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式教学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2022-06-28 18:02徐贵荣
考试与评价 2022年6期
关键词:学生会支架建构

徐贵荣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把复杂的教学任务加以分解,为学生提供辅助性支架,帮助学生找到突破口,主动建构知识框架。学生在支架的帮助下会深入学习,把握知识规律,实现学习能力的提高。丰富的课堂教学内容才能够促进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引导学生思考,积极地探究。教师要在物理内容中为学生搭建学习支架,牵引学生思维,促进学生通过支架的支撑和引导,思维活跃,主动探究知识。本文主要探究了支架式教学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鼓励学生借助支架的帮助探究知识、主动思考,把握知识规律,实现学习能力的提高。

一、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内涵

支架式教学模式是从建筑行业引进的一个词汇。本意是建筑过程中应用的脚手架,在学习中指的是对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线索和思路,促进学生通过支架的帮助更好地理解知识,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明确知识本质和内涵。有了支架的帮助,学生会深入探究、主动分析,把复杂的知识简单化,把繁琐的知识简易化,通过知识分解的方式形成自己的理解,提高对知识的认识。教师要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结合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进行知识建构,搭建支架,引导学生探究思路,在主动加工中把握知识本质。

二、支架式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支架式教学模式以“最近发展区”理论为基础。需要教师在搭建支架时从学生实际出发,结合学生已知的知识,主动设计牵引性问题和支架性任务,活跃学生思维,促进学生把握探究方向。有了支架的帮助,会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促进学生通过支架的帮助进行知识的深化和创建,在分析中实现对知识本质的理解。学生通过对任务的探究會产生学习主动性,在思考中内化知识,把握知识规律。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教师主动搭建支架,引导学生思考的方向和探究的内容,促进学生在分析和思考中把握知识本质,提高学习能力。

三、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形式

1. 问题支架,活跃思维

问题支架通过问题的形式为学生搭建了学习支架,引导学生探究方向,鼓励学生围绕着问题进行知识的深入探究和思考。教师设计不同的问题会使学生明确探究任务,在问题的驱动下挖掘知识本质,逐步理解知识规律,深化认识。《功率》在高中物理学习中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但也是相对较难的学习内容,很多学生都感觉功率相关的知识较为抽象,不好理解。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这个抽象概念和相关知识,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思考:通常情况下爸爸回家上五楼需要2分钟,但是今天忘带文件了,跑回来拿的,上楼只用了40秒,两次回家不同点是什么?如何用物理知识来解释?问题情境中,教师为学生引入一个新的物理学概念“功率”,会使学生形成直观认识。在情境中,学生会主动想象和思考,对功率形成客观性理解,结合具体情景来思考和分析。在学生的思考中,教师可以进一步询问:“计算功率需要哪些物理量来分析?”“如何用物理方式来表达功率?”通过问题支架的引导,学生的思维会异常活跃,主动思考问题,在探究中了解功率的内涵,掌握测量功率的公式,促进学生在逻辑思考中掌握知识。

2. 建议支架,提供思路

为了使学生能够理解知识,把握知识本质,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建议支架,通过建议的方式让学生思考知识间的联系,通过建议主动分析、主动建构的方式形成对知识的系统化认识。有效的建议会使学生豁然开朗,明确探究思路,主动分析。例如在学习《平抛运动》时,教师可以建议设计一个射箭实验,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实验的方式来主动感悟和体验,在参与中解决实际问题。通过活学活用的方式来深化对平抛运动规律的理解和认识。在教师的建议下,学生有了探究任务和方向,在课堂上会通过动起来的方式来思考知识,把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具有刺激性,培养了学生勤于动脑、善于动手的好习惯。

3. 工具支架,深化认识

在物理学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工具的帮助分析知识,观察现象,形成对知识的理性认识。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实验器材或实物等相关工具来创设学习情境,促进学生在观察中产生学习兴趣,理解物理本质。例如为了让学生了解“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小车、一个斜面,同时还为学生准备毛巾、棉布和模板,让学生借助工具的帮助直观地看到小车在不同环境下的不同运动状况,之后分析现象。有了工具的帮助,学生会更好地理解知识,形成直观认识。教师鼓励学生观察会促进学生在体验中借助工具支架,直观地看到物理现象,方便学生进行接下来的分析,把握知识本质。

4. 图表支架,系统建构

图表通过形象的画面和真实的情景会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帮助学生思考知识,建构知识系统。图表支架的展示方式更加直观,会帮助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在观察和分析中主动探究,把握知识要点,系统地体会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例如在学习《力的分解》时,为了使学生了解力的分解效果和方式,教师可以借助图表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观察和探究,使学生明确分解力的方式。教师可以让学生想象一个三角形斜面上方一个小球,并用一个挡板将它挡住,对小球的重力按作用效果进行分解。学生通过图示的帮助会直观地看到重力G产生了两个效果,一个是水平压向挡板的力F1,另一个是垂直压向斜坡的力F2,有了图表的帮助,学生会留下直观印象,在探究中主动思考和分析,借助图表的帮助自主观察和思考,在主动推理和逻辑分析中把握知识本质。

四、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实践

1. 搭脚手架,明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教师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要明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储备来搭建脚手架,结合学生学习过的,并且已经掌握的知识进行引导和点拨,鼓励学生通过顺利过渡和衔接的方式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在思考中提高理解能力,实现对知识的掌握。例如在学习《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提供图片,并鼓励学生探究天体运动中各物理量与轨道半径之间的关系。有了图片脚手架的帮助,学生会仔细观察图片,结合自己已有经验主动思考,迫不及待地探究知识,产生学习主动性。

2. 进入情境,营造良好氛围激发兴趣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教师要主动创设情景,将学生引入到一定的问题情境中,促进学生产生好奇心,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究和点拨来把握知识本质,产生学习动力,在课堂上通过深入挖掘和逻辑思考的方式理解知识。在情境中学生会融入其中,主动地分析知识的来龙去脉,通过不断积累的方式来总结知识规律,实现自己对知识的归纳,在情境中找到学习的乐趣,主动地进行知识的分析和探究。在《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的学习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与金星、火星相比,地球绕太阳转动一周的时间是更长还是更短?我问题情境中,学生会想到无论地球、金星还是火星,它们绕太阳的运动都是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G=mr。由此可得出T=2π ,即r越大,T越大。故地球绕太阳转动一周的时间比金星长,比火星短。情境活跃了学生思维,有利于学生快速地投入到探究情境中,主动分析。

3. 独立探索,形成对知识的客观认识

支架会让学生明确学习方向,促进学生在不断地建构中内化知识。在物理学习中,学生需要通过独立探究才能够形成对知识的客观性认识,把握知识规律。在本课的学习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独立思考:如果知道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半径和太阳的质量,可以得出地球公转的线速度吗?在自主总结中,学生会认识到利用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即G=m,可得出v=,所以可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会深化认识,达到对知识的灵活应用。

4.合作学习,彼此沟通交流畅所欲言

进行小组合作、讨论,通过合作讨论的方式来使学生互相答疑,互相协作学习,会得到一个对当前知识有一个较为完整、完整的理解,完成对知识的构建。学生通过相互沟通和交流会完善认识,形成对知识的系统性理解,在交流中深化理解,在对话中建构知识框架,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学生的沟通会活跃课堂氛围,促进学生进一步理解知识和规律,掌握学习方法,提高能力。在《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的学习中,学生自主探究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共同探究天体运动的分析与计算的基本方法是什么样的?学生相互交流会认识到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就是行星绕太阳的运动和卫星绕地球的运动一般情况可看作匀速圆周运动,所需向心力由太阳或地球这样的中心天体对它的万有引力提供,即F引=F向。在解题过程中常用到的关系是G=ma=m=mω2r=mr。同时要注意忽略自转时,G=mg(物体在天体表面时受到的万有引力等于物体重力),整理可得:GM=gR2,这就是解决天体运动的“黄金代换式”,即当GM不知道时,可以用gR2来代换GM。学生通过相互交流和沟通会想到天体运动中的各物理量与轨道半径的关系,在相互交流中内化知识,提高对知识的理性认识,形成客观性理解。

5. 效果评价,及时反馈交流深化理解

面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过程,教师要通过积极评价的方式来点拨学生,使学生更客观地了解学习情况。教师主动地评价学生会形成有效反馈,针对性地指导和点拨,实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教师要点拨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还要指出学生需要进一步提高的知识,促进学生了解接下来的努力方向,在有效的评价中深化知识。

总之,新课程背景下的物理学习需要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教师为学生搭建支架会引导学生探究方向和探究思路,促進学生在支架的帮助下获得灵感,理解知识。教师结合教学内容搭建支架会使学生感受到知识的层级,在循序渐进中分析和思考,深化认识。支架的帮助会积极地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实现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全面发展,推进物理高效课堂的实现。

猜你喜欢
学生会支架建构
基于ABAQUS的某轻卡车蓄电池支架轻量化
多元建构,让研究深度发生
学生会,是否真的很丑陋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学生会,是否真的很丑陋?
心脏支架有寿命吗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学联选举结果名单
试议高校学生会宗旨的意义及确立
建构游戏玩不够