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去同归,成败也无所谓

2022-06-28 03:34方慧颖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2022年12期
关键词:万事贬谪刘禹锡

方慧颖

重别梦得

【唐】柳宗元

二十年来万事同,

今朝歧路忽西东。

皇恩若许归田去,

晚岁当为邻舍翁。

【古意】

难舍难分的离愁别绪

“二十年来万事同”,七个字概括了柳宗元与刘禹锡共同经历的宦海浮沉、人世沧桑。二十多年来,他们在永贞改革的政治舞台上“谋议唱和”、力革时弊,后来风云变幻,他们同时被贬谪。共同的政治理想把他们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造成了“二十年来万事同”的坎坷遭遇。在这里,柳宗元以安慰的口气与朋友相约:如果有一天皇帝开恩,准许他们归田隐居,那么他们一定要白发相守,共度晚年。

【今解】

生死与共的深情厚谊

友情分很多种,有两肋插刀的生死之交,有轻松自在的平辈之交。柳宗元与刘禹锡的友谊,建立在感同身受、相互仰慕之上,于是,两个同朝为官的人,有了万古流芳的赤子情怀。坎坷的境遇让他们一同归田园亦不可得,只能寄希望于晚年比邻而居。后世常用“晚岁当为邻舍翁”来比喻朋友之间那份牢不可破的友情。

赠范晔

【晋】陆凯

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

【古意】

友谊,不被千山万水所阻隔

此诗是陆凯率兵南征时所作,他在戎马倥偬中登上梅岭,正值红梅怒放,满山皆红,他想起好友范晔,陇头的山花也烂漫了吧?恰逢此时有驿使北上,他便折花托驿使送给友人,“虽统军众,手不释书”的儒将形象跃然纸上。《赠范晔》全诗寥寥二十字,简朴而不简单,平淡而不平凡,情真意切,暖意深流。

【今解】

礼轻情意重

梅花是江南报春之花,折梅赠友,礼轻情意重,它带给远方朋友的是江南春天的浓郁芬芳,是迎春吐艳的美好祝愿,也是诗人与远方挚友同享春意的最好表达。梅花,和今天许多看似简单的礼物一样,背后寄予了友人的一片慧心。

美文赏读

史上但凡想推行变法的良臣,必定要承他人之不可承。柳宗元和刘禹锡就是这样,他们的变法史称“永贞革新”。

永贞,如鲠在喉。

多年后,柳宗元登上柳州城楼,一派荒芜,而长安是永远回不去的地方。唯一值得安慰的是最好的朋友刘禹锡与自己一同走过了人生的大半光阴,起落升沉,同去同归。

贞元九年(公元793年),柳宗元与刘禹锡同登进士第,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又同为监察御史,自此结下情谊,政治、文章、贬谪,直到多年后书写祭文,始终是文学史上的一段佳话。两位踌躇满志的青年还一道参与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改革运动,史称“永贞革新”。

但好景不长,新继位的唐宪宗贬谪了怂恿父亲唐顺宗与自己对立的十位大臣。这十位大臣推行的新政——“永贞新政”随之夭折,从推行到实施仅维持了146天,电光石火,昙花一现。

柳宗元只觉得本是东风御前柳,却被移作蛮荒草。永贞元年(公元805年)九月,他与刘禹锡一同开始了奔赴贬所的旅程,一路偕行,再沉重的铺天盖地,也有身边这个人一起承受。

当英雄失路,总有人拍手两旁欢,总有人雪上加霜重,总有人落井下石沉。所以,怎么可以没有最懂你的朋友?在同一战线上总会同仇敌忾、患难与共。柳宗元就是这等幸运,他有朋友刘禹锡。

第十二年的春天,恩诏传下:许你归来。柳宗元手中没有汉节,心却像苏武一样急迫,他星夜打马北上,直到衡阳回雁峰。十一年前南渡客,四千里外北归人。他在襄阳等到了刘禹锡,当时相见各青春,如今青丝成霜鬓。

后来,心高气傲的刘禹锡写下“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把满朝新贵比作玄都观的桃花,讽刺他们是在排挤自己出朝的情况下才被提拔起来的。宪宗很生气,下新旨。元和十年(公元815年)三月,返京后仅一个月的柳宗元和刘禹锡再次离京,远赴贬所。这一次,唏嘘更胜前度。柳宗元很珍惜和刘禹锡的缘分,他甚至主动申请调换贬谪的场所,情愿自己去更艰苦的地方,但朝廷不允。他与刘禹锡相交的二十年中,一同拜官,一同谋事,一同遭受贬谪,一同万死投荒,而今却要在衡阳分别了。他们路过汉代伏波将军马援当年征南的古道,祠庙仍在,却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祠庙前的翁仲石像也被荒草掩埋。柳宗元写下《重别梦得》,许给刘禹锡这样一个“晚岁当为邻舍翁”的约定。

刘禹锡信手写下答诗:

弱冠同怀长者忧,

临歧回想尽悠悠。

耦耕若便遗身老,

黄发相看万事休。

那些快意书剑的日子已然前生,尚属未来的渺茫耦耕更令人慨然生悲。弱冠春风题同榜,青年同朝啸风云,半生光阴谪路月,相对白发更苍苍,垂垂老矣……有谁,能还给他们当年的壮怀激烈?

柳宗元把他生命的余暉都洒在这片荒凉的土地上。四年柳州刺史,千古芳名流传。柳州,他命中注定的归宿。当扶着老母亲灵柩北归的刘禹锡再次路过衡阳回雁峰,柳宗元去世的书信传到。他峰前恸哭,柳宗元永远地失约了。

晚年的刘禹锡和友人搬到洛阳居住,实现了“邻舍翁”的心愿,不过友人却不是原来的人,而是白居易、裴度……同龄的刘禹锡和白居易晚年诗文相伴,不断唱和,那些过往,都似浮云渐远,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他们彼此以淡定从容之态向长埋地下的挚友致敬:我尚安好,无须挂念。

(摘自中国出版集团 现代出版社《枕上诗书》)D29D2B94-AE6C-4A5D-B46D-560E633E5A64

猜你喜欢
万事贬谪刘禹锡
赏牡丹
心如大海,万事化小
二则
涂普生
和合万事欣
古代文人的仕宦情结与文学创作的关系
非同凡响的秋歌
探究刘禹锡、柳宗元的贬谪之路
刘禹锡与《陋室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