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区域软实力的综合评价

2022-06-28 13:53董晓芳
商业经济 2022年6期
关键词:省区市子系统聚类

董晓芳,曹 文

(河北经贸大学 数学与统计学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00)

一、引言

软实力这一词最早于20世纪90年代由哈佛教授约瑟夫.奈提出,软实力是一种区别于传统意义权力内涵的权力:它强调的是一种通过吸引而非强制或者利诱的方式改变他方的行为,从而使己方得偿所愿的能力。自21世纪初以来中国政府开始有意识地提升国家软实力,试图通过改善国家形象,为国家的进一步发展营造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近期2021年第四届上海进博会将提出通过“一网统管”数字化平台提高上海的软实力的目标。

随着软实力概念的传播,我国研究学者在软实力概念的基础之上发展了区域软实力,区域软实力是指区域当中精神、制度、物质、行为等文化体现出的对区域内外人群的综合吸引力。陈海峰提出目前我国的国家软实力和区域软实力的评价指标体系还没有达到一个广泛的共识,并且研究只是在理论思辨阶段。朱孔来等人确立了由区域文化子系统、人力资源素质子系统、政府公共服务子系统、区域形象子系统、区域融通子系统、区域创新子系统总共6个子系统形成的区域软实力评价指标。秦琴认为区域软实力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是区域资源禀赋结构,二是区域运用和创造资源的能力。袁永科和尹瑞婷运用主观赋权值法(AHP法)和客观赋权法进行相关研究。赵爱婷等人将区域软实力的构成要素最终确定为区域文化、公共服务、人力素质、区域形象和宜居环境等五个方面。王子彤提出健全制度规则、统筹管理、产业多样发展的策略提高区域软实力。尹维杰和项晓艳提出通过加强区域互动、打造区域文化品牌、创新体制机制的策略提高区域软实力。陈国生等人运用比较研究方法提出提升衡阳市区域软实力的路径。

区域软实力可以借鉴赵爱婷等人的文章,尝试从区域文化、公共服务、人力素质、区域形象和宜居环境5个维度作为区域软实力的评价指标体系,但是由于指标体系要扩展到全国,因此二级指标的选择也会依据实际情况做出改变。

二、区域软实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评价方法

因子分析法于1931年由Thurstone首次提出,基本思想是把联系比较紧密的变量归为同一类别,而不同类别的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较低。因子分析反映了一种降维的思想,通过降维将相关性高的变量聚在一起,不仅便于提取容易解释的特征,而且降低了需要分析的变量数目和问题分析的复杂性。

聚类就是将某个对象集划分为若干组的过程,使得同一个组内的数据对象具有较高的相似度,而在不同组中的数据对象是不相似的。聚类分析分为Q型聚类和R型聚类,本文将运用Q型聚类对各个省份进行聚类。

(二)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借鉴赵爱婷等人的文章,尝试从区域文化、公共服务、人力素质、区域形象和宜居环境5个维度构建区域软实力评价指标体系区域软实力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指标体系。

表1 指标体系

本文数据来源于2020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第三产业统计年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中2019年全国31个省区市。依据以上指标对全国31个省区市的区域软实力进行探究,首先,运用SPSS软件先对各个维度进行因子分析,计算31个省区市的区域软实力指数;其次,采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对各省市的区域软实力进行聚类分析,将全国省区市划分为几大类。

三、实证分析

(一)因子分析

1.因子分析适应性检验

由于各个指标之间的单位不同、数量级不同,因此需要对各个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并且需要对各个指标进行Bartlett球度检验和KMO检验,确保各个因子之间存在相关性是进行主成分分析的前提。经相关检验可以看出28个指标进行因子分析的KMO值>0.5,说明28个因子适合进行因子分析。巴特利球形检验的P值小于0.05,说明各个指标之间具有相关性,因子分析有效。

2.主成分提取

通过因子分析的总方差解释表格可以发现因子分析提取了4个主成分因子,第一个主成分因子可以解释14.498%的总方差、第二个主成分可以解释3.788%的总方差、第三个主成分可以解释1.539%的总方差、第四个主成分可以解释1.299%的总方差。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了85%以上,说明能够包含原数据88.016%左右的信息,并且通过绘制碎石图发现当主成分选择大于4后,特征值下降的速度变缓,因此选择提取4个主成分因子是适合的。

3.因子命名

由表2旋转后的成分矩阵可以发现c1、c6、c7、c8等因子变量在主成分因子1上得分在4个主成分因子里是得分最高的,因此对主成分1命名为“文化教育管理”因子;c14、c22、c27、c28在主成分因子2上得分在4个主成分因子里是得分最高的,因此对主成分2命名为“环境治理能力”因子;c5、c18、c19在主成分因子3上得分在4个主成分因子里是得分最高的,因此对主成分3命名为“支出与分配”因子;c23、c26在主成分因子4上得分在4个主成分因子里是得分最高的,因此对主成分4命名为“绿化程度”因子。

表2 旋转后的成分矩阵

4.得分与排名

对各个地区4个主成分因子得分根据下方计算公式进行计算得到综合因子得分,并对各个因子得分进行排名可得表格5得分及排名

由表3主成分得分及排名可以看出在文化教育管理方面排名靠前的省份有河南、山东、江苏;在环境治理方面排名比较靠前的省份有广东、上海、云南;在支出与分配方面排名比较考前的省份有北京、上海、浙江;在绿化程度方面排名比较靠前的省份有宁夏、北京、内蒙古。总成分排名比较靠前的省份有广东、江苏、山东。

表3 主成分得分及排名

(二)系统聚类

通过因子分析后得到的4个主成分因子得分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可以得到树状图,根据决策树特征选择将31个省区市划分为4大类,第一类区域包含北京、江苏、浙江、上海;第二类区域包含河北、山东、河南、四川;第三类区域包含辽宁、黑龙江、湖北、湖南、陕西、天津、山西、内蒙古、福建、江西、海南、重庆、贵州、西藏、青海;第四类区域包含广东。

对每一个大类的各个主成分因子计算平均值可以得表4各区域主成分平均值,第一大类的城市在各个主成分上得分都是正数并且在文化教育管理和支出与分配上得分较高;第二大类的城市在文化教育管理和绿化程度得分中等,在环境治理能力以及支出与分配上得分最低;第三大类城市在各个主成分上得分都是负数;第四大类的城市在环境治理能力方面得分最高,其他主成分上得分中等。

表4 各区域主成分平均值

四、结论及建议

广东被单独分为一类是因为环境治理能力突出,北京、江苏、浙江、上海在各个方面的能力都比较平均,说明这4地区区域软实力保持高质量发展,河北、山东、河南、四川在区域软实力4方面表现中等,余下省份在区域软实力方面有待提高。

全国省区市的区域软实力强弱呈现分散态势,没有呈现区域集聚性,说明各个区域之间沟通联系不紧密,因此各地区之间需要加强文化等各方面的交流合作,提高区域之间的资源流动性。各个省区市应向广东学习环境治理的方法措施,并将方法进行本土化来适应本地区的发展需要,同时广东省应向其他省份学习支出与分配方面的统筹规划。

对于全国各个区域提高自身区域软实力的建议如下:

第一,文化教育管理不仅要讲知识还要讲文化。人具有一定的社会性,除了对物质上的追求,还有情感和精神的需要。教育不只是为了培养具有高智商的人才,教育的目标还具有传递传播文化的功能,特有的文化会形成特有的价值观,并在行动、社会交往中得到自然流露。各地区有自己独有的文化,通过教育保持文化的传承、传播与交流才能使文化永葆生机。

第二,环境治理和绿化程度方面政府要建立起协作机制,加强各部门对于环境治理知识的学习,防止在治理过程中出现监管分散、监管原则不明的现象,同时从法律层面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责与权限,在出现问题时做到有法可依。区域之间在环境治理方面要加强沟通与协作,可以加强城市绿化管理,同时加强农村绿化,在绿化种植方面,要根据实际情况对绿化品种进行筛选。

第三,支出与分配方面重视教育支出与收入分配的均衡,政府要不断明确教育发展的重要性,优先确保财政支出分配中的教育支出。政府加强完善初期分配收入,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上的比重,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完善再分配机制促进社会收入分配平衡,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

猜你喜欢
省区市子系统聚类
No.1 全国12个省区市发布今年第一季度GDP数据
基于数据降维与聚类的车联网数据分析应用
复课
基于模糊聚类和支持向量回归的成绩预测
网络空间供应链中入侵检测及防御子系统的投资机制研究
网络空间供应链中入侵检测及防御子系统的投资机制研究
减贫成效显著 安徽等8省份获中央32亿元奖励
基于密度的自适应搜索增量聚类法
团队与知识管理的关系研究
浅谈中职学校新型模块化机房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