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孝立
新高考政策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初衷下实施,目的是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让教育回归学校。学校本该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但是受社会风气等的影响,家庭、社会、学校对学生施加的压力越来越大,导致教育越来越偏离初衷。新高考政策的实施让教育回归教育的本质,但同时也给学校教师带来了无尽的压力,教师对学生的管理势必不能像之前一样,需要做出一定的改变。同时学校也要负好自己的责任,以前很多学校将学生本应该在学校接受的教育推到课外辅导班身上,在新高考背景下,教师和学校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学生保驾护航。
一、新高考背景下教育教学现状
1. 教育资源不均匀
新高考政策要求学生的教育回归学校、回归课堂,让学校和教师承担起应有的责任。这不仅能让学生进行系统的教育,而且还能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但是在新高考背景下,教育教学现状就很理想吗?并不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匀。让教育回归课堂,对经济发达、教师资源充足的地方当然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但是在贫困的山区或者经济不发达的偏远地带,教师不多,甚至出现一名教师教很多门学科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将所有的教育任务都交给教师的话,那教师会应付不过来,学生受教育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就不适合将所有的教学任务都交给教师。
2. 落实形式化
落实形式化主要体现在新高考政策虽然颁布,但是落实也是假落实,只是表面上落实,并没有从根本意义上解决问题。以前教育出现问题主要表现在,学校和教师只是承担了一部分的教育任务,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很多家长为了给孩子争取更多的学习时间,选择在课后把孩子送到补习班。究其根源,是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家长为了孩子能比其他孩子有更多的学习时间,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才选择将孩子送到课外辅导班。现如今新高考政策实施,如果应试教育不做出改变,教师在课后不留很多的作业,家长也会将孩子送到辅导班,这样的风气还会愈演愈烈。所以,要是想真正改变现如今的教育现状,让新高考政策真正起到作用,要从根本上解决应试教育对当代教育的影响。
3. 教师管理方式脱离政策
教师是实施教育的主导者,是离学生最近的人。也就是说,当一项政策发布的时候,教师的实施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政策的落实效果。现如今,在新高考背景下,减轻学生在家、在校的课业负担成为主流,学校成为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政策虽然颁布,但并没有很好地被落实,这主要跟教师的管理方法有误有关。教师没有从根本上重视这项政策,认为如果不给学生留一定量的作业,那么学生的学习效果就不能得到保障。也就是说,虽然新高考政策已经颁布,但是教师依旧按照自己的想法给学生留作业,并没有把这一政策落到实处。
二、新高考对教育教学策略的意义
1. 遵循并发展学生的内部自然
对初中生来说,学习不应该是他们唯一的事情。教育应该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自然的发展需要遵循规律,学生的培养亦是如此。中学教师不应该把所有的时间都放在传授知识上,应该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学生有了对学习的兴趣,才会对所学的科目更加地积极,在课堂上也是积极主动地参与进去,在课上积极思考,为以后的学习打下根基。
2. 构建新型师生关系,强化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
在新高考背景下,也会改善学生和教师的关系,教师和学生不再只是传统意义上的师生关系,而是和谐友好、相亲相爱的师生和朋友关系。新高考减掉了令学生头疼的作业,留下的时间学生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发展自己的兴趣等,相比以前教师留大量的课外作业,学生对教师的敌意也会减少。另外在新型教育模式下,教师的教学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不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成为传授知识的载体,把需要思考、需要理解的时间交给学生,保证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还让课堂变得更加有趣,师生关系自然更加融洽,学生有了问题以后也会积极主动地向老师求教。
3. 改进考试方法,建立多元评价体系
在应试教育的压迫下,考试的评价制度单一,即成绩唯一制,學生的好坏仅依据成绩的高低,这也是导致家长在课外为孩子找辅导班的直接原因。社会、家庭和学校都认为只要学生的成绩高,其他的一切都不是很重要。在新高考背景下,要求学生的教育回归课堂、回归学校,教师要减轻学生的课外作业,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自由地发展自己的才能,让学生的德、智、体、美、劳都得到全面发展。这就促进了学校考试制度的变革,成绩不是评定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学校不仅要看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从学生的生活等方面综合评价学生。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因此在教学上教师要了解到每个人的情况,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去制定符合学生的学习方法。这样的方法会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大大的提高,真正地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而异。
三、新高考背景下教育教学策略
1. 追求理性教育
理性教育是指不要一味地追求高分数,在应试教育下,出现“高分低能”的学生不在少数,高分数可能会让学生赢得短暂的收获,但是在人生这场大考中,分数显然不能应对所有的场合。在新高考背景下,要求教师要减少给学生留的作业量,目的是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不能让学习占据学生所有的时间。但是只有新高考政策不足以让学生的作业量真正减少,还要理性进行教育,学校不能只关注升学率,也不能将分数作为评判学生的唯一标准。追求理性教育,不要把学习知识作为学生接受教育的全部,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不仅要对学生进行知识教育,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德、体、美、劳等方面的能力。
例如,在中学教育中,首先教师不要时时刻刻都把成绩放在嘴边,给学生造成一种“唯有成绩最重要”的假象。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很多学校、家长对学生的培养已经不再理性,所谓“闻成绩色变”,当他们听到学生的成绩不好时,就变了脸色,给学生无声的压力。很多家长从小学开始就让学生上各种辅导班,例如语文、奥数、英语等,还有各种兴趣班。所谓兴趣班,并不是学生真地感兴趣,而是家长觉得学生应该学,这也在无形之中加重了学生的压力。在学校,每个教师都在互相攀比班级学生的学习成绩,这样除了能让学生的压力变大、作业变多,还能带来什么?所谓理性教育,不仅是让学生从各方面都得到培养,还要使他们保持正常心态,不骄不躁,顺应学生的发展特点进行教学。
2. 追求更加紧密的家校联系
教育不只是学校和教师的事情,加强家校的联系,让教育无缝衔接,也能促进对学生的培养。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可见家长对学生的影响多么大。在初中阶段,学生还是对家长有一定的依赖,并且会效仿家长的所作所为。如果教师在学校对学生百般叮嘱一件事,学生就认为这是对的、是重要的,但是如果回到家中,家长的做法和教师说的恰好相反,就会让学生陷入迷茫,不知到底哪个是正确的。所以说,教师在做好班级学生日常工作的同时,还要多和家长进行沟通,沟通学生在校的状态、沟通学校的教学进度,也便于让家长进行家庭教育。
例如,为了促进家校联系,保证家校教育的无缝衔接,教师可以创建班级家长群,交代工作的同时,也可以及时向学生家长传达学生的状况。初中是学生心理会发生变化最重要的阶段,因为在这个阶段,学生会经历叛逆期,如果教师在学校发现学生的状态跟以前有所不同,要及时和家长沟通。还可以召开家长会,家长会并不只是向家长交代学生成绩的会议,而是互相沟通,共同发言,让家长了解学生在学校的状态,让教师了解学生在家的状态。为了让家长的教育更加专业,还可以成立家长委员会,为家长提供专业的教育指导家,让家长在家也能更加专业地指导学生,保证学生的教育不间断。家长和教师本就有着相同的目标,那就是把学生培养好、培养成有用的人,因为目标统一,所以沟通起来也会更加容易。
3.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新高考背景下,教师给学生留的作业变少,但是在初中阶段,学生需要学习的知识是一定的。减少作业量并不意味着要让学生减少接受知识的量,这就要求教师要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把以前在课下完成的作业全都放到课堂上来消化。学习并不意味着要刷很多的题,当学生在课堂上理解了知识的来龙去脉,在课下只需要做一定量的题来巩固知识就可以了。所以教师要把平时课下的授课内容整合到课堂上,在保证课堂教学内容的同时,也减轻了学生的课余作业负担。这样的方式也会很容易得到学生的认可,学生在接受了新知识以后也可以很好地进行消化。
例如,提高课堂效率首先要做到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体,主要表现在教师是这一节课的主体,基本整节课都是处于教师在讲台上授课、学生听课的状态。这样的授课模式,不仅不能保证学生学习的效率,反而会让学生产生厌学心理。提高课堂效率就是要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接受知识的主体,课堂也应该围绕着学生来进行。教师要避免一味地讲,要多给学生留一些自主发挥、自由思考的时间。同时还要提高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发自内心地想学习,把学习当成自己的兴趣,当学生有了兴趣之后,学习效率自然会得到提升。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新高考背景下,学生的教育任务回归到了学校和课堂,并且要减少学生课内课外的作业,因此教师在教学管理上要改變以往的教学方式,不能把成绩作为教学任务的唯一。教育本来就不只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传授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发展自己特长的本领。学生以后总归要进入社会,成绩的高低只能代表学生某一方面的能力,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才是教育所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