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荣华
【模拟金题】
题目:推开窗,阳光正好
【思路导引】
作文题目看似简单,实则隐含的限定条件很多。仔细审视题目,考生要思考以下问题:
1.谁“推开窗”?叶圣陶先生说过:写作,就是我手写我心。作文一般要求用第一人称口吻写作。那么文中主人公就是“我”。
2.“窗”是实指还是虚指?如果是实指,主人公的立足点在哪里?作为学生,生活范围相对较小,这里的窗无非是教室、寝室、家中的窗户,主人公的立足点就在室内。如果是虚指,就是我们常说的“心窗”,“我”就处于一种封闭、压抑、苦闷、彷徨的状态中。而这个“窗”无论是实指还是虚指,“我”身处的环境、心中的苦闷与压力都是情感生发的载体,都要写清楚。
3.为什么要“推开窗”?既然要“推开”,那么窗子之前是关闭的,为什么要关闭?又是什么原因促使主人公推开?考生可以设定以下几种场景,一是“我”在压抑烦闷的情绪驱使下想开窗透气;二是“我”受窗外事物的吸引而开窗,也可以是旁人,如妈妈、老师等启示“我”开窗,替“我”开窗。
4.“推开窗”看到了什么?看到了“阳光正好”,这里“阳光正好”并不是说一定是艳阳高照,只关注阳光,而是有一定的象征意义。“阳光”往往象征着光明、温暖、奉献、积极乐观的心态等,也就是说,通过推开窗,“我”看到了美好的景象,得到了积极的启示,如:解开了心结,明确了方向等。
写作一定要结合考生的学习生活经历,言之有物、以情理动人。有的同学善于描写,就可以重点写窗外的美景,通过描写窗外明媚的阳光和阳光下的美景,让人瞬间摆脱阴霾,心胸为之开阔,获得了进取的勇气和力量。也可以写从窗外观察到的景物特点与人物活动中引发自己的思考,得到积极启示。
【佳作示例一】
推开窗,阳光正好
湖北省天门中学◎王宇嘉
我感到自己好像变得蔚蓝,变得无边无际。手脚开始生长,土地长出新叶,而灵魂,竟在阳光下变得澄澈。
——题记
我们都一样,年轻又彷徨。
一个日趋现代化的地方,高楼拔地而起,街市人潮奔涌,霓虹灯彻夜闪烁,汽车隆隆轰鸣。在这样快节奏的生活中,我不得不将苦闷积压,迎合着世界,厌倦又麻木地度过一天又一天。
学习很重要,家长的期盼、老师的教导、同学的拼搏,无一不陈述着我必须埋身题海。三年很长,晦涩的古文、冗长的词句、深奥的数理,那一份对未来的期盼被茫然淹没。
于是,我关闭窗户,拉上窗帘,尝试着忽视外界的所有,沉溺于自己安静的小世界中。可大脑常常一片混乱,仿佛闯入了漫无边际的迷雾森林。在反复的挣扎和思索中,燥热的夏日来临了。
望着被资料、稿纸堆得满满的书桌,我心烦意躁地拉开窗帘。空调还在呼呼地往外吹着冷风,刺眼的白光让眼睛感到不适。带着对如烙铁般灼烧皮肤的烈日的恐惧,我赶紧拉上了帘子。可心中一片悸动:窗外,阳光照耀大地,绿叶涌出新枝,万物犹如电影快镜头般在我脑中飞速生长。我有多久没有推开窗,好好看看外面的世界了?
习惯了独守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把方寸间的一隅当作“天地”,却忽略了在四季流转中不断变换的自然美景,忽略了从东方而来的万丈曙光。
我再次拉开了帘子。
抬头,我呆滞的瞳孔被欢脱的亮光唤醒。眼下的夏天,是地地道道的夏天。弥漫于天地间的热气扑面而来,令人有微醺之感;苍绿的高树在艳阳下泛起金光,闪闪烁烁;远处的荷塘里,阳光在微波上跳舞,好像不停息的小梭在织着金色的花毡,荷叶铺得远远的,似是迎接着那圣洁的金色。
微风携一抹圣光向我而来。大脑中的混沌逐渐变得清明,我心底已侵吞了如阳光般闪耀的希望,种满了如碧空流云般美丽的花儿。忽而想起海子的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生命便是如此,而我又有什么理由封闭自己,沉溺于苦闷与压抑之中?
海子说,活在这珍贵的人世间,太阳强烈,水波温柔。如今我才明白,混沌与清明间,仅仅只有一扇窗子。推开它,便是阳光正好,梦想闪耀。
【评点】本文叙写了小作者在學业压力下的苦闷,偶一推窗,窗外耀眼的阳光和阳光下的美景让人瞬间摆脱了阴霾。本文审题严谨,尤胜在语言优美。对夏天艳阳高照下的风景描写生动而细腻,有感染力,让处于迷惘、压抑中的人感受到积极的力量。
【佳作示例二】
推开窗,阳光正好
湖北省天门中学◎田蔚涞
初三,似乎已经成为人们心中压力的代名词。我们迎着朝阳而作,披着星月而息,整日埋首于书山题海中,被繁重的学业压得喘不过气来。
窗内,是奋笔疾书的我。对自己的期许、父母的期望、对理想生活的向往督促着我,时刻提醒我不能松懈。阳光透过窗子照在胡乱堆叠的书本上,一道深奥的数学题让我想得出了神。
不知何时,门外传来阵阵孩童们的嬉笑声。好奇心驱使着我向外探了探头,刺眼的阳光让我有些不适应地眯起了眼,渐渐的,视野中的小黑点也逐渐有了孩童们清晰的模样。一块不大的儿童游乐区,就是他们的快乐源泉,承载着他们的欢声笑语。他们脸上晶莹的汗珠不时反射出点点亮光,我不禁想起儿时的自己,也曾和他们一样,和伙伴们拥有这样一块“秘密基地”,在阳光下尽情地玩耍。虽然有时会跌倒,但总是很快爬起,关注的永远是下一个游戏,而不是身上的灰尘。也许这就是孩子们能保持旺盛 “斗志”的原因吧。
不远处的石凳上,几个西装革履的青年人坐在上面聊着什么,不时有人摇摇头,还有人遮不住倦意打着哈欠,一会儿,其中一个看了看手机,便神色凝重地离开了,其他人也很快整整衣襟,陆续离开。试问这个世界谁又不是为了生活四处奔波呢?我们只看到别人身上的光,却没看到他们积累的伤。人人都想体验“一览众山小”的豪迈,可没人去想登山的辛苦。“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谁都不能随随便便成功。
近处,有一座木制的凉亭,几位头发花白的老爷爷正兴致勃勃地下着棋。只见其中一位眯着眼,仔细分析着对方的招数,时不时还抬一抬因为汗水往下滑的老花镜。紧张的对弈过后,兴许是到了紧要关头,众人一片唏嘘,各自推搡着,争相上前想分个胜负。阳光洒满凉亭,一群两鬓斑白的老人孩子般笑着,让人感受到岁月静好。
这个院子很小,小到一眼看到头,但这个院子又很大,大到容纳着人的一生。阳光洒在他们身上,仿佛在讲述着人的一生。谁不希望自己的人生鲜花着锦、和乐安康?可哪一种希望不是通过努力奋斗,才能看到曙光?正值青春的我们,不要在该奋斗的年龄选择安逸。
推开窗,阳光正好。推开窗,我心飞扬。
【评点】本文构思新颖,巧妙地将人生的三个阶段,童年、青年、老年融入窗外的一幅画面中,边观察边思考,领悟到人生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特征和使命,最后告诫读者,不要在该奋斗的年龄选择安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