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玉
没有冻不死的英雄,更没有打不死的英雄,有的只是军人的榮耀。
——题记
峥嵘的过去已经彪炳史册,历史不应是博物馆里的陈设,而应该活在我们心头,成为记忆的一部分。2022年,阖家团圆的大年初一,一股凛冽的寒风冲破历史的尘埃,混着硝烟和血的气息,如冰刃般刮过神州大地,只留下一道风痕——《长津湖之水门桥》。
电影落幕后,影院漆黑一片,寂静下是观者的无声落泪,心中的悲恸漫成了海。悲痛像细线般,将我整个人死死勒住,压抑得透不出气。走出影院,已经到了日暮,我抬眸望着远处的万家灯火,恍若隔世。想要形容,却发现语言太过苍白无力。
长津湖战役,是抗美援朝战争中的关键一战,而水门桥则是重中之重。水门桥,一座全长只有8.8米的桥,是唯一一条通往长津湖地区以外的车道桥梁,这座桥一旦断掉,位于长津湖地区的敌军都将面临被合围歼灭的可能性,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长津湖之水门桥》呈现的便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七穿插连“三炸水门桥”事件,演绎了真正的为国捐躯,诠释了真实的家国情怀。
千里刀光影,万里赴戎机。千万战士一声号令,便立即奔赴前线,出生入死。电影塑造了许多有血有肉、性格鲜明的战士,但他们的结局也同样让人热泪盈眶,他们短暂的年华,需要我们一生去记忆。
百发百中的神枪手平河,在解开心结后,毅然决然抱起炸药包,在被机枪扫射后,仍坚持爬向坦克底部,却被卷入车下,身体被坦克碾压,骨裂的声音清晰入耳,那可是血肉之躯啊!在他生命最后一刻,仍然不忘使命,让伍千里向炸药包开枪。那一刻,爆炸声响起,火光冲天,泪眼模糊间,我看到他身上有光,光而不耀,与光同尘。
在战役中右眼受伤的梅生,一位念念不忘回家教女儿算术的好父亲,也是一个博学、懂英文的指导员。由于不断奔走在寒风朔雪中,他的眼伤不断加重,战斗到最后一刻完全失明。在最后一次炸桥任务中,他咬着半张女儿的照片,开着熊熊燃烧的装甲车从山坡冲向美军阵地,最后壮烈牺牲,温润的他最终没能回家教女儿算术,只希望自己的下一代,生活在一个没有硝烟的年代。
笑口常开的余从戎,与战友一同在峡谷中潜伏,早晨独自醒来时,带着发电机爬向高地后,发现敌机,为避免战友们成为狙击目标,他毫不犹豫地向敌机开火,吸引火力掩护战友们,被飞机扫射后,仍然不断奔跑,最后被投下来的燃烧弹活活烧死,成了浴火英雄。山知道他,江河知道他,祖国也不会忘记他。
在第一次炸桥行动前,七连战士们朝着祖国的方向敬礼,他们每个人嘴中都呢喃着“新中国万岁”,那一刻,旭日东升。祖国是什么?当他们跨过鸭绿江,看见前方炮火的时候,身后就是祖国!
战场上没有英雄,没有神话,只有血肉之躯,为了炸桥任务,七连几乎全军覆没,鲜血染红了水门桥上的皑皑白雪。七连最后一位战士伍万里在指挥部报道时,大声汇报出:“第七穿插连应到一百五十七人,实到一人。”这一幕深深触动了我,很庆幸生活在和平年代,庆幸可以作为中国人,更庆幸祖国总是被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
山河已无恙,光影致英雄。纪念,是为了更好地传承,为了让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历久弥新,为了使伟大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永垂不朽。只盼长津湖万里阳光,愿这温柔岁月悠长。
生在国旗下,长在春风里,吾辈当自强。新时代的我们,理应接过历史手中的接力棒,让理想之光不灭,让信念之火永存!
‖四川省宜宾市第六中学
‖指导教师:舒晓芳633C5EAA-1845-404E-A759-81D89C19D4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