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冲冲 吉刚 苏欣 闻瑞 张菁菁
摘要:目前伊犁师范大学现行的资助育人体系不够完善,主要表现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以下统称为困难生)认定过程中的问题;困难生评定奖助学金中的问题;资助以物质和经济为主,忽视困难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学校资助育人工作队伍现状;受资助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不足。本文旨在构建新型资助育人实践体系,将从困难生认定、奖助学金评定、勤工助学、育人工作队伍、育人过程监督等方面展开讨论。
关键词:困难生;资助;育人
中图分类号:F2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13.085
育人工作遍布教育工作的方方面面,不论是资助、就业、心理、劳动等都是高校育人重要组成部分,任何一个方面的缺少,育人工作都是不完善的。高校困难生是普通高等教育大学生群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这部分学生的帮扶和教育管理是学生资助育人工作的重点。如今新时代全面进入小康社会,对困难生的帮扶并不能仅仅停留在经济帮扶方面,更要充分发挥资助育人功能,将育人观念贯穿于学校资助工作全过程当中,这是学校资助工作的关键环节和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科学举措。如果把一个人的能比作木桶里面的水,那么限制水的容量的是木桶上面最短的那块木板。高校育人水平也是如此,如何把困难生这块“短木板”的综合能力提升了,那么整体的育人想必也会有所提升。
国家和自治区政府在资助困难生方面出台了许多相关政策和措施,如“奖、贷、助、补、减、勤”,使得一大部分学生受益。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网站公布的中国学生资助发展报告(2016-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学生资助数据可以看出2016-2019年每年资助人数和资助金额都在以不同的比例增长,特别是在2019年在这五年内资助人数增幅和资助金额增幅均为最高分别为9.79%、14.48%;从数据分析看2020年相比前四年资助人数和金额都有所下降,综合考虑看应该受全国疫情影响,全国以至于全世界本年度经济不太景气,特别是几个受疫情影响比较严重的省份和城市经济更是受损不少。但是近十年资助总体水平还是上升的,相信在今后资助工作会做得越来越好。
基于对国家资助工作的分析,对于学校资助工作进行一个全面的分析和调研发现学校资助育人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随着每年资助人数的增加也给从事资助育人的工作人员增加了不少的挑战。
1现行资助育人体系存在的问题
1.1困难生认定过程中的问题
1.1.1困难生上报的家庭经济困难材料有待进一步核实
家庭经济困难证明是评定困难生等级的主要依据之一,通过调查和访谈发现有部分学生困难证明的“三联章”只盖到社区(村)级或者乡镇级,没有盖到县(市)级。调查和访谈发现有0.2%的学生存在上报虚假困难证明的情况,参评学生并不是真困难生,而是“伪困难生”;有0.35%的学生是靠靠关系或者花钱办理的困难证明;有9.65%的学生是自己写好家庭困难证明,到社区(村)盖章;有89.8%的学生是经过当地乡镇及以上民政主管部门审核,再根据家庭经济收入的实际情况提供的证明,这说明还有部分学生存在“伪困难生”的现象出现。
1.1.2评定困难生的过程不够公开透明
通过调查发现部分学院和班级在认定资助对象的过程中存在问题:有19.57%的学生认为资助对象评选存在不公平和不完善;有14.27%的学生认为在困难生认定过程中有部分学生提供虚假材料;有16.43%的学生认为班级、学院奖助学金民主评议不公平和不透明。此外,在调查访谈中发现评定小组同学和参评学生、班委、学生干部以及与班主任(辅导员)之间的关系都会直接影响到参评同学的困难等级以及是否能够入家庭经济困难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因素在其中。目前大部分学院在新生班主任选定时,优先考虑本年度新入职的教师,学院和学校对新入职教师学生管理培训较少,特别是学生资助方面更少。对于新生的评定只能按照认定通知的相关要求进行评定,但并不了解新生真实情况,很难对他们的各项材料进行深入严格的审查,无形中增加了认定过程中的不确定性。
1.2困难生所接受的资助形式
在问卷中可以看到,大部分家庭经济困难生都接受过国家奖助学金(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學金)、自治区奖助学金(自治区励志奖学金、自治区助学金)、生源地助学贷款、特困补助、学院奖学金(品正学实和尚德宏志奖学金)、基层就业学费补偿国家助学贷款代偿、服兵役国家教育资助、师范生公费教育、新生入学资助、困难补助、伙食补贴及新生入学“绿色通道”等相结合的资助。但接受学校学费减免、助学金、勤工俭学、社会(个人、企业)资助和校内其他资助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校内资助体系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在与学生座谈中发现部分困难生学业水平还是很不差的,希望学校能够提供一些去与专业相关企业实习的机会,经济资助只能解决一时的困难不能解决一世的经济困难,大部分都希望通过自己的劳动来改变自己家庭经济困难的现状。
1.3困难生评定奖助学金中的问题
通过分析调查数据发现,院系和班级主要是以年度综合素质测评为主,有38%的同学表示是以学习成绩(绩点)为主的,有3.61%的学生表明是以院班学生干部身份来评选的,班主任和辅导员自己评定分别占比6.59%、1.49%。由此可见在评选奖助学金的过程中还是存在不公平性的。在调查数据中也表明了这一点,大部分认为是公平的,但是认为不太公平、很不公平的学生占比为4.43%、0.9%。
1.4困难生接受资助后的心理状况
根据调查统计分析发现,有4.24%的学生表示接受资助后有种不劳而获的感觉,有负担感;有1.76%的学生表示有点自卑,觉得像别人施舍来的一样;有93.45%的学生表示开心、感恩,还有0.55%的学生表示接受资助后是自己应得的。可见,困难生在接受资助后心理活动复杂,引起了心理的贫困:自卑、焦虑、压抑、不劳而获等。
1.5学校资助育人工作队伍现状
据调查统计和访谈表明,学校主要负责大学生资助管理的部门在学生工作部,目前了解只有一名科长负责全校的资助工作,也马上到退休年龄了;各学院只有学生管理办公室有一名负责全院学生资助的辅导员(资助专干)。一般情况下,每年的资助工作集中在11-12月份,都是有由资助专干来牵头各班级班主任、各年级辅导员具体本班级和年级的具体事务。由于各学院辅导员岗位职责划分不清,还有些学院对辅导员分工不均衡,导致资助专干工作较为繁琐,资助育人工作没有一定的延续性、创新性、稳定性和主动性。
1.6学生对学校资助育人工作的期望
通过调查统计,困难生除了要一定的经济资助,还需要其他方面帮扶,以便困难生在今后能够有好的生活。有30.75%的学生想进一步提升专业知识技能;有15.37%的学生想提升沟通交流能力,为将来人际交往奠定基础;有24.08%的学生想得到心理辅导,摆脱心理负担,更好地融入社会;有30.75%的学生想进一步技能培训,以便更好地就业,改变自己家庭的经济困境。因此,如何提升精准帮扶也是课题组后期的研究重点。
2构建新时代高校资助育人实践体系
针对以上六个问题,秉承“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给出以下六点建议,希望能够给学校今后的资助育人工作有所帮助。
2.1新时代运用大数据分析,精准认定资助双管齐下
目前,学校使用的大学生资助管理系统,只是具备信息汇总和审批的初级系统,并具备综合分析和初步认定的高级系统。目前困难生认定还是提供的纸质版家庭经济困难材料为准,困难等级划分以材料的分量来定等,并不能全面的分析和统计。班主任和班委等人的主观观念掺杂较多,不能够精准认定和资助。在新时代高校综合发展的步伐不可阻拦,所以建设智慧校园不可避免,大学生资助一体化建设也是建设智慧校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部分;在认定过程中,学生填入基本家庭成员工作地点和年收入,后台可以根据家庭成员工作地点的实际生活水平、家庭人员、劳动力、学生实际的在校消费水平等进行综合分析给出评定等级参考意见后,班级评定小组再进行进一步评定后进行公示就会更公平公正。在后期进行资助过程中,系统会根据年度的综合素质测评结果、学生学习成绩、参加学校资助育人活动等综合分析后给出意见后在进行班级评定,就会相对公平公正。
2.2合理规划资助形式规模,建设资助就业融合育人
目前,学校资助形式占比较大的是国家奖助学金(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自治区奖助学金(自治区励志奖学金、自治区助学金),特别是国家和自治区助学金名额较多,占奖助学金名额的75%以上,奖学金不论是国家、自治区还是学校的都十分少,很多学生在调查问卷和访谈中表示能不能加大奖学金的比例,但是奖学金(国家、自治区)每年都是按照学校人数的比例下发的,学校无法加大名额。所以在此建议为了学生全面而又长远的发展,可以积极开展校企合作,这也是学校近期提出学生就业工作面临的重要发展机遇,在于企业合作的同时,可以请企业设立一些奖助学金,一来可以提高该企业在学校学生中的知名度;二来企业对于学生的资助,学生会对企业有一定的好感,在就业选择时会有一定的倾向性,所以加快资助就业育人体系建设还是有实施必要的。
2.3开展资助育人评价机制,加强资助过程检察监督
目前,学校对资助工作监督评价机制基本不够完善,对于“伪困难生”的调查和处理基本没有;在奖助学金评选过程中出现的不公平、不公正、不公开等情况没有形成专门的督查组进行调查;大部分学生在问卷调查的意見和建议中提出要每年进行一次无记名对本学院资助工作的评价测评工作,对于出现的认定和资助不公平的情况进行举报,由督查组落实后反馈给相关学院进行整改。资助育人要全方位多元化帮助困难生完成学业顺利毕业找到工作缓解家庭经济困难,资助育人不是班主任辅导员等人员的事情,这项育人工程是全体教师共同努力的方向,应该学校各部门相互协作,构建育人全过程体系,形成高质量高素质育人的摇篮。
2.4加快校园心理健康建设,合理帮助学生心理助困
通过调查和访谈发现部分困难生还是有心理负担,我们在对困难生进行经济帮扶的过程中一定要融入心理帮扶,对困难生进行一定的人文关怀。在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密切关注和分析他们困难需求和心理变化,在合适的时机对他们进行经济帮扶和心理帮扶同步进行。在校园内也要把部分困难生的心理帮扶纳入帮扶
对象中,进一步加强心理帮扶的力度,逐渐形成帮助困难生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形成对困难生心理帮扶的疏导机制。
2.5加快岗位职责规划认定,加快资助育人队伍建设
目前学校资助育人工作队伍紧缺,专门负责资助工作的人员就更少了,学院主要负责大学生资助工作的辅导员并不专任管理而是兼任负责还有其他工作需要进行,目前仅仅完成奖助学金等国家和自治区下拨资金分配工作,育人工作效果不够明显,育人活动更是少之又少,所以加快辅导员岗位职责规划认定迫在眉睫。加上岗位流动性较大,使得资助工作队伍缺乏稳定性和创新性,学校要进一步加快加快资助育人队伍建设,选择一批有责任心、信息化水平高的并热衷于资助育人工作的辅导员的专任岗位上来,通过专业培训,建立相关资助育人工作制度,优化考核方式提高大家积极性和创新性。
2.6合理制定资助育人方案,综合施策提高育人质量
目前学校资助育人方法和方式较少,应该全方位多角度开展资助育人活动,建立健全多元化的助学模式,提高育人效果和质量。现行育人条件下,只是注重“扶困”并后期的不注重“扶智”、就业、学生高质量发展,只是简单地把国家和自治区的资金全部下发完毕就算结束了,没有长远考虑学生困难的真正原因,有句古语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应该针对困难生多设立一些公益性的助学岗位等平台;提供创新创业途径;在给他们经济帮扶的同时也多给一些技能上的帮扶,提高他们进入社会工作的本领,从根本上解决困难生困难的根本原因,高质量提高育人水平。
3结语
学生资助作为高校育人不可缺少的一项民生工程,如何高质量育人把学生培养成“培养幼儿园和中小学欢迎的好教师、创新研究的好苗子、社会欢迎的好员工”的人才培养目标而不懈努力。文章通过调查问卷和走访、访谈整理汇总了伊犁师范大学目前资助育人工作现状中出现的问题并结合自己实际的工作经验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和建议,希望在以后的资助工作中能够起到参考作用。
参考文献
[1]周孝贵.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研究[J].福建茶叶,2020,42(02):73-74.
[2]王怡岚.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如何开展资助育人工作[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1,20(05):254-255.
[3]陈月秀.新形势下高校学生资助管理中的问题和对策探析[J].财富时代,2021,(06):149-150.
[4]董波.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科学,2021,12(13):82-83.
[5]黄帅,孙颖,宋开春.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育人工作现状研究调查报告[J].智库时代,2019,(13):126-128.
[6]许丽琴.新形势下高校学生资助管理中的问题和对策分析[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21,(10):183-185.
[7]邵敏.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环渤海经济瞭望,2019,(07):127.
基金项目:本文为2021年度伊犁师范大学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中心项目“伊犁师范大学资助育人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202105SZJYYB18)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商冲冲(1996-),男,河南上蔡人,伊犁师范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管理、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