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真真
在初中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积极落实教育改革的要求,将劳动教育渗透在课堂教学当中。在道德与法治教学当中,还有很多劳动教育的内容,因此教师可以以此作为切入点,来积极地渗透劳动教育,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价值观,以劳动为荣,并积极地参与到劳动当中。同时还要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实现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目标,促进初中生的全面发展,帮助学生能够取得一定的成绩。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当中渗透劳动教育的意义
(一)提高学生的责任感
在开展初中与道德法治教学过程当中需要学生形成良好的责任意识,做一个有担当的学生,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积极地渗透劳动教育,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责任感,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担当意识和精神。并且在劳动学习的过程当中,学生可以意识到自己也是家庭或学校的一员,因此需要在家庭和学校以及社会当中负相应的责任,进而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劳动学习感受学习道德与法治的乐趣和价值,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意识。
(二)提升学生的意志力
只是简单地引导学生做一件劳动家务非常简单,但是如果让学生持续地去劳动却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因此,在开展劳动教育的过程当中,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意志力和自律性才能完成教师的任务,所以在初中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当中,积极地渗透劳动教育可以有效地锻炼学生的意志力。教师在为学生安排劳动内容时,可以在家中帮助家长进行扫地、洗碗等,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刚开始可能学生会积极地完成教师的任务,但是时间长了,会对家务活不耐烦,出现不耐烦的心理。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学生会坚持完成教师布置的家庭劳动任务,长此以往,会帮助学生形成一种良好的习惯,使学生将做家务当作一件非常平常的事情,在整个过程当中可以有效地锻炼学生的意志力,使学生无论在学习还是生活当中,都会更加的坚毅。
(三)提高学生的自信
在学习道德与法治的过程当中,为了有效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学生会积极地投入到劳动学习当中。并且教师还会引导学生合理地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使劳动和休息能够合理地搭配,并且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也要进行协调,进而才能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比如有的学生的父母下班时间非常晚,而当自己回家完成教师布置的家庭作业之后,可以通过网络去学习一些简单的菜肴,为家长做一顿可口的饭菜,这会收获家长的赞许,有效地增强学生的劳动自信心,并且感受到勞动的价值和意义。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的目标
在初中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当中,开展劳动教学的目标是为了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因此教师应该注重劳动教育的具体目标,只有明确教育目标才能合理的开展劳动教育,进而才能真正地体现出劳动教育的价值。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明确什么是劳动,在常见的活动当中,有哪些是劳动,有哪些不属于劳动,这是学生学习劳动知识的基础。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明确劳动可以创造财富,可以促进人类的发展,并且还是一种精神财富。
此外,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明确为什么要劳动。在初中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当中,教师还要深刻地引导学生明确劳动的意义和价值,让学生在各种各样的劳动当中,感受劳动在家庭、社会、学校等各个方面的重要作用,进而来增强学生热爱劳动的意识,这也是劳动教育的第二个目标。在这第二个教学目标当中,重要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真正地感受劳动的重要性,因此,在劳动教育当中,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意识,并且还要以劳动为荣,积极地参与到劳动当中,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识自我,承担相应的责任,并加强学生在劳动教育当中的深刻体会。最后,教师还应在劳动教育过程当中引导学生明确怎样才能成为优秀的劳动者,劳动者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通过这一教学,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因此,在劳动教育过程当中,教师应该帮助学生理解,在初中阶段学习以及参加的各种实践劳动都是一个必经的过程,同时通过学习和实践劳动,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劳动素养。学习也是一种劳动,使学生在劳动学习的过程当中,能够提高自身的能力,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使得学生对劳动有更为全面的认知,进而才能在生活和学习当中,积极地参与到劳动当中。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的策略
(一)创设问题教学情境
在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过程当中,包含着很多方面的内容,比如经济,政治,文化等等。不管在讲解哪方面内容时,都可以有效地渗透劳动教育,所以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相应的劳动情境,进而积极地渗透劳动教育,使学生能够对劳动教育有更为全面的认知。借助于问题情境的设计,教师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行一定地激发,以帮助学生在进行知识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在兴趣的推动下,通过问题的解答,实现对于知识点的把握。同时,借助于该种教学方式,教师还能够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感,以帮助学生加强对于相应知识点的把握,帮助学生实现对于学习方法的理解。比如在学习“共圆中国梦”这一节的知识点时,教师应该明确教学目标,就是为了能够让学生以生在中国、作为中国人为傲,并且还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来促进中国伟大复兴梦的实现。因此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周年庆的相关情境,使学生能够准确地感受到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发生的变化,使学生思考并说出发生这些巨大变化的原因,通过这一真实的教学情境,学生可以真实地感受到,不管取得的任何一项成就,都离不开人民的辛苦劳动,他们是用创造性的劳动才使得中华民族有了飞快的发展。随后,教师可以向学生进行进一步地提问:“在以后的人生中,你们准备以怎样的方式,推动中国梦的实现?”借助于该问题,教师可以搭建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联系,使得学生能够有意识地思考自己的个人价值,并且能够完成对于教材内容的延伸。因此,这将有助于推动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和高效课堂的构建。
(二)引发价值冲突,渗透劳动教育
在初中道德法治的教学过程当中,为了能够有效地渗透劳动教育,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一些案例,并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進而使学生形成价值冲突,并在冲突中深刻地感悟劳动教育的重要性,深化对劳动教育的认知。比如在学习“建设美好祖国”这一节的知识点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有的学生认为在当代社会当中,体力劳动比脑力劳动更重要;而有的学生认为,脑力劳动比体力劳动更重要,进而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分析,并发表自己的观点。这是一种有效渗透劳动教育的方式,使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辨析,并对其做出正确的判断,进而才能感受到不管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都是劳动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对于国家的建设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不管是脑力劳动还是体力劳动,都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尊重。使学生明确劳动不分贵贱,不管什么样的劳动都是非常光荣的一件事情,使得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三)引导学生掌握更多的劳动技能
作为初中的道德与法治教师,教师应该积极地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可能,使得学生在课堂活动当中,掌握更多的劳动技能,进而引导学生自主地感受劳动,增强对劳动的体验感。比如在课堂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游戏类的活动,以积极地参与到家务劳动中作为主题,制作相同的卡片,在卡片上分别写上不同的家务劳动中所用到的工具,比如扫把、拖把、抹布、洗洁精等等,当学生随机抽到一样牌时,要说出每个工具的用途,进而增强学生的劳动知识,使学生掌握更多的劳动技能,并且还要意识到劳动和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此外,在课堂教学过程当中,教师还可以采用比赛的方式来使学生积累更多的劳动经验。比如在班级当中举办“谁是雷锋达人”比赛活动,或者开展叠衣服比赛,谁用的时间最短、叠的衣服最整齐,谁就会获胜。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比赛当中,并在比赛中激发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技能。同时,通过比赛,还可以为其他的学生树立劳动学习的榜样,使其他的学生积极地向班级的劳动达人学习,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劳动活动当中,并且在劳动比赛和活动当中掌握更多的劳动技能。
(四)开展实践劳动教学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该明确,为了能够有效地渗透劳动教育,如果仅仅依靠理论教学,并不能真正地让学生做到知行合一,因此教师应该创设多样化的实践劳动,比如在家庭当中,教师有着丰富的劳动教育资源,教师可以充分地开发家庭资源,来积极地开展劳动实践教学活动。在学习关于亲情方面的内容时,教师要让学生学会感恩,将对父母的感恩之情,落实到生活当中的各个小事当中,比如在家中可以积极地参与家务劳动,并且还要为家人洗菜、做饭,当将可口的饭菜端到饭桌上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地观察家人的反应。在家庭劳动当中,学生也可以体会到家长对自己的付出,进而使学生能够在家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承担起相应的家庭责任。在设置实践劳动形式时,教师还可以利用社会的资源,使学生能够有丰富的劳动体验,才能真正地提高学生的劳动能力。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课余时间积极地参与到社会劳动当中,比如可以做城市的志愿者,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社会劳动当中,在不同的社会劳动当中,可以引导学生了解社会劳动的形式,明确自己今后努力的方向,对自己未来的生活有更为清楚的规划,作为课堂实践劳动教学的延伸,可以使学生对劳动教育有更为深刻的认知,并且通过多元化的社会实践活动可以真正地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观念。
结束语
在开展劳动教育的过程当中,需要结合实际劳动教学的要求和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内容,进行积极的融合,进而使得学生在掌握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同时,还可以增加对劳动教育的认知,形成良好的劳动意识,提高学生的总体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