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工精神闪耀抗疫斗争

2022-06-28 01:48本刊综合报道
国防科技工业 2022年6期
关键词:抗疫防控疫情

本刊综合报道

从6 月1 日零时开始,上海的马路上、街道边、商场里、黄浦江边、旅游景点等各处因疫情封控而寂静的区域,开始恢复往昔的喧嚣,这座城市在经历了两个多月的疫情阻击战后,正有序恢复曾经的生机和活力。

战争年代,在党的领导下,赤胆忠心的军工人,在炮火硝烟中开足马力,夜以继日为人民军队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军火供应,为中国人民站起来立下卓越功勋。和平年代,面临非常时期和特殊任务,人民军工笃行“人民至上”,在国家需要时挺身而出。这是一场看不到硝烟的战争,从2020年伊始,广大军工人在党的坚强领导下,秉承“把一切献给党”和“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初心使命,投入到这场伟大的抗疫斗争中。

国家利益高于一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这场同严重疫情的殊死较量中,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

在刚刚过去的这个春天,上海疫情防控形势持续严峻。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在此次防疫阻击战中,总部搬迁到上海不久的中国船舶集团,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始终不忘大国重器的使命与担当,第一时间行动起来,尽锐出战,全力投身到这场艰苦的抗疫斗争中去。

中国船舶集团总部党员带头,积极推动上海地区9000 多名党员落实“双报到”要求,实现“应报尽报”,全体职工都在这座城市各个角落坚守奋斗,用实际行动响应党的号召,全力以赴服务上海抗疫大局。

5 月下旬,在上海市疫情防控拔点清面的关键阶段,中国船舶集团旗下沪东中华抗疫志愿服务队100名志愿者通宵达旦、风雨无阻战斗,接连完成12 个养老院760名密接人员的转运,其中转运老人700 多人,卧床老人更是达到380多人。

比防疫物资更紧张的是生活刚需。当上海全市人民都开始了线上订菜模式,社区的老年人们却受制于智能手机。为此,中国船舶集团七〇一所的志愿者们挨家挨户上门进行现场教学,不管白天黑夜,随叫随到。

中国船舶集团的党员、干部积极投身抗疫一线,担当抗疫志愿者,辅助社区开展核酸筛查、抗原检测、生活物资配送、垃圾清运等工作。他们热情无私,主动为粮食短缺的社区住户捐赠大米;他们兢兢业业,24 小时坚守单位保证工作抗疫两不误;他们任劳任怨,帮助社区2700 多户5000 多人顺利进行9 轮核酸采样;他们发挥所长,利用财务知识在社区物资采购中担任统计核对工作……

在城市的各个角落,中国船舶人用温情与善举、坚守与担当,汇聚成战胜疫情的强大合力,与上海人民一同共克时艰。

中国船舶集团抗疫志愿服务队

党旗所指,人心所向。在防控一线,“船厂蓝”化身“社区白,党员干部以“我先上”“跟我上”的战斗姿态冲锋在第一线;在深巷小弄,党员夫妻并肩战斗,演绎心系家园的责任和真情故事;在集中疏散点,43名青年志愿者火线递交入党申请书,表达“疫情不退我不退”的坚定决心。

党旗引领,淬火成钢。一个个日夜拼搏的船舶人汇聚在鲜红的党旗下,成为疫情防控的中流砥柱。疫情突发的特殊时刻,船舶人选择挺身而出;面对高负荷高强度的工作,船舶人做到毫不懈怠;面对疫情风险,船舶人坚持勇往逆行,把抗击疫情作为践行初心使命的“主战场”。

面对疫情,还有来自其他军工集团的驰援。为了打赢上海疫情阻击战,根据国务院国资委统一部署,中核集团又一次挺身而出,勇担央企责任,积极响应号召,宝原核工业总医院和核工业四一六医院组成的央企援沪疫情防控医疗队131 人集结出征,驰援上海。

这支队伍中的很多人,早在2020年初武汉爆发新冠肺炎疫情时,就化身最美逆行者,奔赴抗疫一线。这次他们在接到中核集团支援上海市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后,全院上下紧急行动,各党支部广泛动员,广大党员踊跃报名,第一时间完成队伍组建。队伍中不仅有参与援鄂医疗队的队员,还有曾支援成都市公共卫生中心的医务人员,他们主动请缨、逆行出征,义无反顾奔赴疫情防控最前线,用实际行动彰显了伟大抗疫精神和共产党员的责任担当。

军工科技助抗疫

在抗击新冠疫情的伟大斗争中,中国航空人向国家完成一次意想不到的交付—仅用16 天时间,从零起步到成功研制出具备单台日产能达到14万只的全自动口罩机。一群曾经参与J-10、J-20 等重大装备工程的航空人,凭借完全自主完成国家重托。

这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中国在抗击疫情中全速奔跑。疫情任务严峻,初期口罩严重短缺,航空工业集团主动承担起以最快时间研制口罩机,迅速投产投用的紧急任务。

在16 天时间里,由中国航空制造技术研究院作为牵头单位协同中国航空工业7 家单位,完成了全自动口罩机的设计、制造、装配以及调试运行。在这项紧急任务中,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全力统筹,组织中航国际、洪都、精密所、宝成、沈飞等分布在全国6 省的7 家单位近700名专业人员投入研制生产。

这是场超常规的中国航空人大协作:传动轮零件来自生产舰载机的沈飞,切片机来自生产教练机的洪都,胶滚来自陕西宝成,口罩耳带焊机来自航空工业303 所……关键时刻,不讲代价,只讲协作。仅仅16 天,一型由793 项2365 件零件组成的全自动口罩机研制成功。带着航空基因的口罩机具备自动化程度高、运行稳定、生产效率高等特点,为全面赢得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了航空力量。

在这支研制团队的背后,是中国用六十余年培养起来的自主航空工业体系和航空人队伍。他们知道关键技术等不来、买不来,中国航空人靠自主研发为国家建设起一个日趋完善的航空工业体系,有了包括“20 系列”在内的让中国人自豪的航空装备,也有了敢于在关键时刻举手承接新挑战的自信。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是一场与病毒较量的战斗,也是一场社会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的大考。与2003年抗击“非典”相比,此次疫情防控是一场典型的数字时代抗疫战争。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有效防控疫情,既是对社会治理水平与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也是对中央企业,尤其是科技型企业履行国之重器责任担当的一次特殊考验。

在本次“大考”中,中国电科疫情防控大数据攻关团队充分利用自身在网络信息技术,特别是在大数据、人工智能,以及智慧城市建设和社会安全风险防控领域积累的技术和经验优势,以更有价值的方式投入到这场抗击疫情的战斗中去,取得了丰硕成果。

为了让有疫情隐患的人及时得到关心,让无疫情隐患的人安心畅行,团队基于大数据科学建模,在短短的时间里,以县域为单位,对疫情进行风险预测,为全国范围内的县(市、区)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提供预警和参考,为国家卫健委制定县域风险等级标准和风险人群判别标准提供支撑;研发了“一网畅行”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大数据应用软件,构建了风险人群感知大数据平台、疫情防控指挥平台和服务社区、交通、企业等的7 个APP,服务范围覆盖全国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其中,密切接触者测量仪APP 只要输入姓名和身份证号就可以知道自己是不是密切接触者。

为更好更快的将信息化抗疫成果应用于民生领域,中国电科发挥央企在数据、技术端的独特优势,以“央企+民企”“云+端”的优势互补新模式,通过“一网畅行”大数据系统,以及全国通用的“畅行码”,全力支持与社会民生关系密切的美团(外卖)、滴滴(出行)、顺丰(快递)、多点(电商)等头部企业,在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场景中尽快恢复服务能力,便捷百姓生活的“最后一公里”。

夺取“双胜利”

打赢疫情防控和科研生产“两场战役”,既是央企的政治责任,也是军工企业的光荣使命。

地处上海的航天科技集团八院在抗击新冠疫情的同时,坚决落实中央和属地疫情防控要求,积极履行央企责任担当,科学部署疫情防控工作,动态调整疫情防控措施,圆满完成了以4 箭3 星发射和神舟十四号发射为代表的各项科研生产任务,确保实现疫情防控阻击战和科研生产攻坚战的“双胜利”。

北京时间2022年6 月5 日10时44 分,长征二号F 火箭将搭载着三名航天员的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送入太空,我国空间站建造阶段的首次载人飞船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有这样一支来自上海的航天试验队,他们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神舟十四号试验队。面对疫情防控考验,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的坚强领导和统一指挥下,在各相关部门和有关单位的全力支持和大力协同下,试验队克服人员集合、出行转运和产品准备、专列发车等困难,顺利抵达目的地。

随后严格执行“7+7”集中隔离规定,在第一个7 天集中隔离观察期间,做到全员足不出户,每日开展口咽拭子与鼻咽拭子采样检测和体温自测,每日对集中隔离点进行严格消杀,生活垃圾进行单独集中处理,将隔离初期潜在风险降到最低。在第二个7 天观察期内,采取“两点一线”模式开展工作,这对试验队疫情防控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专列卸车、产品转运、设备操作等各环节,各试验队员均穿着防护服进行,虽然带来了诸多不便,但大家都全力配合。“就像我们的产品不能带任何质量隐患上天一样,防疫工作也不能带任何风险隐患入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试验队质量二岗徐佳俊说道:“单位还及时给试验队员家庭配送生活物资,解决了大家的后顾之忧,让我们更加全身心地投入到任务当中。”

兵器工业一机集团制造的核酸采样车

航天科技集团八院试验队调度黄晓梅兼任队伍的疫情防控岗,她除了将日常繁琐的工作协调和保障任务处理得井井有条,还事无巨细,将队伍的各项防疫工作安排得妥妥当当。“艰巨的试验任务遇上严格的疫情防控,必须要坚强面对一切困难。”接打电话的间隙,黄晓梅说:“每当我看到一个个问题被解决,看到试验队员们安心工作,看到各项任务顺利开展,就觉得自己的一切付出都值得。”

面对人员到岗率低、人员变动大的严峻现实,作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试验队电源分系统主任设计师的钟丹华,带领队员紧急制定完全立足现有可控人员的进场方案,确保各岗位全覆盖;及时开展备岗人员技术培训和生产现场跟产学习,为发射场现场工作做足技术准备;时间再晚,坚持每日召开酒泉、上海两地视频会议,未能进场的老队员及时将操作经验传递给首次进场队员,前后方联动共同确保发射场工作稳步推进。“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这是钟丹华说的最多的一句话,也是三分队能克服疫情影响,顺利完成任务的最大法宝。

与很多试验队员一样,为了按时出发,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飞船测控通信主任设计师吴庆学毅然收拾行囊先期住宿单位,一边配合总体完成进场前准备工作,一边参与所内后续型号研制生产任务。从神舟一号参加任务以来,他始终奋战在科研一线,在发射场,白天他承担了原计划4 人份的测控通信电测岗位工作,晚上又处理从上海发来的各类报告。闲暇时喜欢打太极拳的他,遇到困难总能泰然处之,这来自于他多年深耕专业领域的底气,也是全体试验队员自信自强的一个缩影。

随着核酸检测的常态化,进一步提高检测效率成为复工复产的迫切需要。中国兵器工业一机集团制造的核酸采样车和核酸采样工作站装配下线,这两个移动设备以其灵活机动和高效快捷的优势,使繁重的核酸采样工作变得更轻松。

核酸采样车采用福特新全顺中轴中顶汽油款底盘,外观与普通救护车类似,内部上装医疗辅助系统、空调系统、照明系统、新风过滤系统等。其中,最为核心的医疗辅助系统包括采样窗口、隔离手套、车载冰箱、洗手池系统、净水桶、污水箱、污物桶、车载饮水机等。

“这款车能快速抵达疑似疫情区域和大型活动现场,60 秒内完成部署,日采样量不低于1300份,真正达到了机动快速检测的目的,可应用于关口、机场、港口、社区、服务区等。”据兵器工业集团一机集团专汽公司负责人介绍,车内新风正压系统开启时,能在较短时间里使检测舱里的洁净气压大于舱外气压,对医护人员形成较强的安全保护。同时,完善的配套设施也为医护人员提供了较为舒适的工作环境。

核酸采样工作站长、宽各2.3米,高2.7 米,下部由铝合金等复合材料搭建,上部四围镶嵌厚厚的透明玻璃,像一个小型的全封闭流动岗亭。整个工作站包括舱体、正压新风系统、消毒系统、空调、对讲系统、采样系统、登记系统、低温转运箱、储物柜、灭火器等,可实现一侧登记、一侧采样,医护人员和受采者完全隔离,避免医护人员感染,其舒适的工作环境同样有利于提高采样效率。

惊涛骇浪从容渡,越是艰难越向前。军工系统将继续发扬军工优良传统,全力以赴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猜你喜欢
抗疫防控疫情
抗疫路上 不屈前行
“画”说抗疫
抗疫之歌
战疫情
配合防控 人人有责
团结抗疫
抗疫情 显担当
疫情中的我
守牢防控一线 静待春暖花开
在防控“火线”践行初心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