午、中午、下午的太阳方位和太阳高度,并记录三个时段太阳方位和太阳高度的差异,课堂上小组分享汇报活动成果。活动四:学生掌握了正午太阳高度的原理后,如何应用?课堂上笔者引导学生探究了这道题目:小明爸爸为方便爷爷奶奶出行,准备在郑州市区一楼买一套房子,妈妈担心光照不好,小明建议元旦时间去看房子。理由是什么?答案是元旦时间是1 月1 日,正值北半球冬季,正午太阳高度最小,若近期太阳光线未被阻挡,则说明一楼采光条件好。
设计意图:生活化的地理课堂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满足学科特点,符合新课标理念。笔者从现实生活入手,鼓励学生借助生活实践解释地理现象,通过小组合作,采用立杆测影等户外实践来探究当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分析太阳高度及正午太阳高度具有多大尺度,让学生在实践中思考,在思考中发展,综合思维得到增强。
环节四:归纳小结,反思提升
人地协调观指人们对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秉持的正确的价值观。本节课的总结环节,笔者把手电筒作为太阳光源,模拟太阳光的照射,同时播放地球公转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光源点(即直射点)与地球仪上三条重 要纬线(0°、23.5°N、23.5°S)之间的位置关系。然后让学生小组合作在一张A4 纸上绘画太阳直射点在地表的移动示意图,教师通过白板展示学生作品并及时点评。这个环节中,笔者引导学生从身边事例思考,让学生思考学校春季和秋季开学对作息时间(尤其是早上起床和傍晚放学时间)调整的原因,以及家乡四季景观变化和温度带对我区经济发展的优势。
设计意图:本环节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太阳直射点在地表的移动、四季的形成、五带的划分等地理现象与地球公转的关系,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受到科学史的教育,并正确认识世界上物质是不断运动和变化的,学会用科学真理分析问题。另外,让学生通过分析学校春季和秋季开学对作息时间调整的原因,以及家乡四季景观变化和温度带对我区经济发展的优势,表达自己的看法与感受,引导学生形成人地发展观念。
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地理实践力、综合思维四个核心素养是结合地理学科的教学内容、学生在地理学科中的学习普遍表现以及要达到的目标进行的设计。这四个素养不仅仅围绕了地理学科,还建立在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的需求之上。因此,结合核心素养开展地理教学,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因此,教师在指向核心素养的培育,进行地理学科的教学设计时,应紧扣地理核心素养的构成要素,深入挖掘各要素的本质,在深入理解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上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构建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师精选学习素材,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组织高效灵动课堂;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展,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有效转化和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